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成绩提高一百分
或许已经有无数人跟你强调过,从初中到高中的重要转变。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大多数直升生肯定已经在考虑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了。很多中考生尽管还是得准备中考的内容,但是也进入收尾阶段。在这篇文章中不会涉及任何关于中考复习的内容,而是关注在中考之后,初升高和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的规划和发展。
经常有家长说,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家孩子之前很优秀,为什么成绩就掉下来了。家长不清楚原因,学生压力也大,就容易导致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还有的学生是上高三之后,尤其是高三刚开学的这半个学期,成绩下滑得很厉害。
首先我们会介绍高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因为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每个时间节点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这导致了大多数同学面临的情况、在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都是非常类似的。
家长需要更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规划和准备,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也会更容易适应。
◆ ◆ ◆
高中的难度变化,本质上是学科造成的
谈论高中阶段的特征,一定离不开科目。
家长可能之前也听过许多高中规划讲座。比如很多人给家长分享经验说:“高一简单一些,高二有区分度,高三又洗牌了。”然而这种经验太过泛泛。要知道,难不难一定是跟科目密切相关的。比如很多学生上高二后适应不了,直接原因还是数学、物理的难度变大了。
高中学习的阶段特征一定是跟学科紧密相关的。因为这个学科到了一定阶段学习的难度、考题的综合性发生了变化,所以反映在成绩上有了波动甚至下滑。
很多时候家长只看到了成绩波动,觉得是学生做得不够好,于是和学生产生了矛盾。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一定需要了解高中,尤其是这些学科有哪些特点,学生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帮助。
◆ 数学、物理
高中数学中,模块和模块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比如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向量与复数,尽管在其他题目中也会作为出现,但在单独考察的题目中,难度并不大。上高二后,当学生开始学习圆锥曲线和导数这样的压轴题模块时,就会明显感觉到难度的提升。
物理也是一个让很多学生感觉从高一到高二难度明显提升的科目,但背后原因却与数学不同。物理在高一上学期要学习力学、运动学、牛顿定律。这时候知识是比较单一的。单一并不是简单,只是因为这时候学生掌握的物理工具有限,题目也不可能出得很复杂。
但在高一下期中考之后,学完了曲线运动、天体运动、动量与能量,开始接触力学综合题,就开始有一定的综合性了。进入高二后,逐步学完了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开始接触电磁学综合题。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同学,非常怕电磁学的综合题。但如果你细究原因,其实他在力学部分,比如圆周运动、动量与能量就已经有一些缺漏了。这些缺漏一直累积到了最后,面对综合性极强的电磁学大题,自然觉得无从下手。
所以家长要清楚,数学、物理这两个学科,高一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或基础,到了高一下期中考之后或者高二上难度明显提升。数学难度提升的原因是开始学习难度更大的解析几何、导数章节。而物理难度提升的原因则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逐渐增强的原因。
我们具体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更明白了。
第一个学生是很多在高一期末考到高二成绩下滑的学生的典型。这个学生其实非常听话非常认真,跟父母、老师的沟通也都非常好。高一时她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十,但到了高二成绩就开始下滑。其实这个学生也是一直跟着老师按部就班,该刷的题目也刷了,该做的作业也做了。但没有利用这段时间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在高二难度上升时却没有跳出原有的习惯、及时把问题解决。
