中学生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中学生要做好时间管理,不仅要了解“时间管理公式”和“时间管理的十大金律”,更需要注意以下4大原则:
1 统筹规划
时间应当被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① 宏观时间通常是指一个学期、一个阶段的学习。
宏观规划是为了让整个学习计划更加系统化。可以通过反问自己:“如果下周考试,我最想复习什么?”“如果下个月期末考试,我会怎么复习?”“如果半年后高考,应当怎样安排时间?”
你会发现,对于不同的时间,学习和时间规划的思路会发生改变。遵循这个思路合理安排不同时间的学习内容就是宏观的时间管理。宏观时间管理应当兼顾各个学科,可以利用饼状图来分配每个学科应当花费的时间。时间并不需要平均分配,也不需要在喜欢的科目上花更多时间;而是要在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分数占比大的语数外三门科目,二是最容易提分的科目。
② 中观时间通常是指一个星期、一天的学习。
需要做到张弛有度,保障睡眠和适度运动。睡眠和运动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也建议同学们使用番茄工作法来安排学习时间。
有很多研究表明,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25分钟,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长也应尽量控制在25-30分钟左右。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可以遵循“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模式,以4个循环为1个周期来展开学习活动。每完成1个周期,可以安排稍长一点的时间休息,例如20分钟、半个小时等。
③ 微观时间通常是指一节课的学习、一个小时的学习。
一节课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思考知识点和难点。一节课的学习还需要张弛有度,要有意识地调节好自己的精力,兼顾课堂的全部内容,避免一味地抄笔记、做“抄笔记王”,很多时候老师说的话反而才是核心。另外,一节课结束后要及时回顾消化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将学科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
2 利用最佳时间
一天中,你的最高效时间是什么时候?哪些时间可以再利用呢?你是一直在学习吗?为什么效率不高呢?
试着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将时间段分为高效时间、低效时间、碎片时间、休闲时间以及生活必需时间五大类,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并利用饼状图反馈以上五大类时间的占比。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在状态最佳的时间学习最重要或最难的内容。
从生物钟规律的角度来说,通常情况下人们效率最高的学习期有四个:清晨起床、上午8-10点、下午6-8点、临睡前1个小时。另外,应该保证午休时间在10-20分钟,保证晚上有6-7小时的睡眠以及20分钟的运动。
3 要事优先
“四象限法则”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Covey)提出,将学习任务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从而深刻认识学习任务的优先级,然后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完成任务。其中,“紧急”是指必须立即处理的事;“重要”是指有利于个人实现目标的事,以目标为导向。
其中,第一象限是指“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类事情时间紧迫、影响重大,应当优先处理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但如果你总是有第一象限的学习任务,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这就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有可能误将第二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划分到了第一象限中。
对于这四个象限,学生们应当优先解决第一象限的学习活动,辨别第一、第二象限的事情,利用充足的时间去完成第四象限的任务,逐渐摒弃第三象限“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内容。
4 劳逸结合留余地
制订学习计划时,要留出机动时间,处理临时事项以及之前未完成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难题,有些任务无法在计划好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可以参照答案辅佐解答,如果看了答案依然不理解,选择直接放弃或直接向老师请教;如果看完就明白了,那么可以合上答案再写下解题过程。
不要为了完美地完成这一个任务,而影响了其他任务的开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追求完成而不刻意追求完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
“我们在时间的长廊里昂首前瞻,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来构建坚固的知识和信仰体系,以此来设法保全自己的思想和核心。”
作者:学业规划杨教授
作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中学生学业规划和学习能力提升 BMA学习轮提出者,著《中学生学业规划》《中学生提分宝典》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