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如何学好语文感受语文之美

发布于:百学网 2018-11-17

如何学好语文感受语文之美

  高芬,常德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学生是含苞的花儿,而我愿是一阵清风,风吹过,花绽放,香远益清,而风,不留痕迹!

  作为高三理科班的语文老师,我可能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只有在每次考试后,他们才会痛哭着,奔跑着,纷纷赶到我的面前,求一份考试能得到一个漂亮分数的秘笈,是的,语文对于理科生就是这样的存在,虽是三大主科之一,可是很多同学在语文上花的精力,要远远地少于数学与英语,不是大家不想,而是数学,英语可以通过刷题,通过背诵,默写带来分数的提高,感受到一种努力后的成就感,满足感,但是语文不可以,他可能也曾经拼命地阅读课文,但是考试,不考;他可能也曾奋力地背诵名句,但是最多,只有5分;他可能也曾绞尽脑汁,想写一篇满意的作文,可是看了再多的范文,听了再多的技巧,提起笔来,却茫然四顾,头痛不已。有学生在学习一篇小说之前来问我,“老师,这篇文章,高考会不会考?”我说高考没有课文原文,他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师,那我们学它干什么?”嗯,当时我觉得好有道理,竟然无言以对。

  总是觉得,是不是现实的考试环境让我们十几岁的祖国花朵们,面对学习,居然也有了一颗功利之心,而这种功利性,一定会让人短视,浮躁,急于求成,而这种心态,和学好语文这门底蕴深厚的基础学科,恰恰是背道而驰的。我从来不觉得,一个学生,从牙牙学语,吐出第一个汉字,从认认真真,写出第一道笔画,他用十二年的时间去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在六月份高考考场上将一张语文试卷涂满字。我们学它,不是为了让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吗?我们学它,不是为了让哲人哲思,永远闪光吗?我们学它,不是为了让历代经典,后继有人吗?我们学好它,不是每一个中国人深埋在骨血之中的本能吗?

  图片来自网络

  同学们,要学好语文,请先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之美,美在文字。鲁迅先生说:“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国书法也强调说:“纵横有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小小方块字,从甲骨成泥到竹简绢帛,从古雅深奥的篆隶行草到通俗易懂的简化字体,笔画平直,形体端正,又意蕴深厚。简单如一个“人”字,一撇一捺之间,就有一种脚踏实地,铁骨铮铮的精气神,油然而生。我们的文字,读起来有平上去入之分,有高低长短之变,激昂处能振人精神,哀怨时可潸然泪下。横平竖直的汉字,显的,是堂堂正正的为人气度,字正腔圆的读音,读的,是源远流长的情怀。可是同学们,有多少人在学习语文时,写错了字,读错了音不以为意,写出一手东倒西歪的“蚯蚓体”仍不思改变,忽略了语文的基础,真的学不好语文。

  语文之美,美在文学。从诗歌的源头《诗经》走来,诸子百家的各有千秋,汉代大赋的气势磅礴,唐诗的流芳百代,宋词的豪情婉约,明清小说,经典不朽。同学们,两千年的文学史,真是浩如烟海。而我们所学习的几本语文书,是数十数百位专家级的学者,在一次又一次的筛选,比较,修改,确定后,在文学的海洋中为我们打捞的瑰宝。有限的篇幅,囊括古今中外最经典的作品,可以说,每一篇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成为文学皇冠上最夺目的明珠。再没有任何一部书籍,能够如此全面,系统,精确,有效地让人感受文学之美了。但是,更多的同学是“入宝山而空手回”,除了上课,不会再翻开语文课本,并且将语文的学习方法,全部变成了对词语的识记,对诗词的默写,对文章的背诵。读《过秦论》,不去感受它的条理清晰,笔墨酣畅之美;读《陈情表》,不去感受它的真情至性,行云流水之美;读《归去来兮辞》,不去感受它的淳美和悦,清淡平远之美,读《故都的秋》,不去感受它的况味恬雅,意味难明之美。忽略了语文的本质,真的学不好语文。

  语文之美,美在文化。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曹丕曾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同学们,人生如逆旅,来去复匆匆,世界那么大,看也看不完。那还有什么,比翻开一本语文书更简单的事情呢?一首诗,有千古悠悠兴亡事;一句词,有欲说还休儿女愁;一篇小说,就是悲欢离合的人生,一篇散文,可以感受万里之外的风土人情。这种文化之美,纵横古今,跨越中外,我们有限的人生,通过这些作品,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感受你未曾感受的,得到你未曾得到的,同学们,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奥义所在啊!

  图片来自网络

  “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书读的太少!”这是杨绛先生在回答一个青年,“怎样才能成功?”时,说的一句话。我想将它送给苦恼于没有办法提高语文成绩的同学,按照先生的指导去学习吧!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爱上语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