第二个学生比较聪明,初中时成绩一直不错,上高中后也仍然延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喜欢总结梳理,觉得只要刷刷题也能学好。这一类学生并不在少数。这类学生或许在数学、物理上拿一个并不算差的分数。但是上高二后,他在数学的压轴题或是其他科目上往往就有些力不从心,成绩也总是忽上忽下不够稳定。有一部分学生受到打击就开始怀疑自己,学习动力也明显不如之前。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看到学生成绩波动、下滑,也会比较焦虑和着急。但是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需要了解高中阶段各个科目的阶段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一类学生,一定要意识到顶尖学生和培优学生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哪里,差距不会是出现在数学的简单章节、物理的单一章节,一定体现在数学的解析几何、导数压轴题,以及物理的力学、电学综合题。
有些学生做压轴题比较得心应手,整张卷子来说做起来比较从容。有些同学虽然压轴题也能做出来,但是要预留很多时间,这会导致它前面的小题做起来比较仓促,有时候正确率就保不住。因此,如果学生在高一的时候仍然学有余力,就需要在数学、物理的压轴题上面花时间,而不要等到高二上难度以后赶起来就比较辛苦。
对于第一类学生,也就是高一这一年成绩比较顶尖的学生,我们建议在高一就把数理化的主干内容学完,留出时间在数学的解析几何、导数压轴题,物理的电学压轴题、力学压轴题等难题的突破上,而不必像普通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而第二类同学,本质上不适应的是高中的学习方法。有些同学他初中比较聪明,凭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进行比较细致的整理梳理、体系化的归纳总结,也能学很好。高一刚开始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使得这部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变化,仍然觉得不需要体系的整理梳理,可能上课笔记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高一下慢慢就开始掉队了。
第二类学生一定要想明白高中的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一就是总结归纳,第二就是在解决了基础部分的问题后,对有难度的章节和模块进行专项突破。实际上高二难度上升,本质原因仍然是数学、物理科目难度的提升。
◆ 化学、生物
不少学生觉得化学很难,在新高考省份一些学生就想不选化学。尤其是高一下学期的化学反应原理、三大平衡,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学不懂。化学的难度也是逐步上升的,但这又和数学、物理不一样。
高考化学是一个很难回避记忆的科目,或者说完全不记是不行的。从高一开学接触化学开始,需要记忆的内容就逐步地、均匀地增加。
有些学生比较排斥去进行整理、梳理、总结和记忆,在每个章节总会留下一些缺漏或者理解不清的细节。随着这些缺漏越积越多,最后问题集中爆发出来又不知道从何去解决。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就没有进行整理归纳、有意识地记忆,学到元素周期律、电化学的时候,就会很头疼。
很多学生刚开始学化学、生物的时候都觉得不难,也觉得自己学得很好,但慢慢的就开始有些跟不上了,成绩也逐步下滑。这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压了太多问题,没有做到日日清、月月清。
很多学生可能初中的成绩也不错,上高中后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的转变,不重视总结梳理,随着知识体量的增多、题目综合性的增强,慢慢的就跟不上了。比如我们之前的一篇生物学习方法的文章,强调“抄书”,其实就是梳理和整理。
所以,化学和生物,关键是要转变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不要都等到高二、高三才去做。
有一类非常典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的语文、生物,甚至包括英语,比较弱。这类学生往往数学、物理的成绩更好,但不喜欢总结归纳,就喜欢刷题。
而语文、生物、化学这些科目又不是光刷题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通过刷题得不到正向反馈,就更不愿意在这些科目上花时间,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上高二后各个科目的难度或综合性都开始提升,除了数学、物理比较吃力,需要花时间整理的生物、化学还有非常多缺漏,就会比较崩溃。
◆ 语文、英语
语文、英语的考察内容高中三年的变化不大,题型、难度基本一致。
比如语文,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议论文写作。比如英语,都是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作文。只是有些题型可能在高一高二之前不会涉及。
语文、英语的提升不是靠刷题来实现的,要花的时间也很多。zui.好的办法就是有老师帮学生构建了体系,学生再通过作业和考试来验证体系,就能够节省时间。
