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如何指导学生半期考前复习

发布于:百学网 2020-10-30

如何指导学生半期考前复习

  到了半期,很多学生也都迅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可谓“忙完春种忙秋收,学习学习再学习……”,

  有部分学生为了节约学习的时间

  直接啃面包喝牛奶,

  有的甚至直接从家里带饭到教室,打热就吃,

  表面上真的很忙呀。

  但我就告诉学生,“忙”也不一定有效果。

  为什么?

  第一:瞎忙,无计划,无目标

  第二:盲目做“加”法,质量得不到保证

  心情急迫的学生终于意识到复习内容之多了,

  要想彻底搞好,都必须倾注大量时间。

  除了老师布置的“刚性”任务之外,还有很多备用的“软性”练习。

  于是日程表上满满的塞进了很多任务,手中做着A,心里想着B;

  待到正儿八经的做着B了之后,心里又挂欠着C,真希望不偏不倚,雨露均沾啦。

  造成的结果就是,

  没有关注当下,

  手里做的事情没有保证质量。

  你瞧瞧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英语听写,

  每天固定10分钟,

  从部分学生的书写当中,

  我都能够嗅出“赶”的味道;

  从听写的质量来看,总有那么一些人,

  在各方面的细节丢分,要知道呀,

  这些错误都是翻来覆去的犯,

  如果总是在同样的地方跌,那请问期末备考的复习意义为何?

  那怎么办呢?

  1. 稳住心态是第一步

  暗示自己,忙也不一定出成绩,

  相反,慢也不一定全然是坏事。

  有些人只顾速度效率,不顾质量,

  这其实是舍本琢磨。

  有些人只追求今天都做了啥啥啥,

  却不问问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不是都保质保量了呢?

  要有自己的复习“心法”,才会有自己的复习“章法”,有了“章法”才会有“节奏”。属于自己的“节凑”才能弹奏最美的和弦。

  附:每次考前,我都需要学生很详细的梳理出来自己的复习计划。

  让学生行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为什么?

  我告诉学生:

  所有的紧张和焦虑,都是因为【杂乱无章】所致

  所有的焦虑和紧张,都是因为【把控感】不强所致

  所有的焦虑和紧张,都是因为【对未来】走势不明确所致

  ……

  但是一旦把【时间】和【任务】系统的梳理出来。

  所有的恐惧和紧张就会因为【具体化】而消散。

  所以,我都要求学生在《暮省》上面把最近的计划罗列出来。

  详细到每个学科,详细到每一个零碎时间

  2. 做题人要有改卷人的心态

  每次在做题的时候,你就把自己想象成评卷的老师,

  然后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对你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东西都满意了呢?

  如果不满意,又是在哪些地方不满意,然后及时改正。

  3. 要有出题人的心态。

  站在出题人的视角,去审视题目,其实就已经把很多同学甩在后面了。

  尤其是理科,每做一道题,如果能够知道出题人的意图为何?

  这类题型最容易在什么地方有“套路”?

  最容易在哪个地方丢分?

  长此以往的心态训练,必定训练成高手。

  4. 要有收复失地的心态

  如何检查每一张小测验是不是有进步?

  最直接的判定方法就是,

  以前经常犯的“低级”错误现在已经没有再犯了,或者慢慢已经犯的少了。

  进入总复习阶段,理想卷面的错误应该只是“理解的盲区”和“记忆的漏洞”造成的。

  “理解的盲区”和“记忆的漏洞”可以看成是“暂未收复的失地”,

  考试和做题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检测这些地方到底是在“哪里”。

  而绝对不是每次都是在相类似的地方犯相类似的错误。

  5. 要有“截止日期”法的心态。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效率zui高呢?

  研究表明,就是快接近截止日期的时候。

  于是,我就教学生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都对照着时钟,评估和预算时间。

  比方说,这几个数学题,必修在分针指到9的时候昨晚;

  这20个英语单选必须在5分钟之类做完。

  一旦抛出了“时间之锚”,埋头就做,绝不分心。

  如果现实情况超出了预期,

  比方说,

  遇到了一个数学上的难题,已经超过了预计用时,

  那就没有必要和自己死磕到底。

  原因很简单,时间的总量是既定的,

  如果,一科的田野被你的水滋润过度,

  那是不是其它学科的田野就只能干涸呢?

  死磕出来的题,也不证明你在考场上一定会做,

  因为考场的时间也是既定的,

  心态也是变动的,思维也有可能是阻塞的。

  长时间学科时间分配不平衡只能成就“偏科党”和“肢体肥大症”,

  不会打造成一个学霸。

  再次,没必要死磕,转战下一片“战区”的理由是,

  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继续加工“未完成”事件,说不定会有灵感

  6. 要有习惯生成的心态

  学科特点就决定了习惯特点。

  比方说,理科重视思维,

  文科重视书写……学

  生应该在学科切换之间自然而然的切换习惯。

  有些理科一级棒的学生,

  打草稿、书写都很随心所欲,

  以为自己想得到,做得对,步骤清晰明确就可以了。

  当他在做文科类别作业的时候,也把这种理科的“优越感”迁移到文科,

  轻描淡写,随心所欲,想改就改,想叉就叉,想打一个黑疤就打一个黑疤。

  请问,这是谁给你的优越感?

  再比方说,英语阅读需要勾画原文找答案,这就是一个好习惯。

  但凡原文简单或是心态浮躁的时候,

  他们就不愿意或者是“忘了”这么去做。

  我告诉他们,“你丢失了一个习惯,其实也就丢失了一个严谨的心态,随心所欲,也许你能应付眼下这个题;但你不一定应付不了所有的题。”

  “勾画并标注条件”对于哪一学科而言,

  都是很严谨的读题习惯。

  有些自以为是的学生常常花费了很多时间解一道题,抓破脑袋,不得法。

  经别人一点拨,居然发现少用了一个条件!

  请问这样的“瞎忙”有何卵用?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