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文学短评类的题目究竟怎么答——兼论市面上的一些“伪题目”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2-01

文学短评类的题目究竟怎么答——兼论市面上的一些“伪题目”

要说今年语文教学界哪个知识最火,我想应该就是“学写文学短评”了。
原因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因为今年高考考了文学短评,是高考的新题型。于是,突如一夜春风来,几乎各大模考试卷都出了各种各样的的文学短评题,我看到的就不下百种。
当然,高考每年都会有新题型,为何单单只有“文学短评”火呢?
我想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文学短评”的题,实在是太好出了。
我们先看今年的高考原题: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一个学科场景,然后两组关键词,学生可以任选一组写短评思路。这简直是一个可以适配所有文本的题目类型,试问哪个文本不能“轻而易举”地总结出两组关键词呢?
所以,高考结束以后,“文学短评”题目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又好出,又美曰其名的可以“贴近高考”“贴近教材”,何乐而不为?
 
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地看一看这些仿“文学短评”类题目,比如这个: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你·我·他”,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 分)
还有这个: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生命的活力”,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工匠精神的内涵”。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这些题目,我只能说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从高考真题开始分析:
10.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这个题目,很多老师说是新题型,但是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更多的是“新瓶装旧酒”,很多学生考场下来,表示这个题不回答或者拿不了分主要是因为不知道何谓“文学短评”,但实际上,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个题会发现,题目只是穿了一个“文学短评”的马甲,因为题目的核心其实是“关键词”,而不是“文学短评”,所以即使我们不看“文学短评”,只从关键词出发答题,也完全可以答对题目。(高考很多题都是这样,看似很新,其实只是套了一个伪情境)
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两组关键词。
首先第一组,“未来·回忆·成长”。
三个词,两个带有时间向度“未来·回忆”,都是名词,都属于对象,却缺乏主语,所以我们的解题思路应该是给这三个词补上主语,即“谁的未来,谁的回忆,又是谁在成长”。
回答前两个问题很容易,儿子的未来,父亲的回忆,谁的成长呢?这个稍微难一点,前两点其实撑开了一条时间线,一个指向未来,一个只指向过去,因此第三点,应该在时间线的前后两端分别思考,过去是父亲在重温自己的成长,而未来父亲在期望儿子的成长。
因此,第一组的答案是这样的:
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
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于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我们看这个答案,其实非常的巧妙,答案①其实是在谈作品的情节;而答案②其实是在谈作品的叙述视角;答案③是在谈作品的主题
情节、叙述、主题,完全契合王涛老师在《高考小说通关教程》里提到的九大要素,这就叫高考题的“守正创新”,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是新瓶装旧酒,你看似好像很新,但明眼人一看,其实跟“文学短评”没什么关系,考的还是原来的老三样。
 
我们再来看第二组。
第二组,只有一个词“河流”。河流是什么?河流是意象,是线索,是环境,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这样:
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
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你看,考的还是九大要素中的三个点,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这题,也根本不是什么创新题。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模仿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你·我·他”,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 分)
示例:1小说主要写了出租车司机小陈帮助空巢老人的故事,通过他们之间的交往,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和关爱的温情;2而“你·我·他”三人人称代词组合在一起,其实就是指大家,指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既可以是关心者,也可以是被关心者。3如果大家都能像小陈和老人那样互相理解,瓦相关爱,那么整个社会就是你、我、他组成的一个和谐的、充满温情的大家庭。(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这个题,从答案上看,第一点指向情节,第二点指向主题,就算勉强指向明确,第三点就属于命题者“天马行空”般的自说自话了,这一点,完全对不上小说的知识点,而且内容其实是第二点的一个重复,完全达不到考查学生发展等级这个维度上。(其实,市面上的模拟题大部分在发展等级上出的是一塌糊涂)
再看另一个: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生命的活力”,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工匠精神的内涵”。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甲组答案示例:根据原文相关内容,从三个方面评论作者是如何表现余德情生命的活力的:①余德情制作米粉的劳动情景描写;②余德情曾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干起了米粉加工;③余德情老板兼工人,表示要再干10年。
乙组答案示例:根据原文,工匠精神的内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余德情20年来边学边干,坚持不断制作粉干,而且还打算再干10年。②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余德情继承了老祖宗制作粉干的方法,但他没有固守老法.而是边做边改。③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余德情向“我”和盘托出粉干做法,教外地人制作粉干,劳动时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第一组指向非常的不明确,考查的只是对于小说的情节把握能力,考查的点单一,而且这个情节把握和给的关键词“生命的活力”牛头不对马嘴,我想学生根本写不出这三点答案,至少我是写不出。
第二组呢,也是指向单一,只考查了主题这个点,而答案中给出的点,什么发自肺腑、专心如一、臻于至善、超今冠古、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看似酷炫,实际上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属于命题者的自嗨,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想不到。(在这里我就不放文本了,因为题目出的本来就不行,文本选的也不行,我们只要知道这种题没必要做就行了,没有必要仔细研究)
从上面一道高考题和两道模拟题的分析,我也希望给一线师生吃一颗定心丸,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守住本业,这才是正道。

  原创 乔国华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