绝大部分学生语文分数都不太高,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急于补语文。对于顶尖学生来说,其他科目分数差别不大,再希望突破就只能从语文下手。但是有的学生其他科目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其实就不应该急于补语文。就算要提升,也要分时间、分轻重缓急。
很多学生语文的问题在于没有体系,看到题目不知道怎么答、采分点是什么,做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做错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错。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考了不少考试、刷了不少题,语文还是无法突破,就在于没有体系。
英语的学科特点在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非常大。一些底子非常好的学生,可能在上高中前已经学完了新概念三的一部分章节,词汇量远超过高考要求的3500词。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就稳定在135分以上,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就是刷题维持的事情。
很多学生其实英语底子很差,但是也向这部分英语很好的学生看齐,平时就是刷刷题,也不整理和记背词汇,也不专门梳理语法。比如英语语法的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这些往往就出现在阅读理解的长难句,学生不会分析刷题也解决不了。
如果学生的英语并不拔尖,和语文也是一样,一定要先体系化再应试,一定要先体系再理解,再去做题,再刷题去印证你的体系,没体系是不行的。
以上即高中学习阶段特征,一定要结合具体科目去谈。要理解高中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尤其是最核心的科目。体系很重要。高一强调适应,高二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好,高三一轮复习,是总结归纳梳理的好机会。
◆ ◆ ◆
高中升学的三条路径
毫无疑问,强基计划是今年政策的最大变动。强基计划之后,竞赛、综合的两条路分的非常清楚。
越是顶尖的学生你的路径选择其实是越多的。绝大多数学生可能就说一条路:高考。但是顶尖学生除了高考,还可以考虑竞赛、强基计划。
了解了政策只是第一步,其实更重要的什么呢?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该走哪一条路呢?比如很多学生高中刚入学的时候都会学一学竞赛,甚至之前都是走竞赛这一条路升入高中的。那么进入高中后,课业也很紧张,竞赛能不能继续学?怎么学?用多少时间精力去学?最重要的,学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决定退出或者继续?其实这些都是更加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
尤其在竞赛这个问题上,家长、学生、学校、竞赛教练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家长可能比较担心,万一竞赛没出成绩,或者因为学竞赛而让综合成绩掉下来了,怎么办?到底自家的孩子适不适合学竞赛?现在开始学竞赛是不是晚了?学竞赛拿到优惠的概率有多大?优惠最后够不够保险?
但是可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竞赛仍然是有空间的,总还是有一批学生能通过竞赛进入顶尖高校。那么就必须要把底子zui.好、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抢”来学自己这科竞赛。这时候家长就需要更了解当下的政策,尤其是各种时间节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面对各种声音的时候,家长和学生就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
很多学生上高中、进入了竞赛队之后,觉得身边的学生都搞竞赛,或觉得退队好像特别丢人。说的是兴趣,其实是面子,或者说“竞赛生”这个身份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其实这都是很实际的情况。一些初中的家长可能不太理解,但高中家长就觉得这太真实了。
◆ 竞赛生
以前竞赛签约是竞赛强省的学生进入清北的重要途径。强基计划施行后,湖南、湖北等竞赛强生省是受到影响ZD的省份。
对于竞赛一般省份,好处是学校没办法再忽悠你搞竞赛了。之前很多学科,高一进来五六十人搞竞赛,其实最后能拿到优惠的并不多。强基计划施行后,只有银牌才能破格入围,也不再有降一本线的优惠。很多其实不适合搞竞赛的学生,就不会一股脑地被鼓动去搞竞赛了。
强基计划ZD的变化是:高考前只报名,学生不确定是否有校测资格;只有等到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谁有资格入围校测。例外的是金银牌,可以破格入围,但学生必须进入省队且在全国决赛中取得银牌。
破格入围的学生,最终按照高考占85%、校测占15%的计分方式,两部分相加的综合分数不低于非破格入围的学生被录取的最低分,才能被录取。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最终录取的综合生的校测也能够取得约校测60%的分数,今年的强基校测中也设置了初评分等拉开分数的环节。
一些机构设想的综合生校测得0分的情况,其实是不可能存在的。换言之,即便破格入围的竞赛生校测得满分,也只相当于高考分50分左右的优惠,没有降一本线的优惠。
