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高效学习法
经过我上一篇文章的讲解,相信不少家长已经知道了影响孩子学习效率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聊一聊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孩子,以及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规划孩子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就是学习金字塔,他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由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它用数字的形式形象地呈现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有多少。如下图
从图上我们发现从上往下列出了:听课、阅读、多媒体、现场示范、讨论、实践、教别人,这7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依次从5%递增到90%。更有意思的是,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听课”、“阅读”“网课”都是单向的被动学习。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讨论”“实践”“教别人”都是主动学习。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育,大部分都是孩子单向的被动接收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所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些课堂上看起来很乖、很听话、不爱发声的孩子,学习效率有可能是偏低的;而那些愿意作为课代表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孩子,学习的效率反而会高很多。
结合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遗忘曲线”理论,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被动式学习,也就是低效、低留存率的学习。
如何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率?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学习后,快速复习
之前提到课堂上的知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都是被动输入。那么如何能利用好孩子学习之后的这段时间非常关键。
首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初次学习新内容之后的48小时复习新学的内容;
第二次复习在第一次复习一周以后;
第三次复习在第二次复习之后两周;
第四次是在第三次复习之后的一个月。
那个时候基本上就差不多期末考试了。根据这个复习的节奏能够快速阻断“遗忘曲线“的形成。建构自己的”知识链”和“记忆节“。
2、间隔“测试效应”
在学了新知识后需要等待一小段时间,通过不间断的小测验来找出自己知识的问题。当孩子测验时,他们的大脑努力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时,薄弱的地方就会被复习和巩固。专家们把这个学习方法称作“测试效应“,还得出了一个量化的数据:学了新知识间隔一段时间后自己做一次小测验,一周后的知识回忆率就能够从28%上升到39%。
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毫无目标地让孩子一遍遍地刷同类型的题目,这种填鸭式的学习虽然在集中训练后可以暂时提分,但在考完后,孩子的遗忘速度会异常迅速,并且非常彻底。因此,传授孩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提分最关键的一步。
3、多感官
看一遍、听一遍、说一遍、画一遍、做一遍
尽可能多地从更多感官通道学习,因为孩子能被刺激的感官通道越多,记忆越深刻。尤其是孩子在学习类似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甚至包括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更多感官进行学习,更能加深孩子的的记忆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费曼技巧
如何学得更快?你可以尝试下“费曼技巧”—其实就是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让自己学会。
教学是学习金字塔中zui高效率的一种方式。之所以叫做费曼技巧,因为物理学家费曼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当他学习某样东西时,他就会尝试教别人,而且用最简单最简洁的方式教会别人。
鼓励孩子多用“文字输出”和“语言输出”的学习方式
比如,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输出”可以是整理课堂笔记,请注意是整理笔记,并不是课堂上抄写笔记,课后复习课堂内容等。方法是:准备一张空白的A4纸,把这节课或者某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尽可能的写下来。如果实在想不出,可以查看教科书的目录作为辅助,并且尽可能的把所能想起的知识建立相关连接,写完之后查看书中的内容,把遗忘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来。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输出”还有难度,那就鼓励孩子做“语言输出”,就是把课堂内容或课本内容大声讲给父母听。
分享知识
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行动式的学习环境,把听、看、读、摸、讲和文字输出做多元化的融合,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聊天和讨论的习惯。
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校内、外地社会实践,这就像是学习树上的树叶,让孩子灵动起来。
帮助他人
千万不要以为帮助别人就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你还记得“知识留存率”zui高的学习方式是哪一种吗?我们来回顾一下,zui.好的留存率就是当你在帮助别人时、不知不觉地输出知识点。所以,不要只找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比自己差的同学一样对你有帮助,因为他给了你“向外输出”的好机会。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为你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为家长朋友在教育方面带来一些思考。
漱溟/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