因此,学生如果要搞竞赛,就得衡量一下自己走竞赛来不来得及,能不能进省队,能不能入围,综合成绩是否跟得上。
一方面,省队的人数是有限的,往年自己高中的竞赛获奖情况都能问得到或者查得到。比如你的高中数学竞赛一年5个省队,目前自己还排在10名开外,要不要继续搞竞赛就要掂量掂量。当然如果你的学校之前就没出过省队,风险就更是要大得多了。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进度。比如现在数学、信息竞赛,低龄化已经比较普遍了。很多搞数学、信息竞赛的学生小六、初一就开始搞高中竞赛,一路也靠这个升学,在上高中前,二试的四模块学完两个模块也不少。这些学生也不光是起步早,本身就是千挑万选的苗子。
物理、化学竞赛很多学生是到了高中才开始规划。但在当下的政策下,如果进高一前没有学完高中物理或高中化学的话,其实就比较慢了。
以我们在成都的学生举例,至少有超过10位学生,比如成都七中、九中几个同学,在进入高中的时候,不仅高中物理学完了,复赛的力学和电学也都学完一轮了,进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到暑假结束,你的高中物理或化学都没有学完的话,就不建议再走竞赛了。
◆ 综合生:裸考、强基
再说综合生,其实才是最主要的路径。
综合生的路径,包括裸考、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目前主要是一部分高校面向本省或临近省份学生的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也主要是清北。清北的强基计划包括破格入围的学生和高考入围的学生,总数预计在800-1000人左右,这和往年博雅领军等特殊类招生的实际录取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强基计划仍然是进入清北的重要途径。
其余高校的招生计划数并不多,不超过210人,分到各省的名额就更少。也因为,这些高校强基计划的计划数非常少,所以入围分数线可能和裸考线不会有太大差别,甚至可能出现倒挂的现象。
换言之,对于清北以外的高校,如果不是像上海高校有面向本市学生的综合评价,裸考才是主要途径。
可以说,强基计划施行后,政策比以往更加明确,不再像原来自主招生一样有很多模糊的空间,家长也更不容易被很多机构忽悠。
其实,对于非顶尖学生来说,裸考仍然是最主要的路径。比如学生只是要冲武大、华科、川大,裸考还是主要途径。很多高校一级招五六千人,强基不过是100人左右。这些高校的强基计划你可以理解为更多是一个培养手段,而不是招生手段。
◆ ◆ ◆
不同学生水平的定位与规划
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去定位自己学生的水平。
一方面,家长要关注本地、本校的高考数据,也就是多少排名的学生去到了什么学校。
进入高中要有两个目标,左侧目标——什么学校什么排名,可以进什么学校。右侧目标——实现左侧目标的短期规划,比如达到这个分数需要各科需要多少分,在哪些题型上能有提升空间,具体到每周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要关注目标学校在本省的分数线。
各个高校在本省的分数线也能查得到。比如以清北为目标,去年裸考要690分左右,强基入围要680分以上。比如以浙大为目标,裸考可能就要660到670分。那么要达到这个总分,每个科目比较合理的分数是多少,自己目前还有多少的提升空间,如何去安排自己的学习。
比如按690的分数线去估计,语文120分,数学、英语各140分,那么剩下三门无论是选科赋分还是实考分,就至少需要290分。
对于综合生来说,比如以陕西某校为例:
基本上就是年级前50的清北,年级前60的清北复交,年级前100的到浙大以上,年级前150左右北航同济,年级前300-400的西安交大了。
确定了自己的水平,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决策。
对于冲清北的学生,一要对清北校测进行准备,二在综合成绩和其他同学拉开成绩。高一暑期预习预科。顶尖学生规划不能过于保守。很多学生虽然也会学预科,但是学得不够扎实,没有一轮就搞定的想法,这是不可以的。
高一上、寒假,到春季学完高中主干内容。差距体现在数列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有难度的章节。在高二寒暑假,这些学生应该进行强基综评课程的拓展内容学习,清北暑期营、寒假营用得到。
高二以后基础内容结束,进行专项突破。例如:数学里的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等压轴;物理的电学综合;化学里的无机实验与化工流程;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议论文写作等等。这些科目都是可以进行突破,从而构建优势壁垒,保持领先优势的。
对于顶尖学生来说,强基综评拓展内容放寒暑假进行,平时注意年级排名、专项突破。
对于中间段的学生,总是有一些科目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前面也提到了各个科目学习的阶段特定,很多都需要及早地引起重视,不要拖到高三。
◆ ◆ ◆
了解高中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在前一个部分,我们强调了顶尖学生的规划。非顶尖学生,则一定要理解高中的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以数学为例,一定要清楚学的有问题、问题在哪?
◆ 学习方法:以数学为例
很多家长,其实都不去了解学科。比如数学这个学科,实际上就是几类同学:120分以下一类,120-135分一类,135左右不能稳上140一类,就这三类同学。当然,如果你是120以下,甚至80分以下,那我们另说。
先说80-120的同学的问题,就是【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注意点】之间的连结欠缺。
比如函数的值域,这个知识点,对应的求函数值域的考点。那么对应这个考点,有几种考法?比如一共有7个类型的求值域问题。比如其中,换元法这种方法,步骤三步,换解代,每步应该如何做,很明确。然后注意点就是考虑一下,出题人一般在这类题,如何给你设陷阱。
一个同学需要把知识点-考点-方法-步骤-注意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我们很多同学的知识,是零散的,缺乏总结归纳。那么这类同学,如果需要提升,不能靠盲目刷题,或老师带你做题。
有些机构的课,老师上课带你做题,那么针对这个水平,是不可以的。需要有老师给你梳理一下这个体系,建立起体系了,才能做题强化。
如果是120以下,80分以下的同学,学习态度上,肯定有比较大的问题,这类同学,上班课肯定没啥意义的,基本上家长和孩子沟通,先解决心态问题和沟通问题,顺畅后补一对一提升就好了。
120-135的同学,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压轴题搞不定,一种是能搞定难题,但是小题容易错。
我先说压轴题能搞定,小题容易错的同学,这类同学,其实要把握的是训练的问题。在做题训练中,应该添加一些限时强度的训练,就是强化做题的速度。强化做题速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训练你条件反射的过程。
要做限时加强度训练,不能说慢慢做,一定要限时,平时45分钟,现在限时35分钟,知识点-考点-方法-注意点之间的联结是通的,但是不顺畅。看到一个题目,快速反应动笔,而不是再慢慢去思考,这道题考什么,用什么方法,步骤是什么了。
这就是在120分以上的同学,需要更进一步,强化熟练度和反应速度了。这个过程,是需要自己去训练的,补课补不了。家长也要自己做理性家长。
而另一类的压轴题的问题,则是需要有老师给你一套体系,为什么?因为压轴题题目难,每道题都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去做题,如果要这样做题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这方面有问题的同学,构建难度太大。需要外力去帮助构建体系,在体系下训练。
弄清楚了各个分数段你需要做什么,其实你就会非常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对策是什么,如何提升自己。
◆ 学习成绩的传导机制
学习成绩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氛围、家校沟通,这些是一个传导机制,不是单一受学习方法等影响的。
第一,要有学习动力,第二个要有学习目标。动力和目标是两回事,学习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对于家人的体恤、对于一些学科的兴趣,以及榜样的引导。
有了动力来源以后,接下来学生要有目标。这个目标我们刚才说了要有左侧目标和右侧目标。左侧目标就是你什么年级排名什么分数,什么年级排名进什么样的高校。而右侧目标就是你什么科目什么章节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了目标接下来才是方法。
方法正确了以后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进入了高中以后学习习惯不好。或许在初中,很多学生不进行预习,不进行复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但进入高中以后,想保证上课的学习质量,就需要预习。
预习不是说看看书就结束了,一定要动笔做一些题目。预习也是自己尝试构建框架的过程,但是你可能构建的不完善,但是带着构建框架时候遇到的问题去听课,听课则是为了健全这个框架。
听完课以后,有些顶尖学生或者预习比较到位的学生,很多内容就当堂掌握了。但是更多同学听完课以后,仍然需要复习今天的知识,去整理梳理到框架当中去,这很重要。然后复习完以后做题,做题是去为了验证这套框架的,遇到问题再去提问提升。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家庭的氛围和沟通。有时候家长比较缺乏耐心,或者比较难控制情绪,或者老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都可能导致沟通的缺位。
以上是一套学习成绩传导的机制。这几点需要家长和学生一点一点去解决掉。有动力有目标,方法对习惯对,然后又有好的家庭氛围和家校沟通的支持,学生的成绩一定会进步。
原创 陈柞同 创知路教育帮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