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学好数学,当掌握“转化”这个工具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给人现成的鱼,不如教给人捕鱼的方法。给人鱼,吃了就没了;教给人捕鱼的方法,就会永远有鱼吃了。
孩子的学习更是这样。知识好教,方法难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知识很重要,但方法却是根本。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方法?如何教才能“授人以渔”,时至今日,不仅许多学生不懂,许多教师心中也并不清楚。
比如一节小学数学课,老师讲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主要经历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老师先出了几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题,让学生做。
第二个环节是老师又出了几个异分母的分数想加减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怎么做呢?老师说,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变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加减就行了!并进行例题计算演示,什么通分、找最小公倍数之类。
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练习。
咋一看,这个教学没问题啊?异分母分数加减就是变成同分母分数以后才能相加减啊!通过这节课,学生不是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了吗?
是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确实也学会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但是,老师在这里只是教给了学生异分母分数想加减的方法,却并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个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数学上的“转化”思想,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的“思路”——或者反过来说,遇到新问题后,要想办法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
只有教会学生这种转化的思想,学生才会走出机械记忆的学习误区,才算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学习。
下面再系统地举一个例子。如数学上孩子学会整数的四则运算后,后面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都不过是某种形式下的“整数运算”。
如分数的加减计算。引入分数概念后,最先是解决同分母分数相加减问题。“同分母”的含义就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的那个份数”,分子,“就是取的其中几分”,明白了同分母分数的这个意义,学生很容易得知道“被分的份数没有变”分母当然就“不用再管它”,只是把“那些分子合到一块”就行了,很自然地就得出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运算规则,而这个“分子相加减”,其实不过是“整数”相加减,而整数相加减谁不会呢?
在这里,所谓教给学生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所谓只教给学生知识,没有方法渗透,就是直接给学生规则,让学生按规则计算。就题目的计算结果来说,两种教法是“殊途同归”,学生都学会了计算,但前者却只是学会了计算方法,而后者却学会了新问题的解决方法——给“新问题”立一个规则就可以轻松地将其转化为“老问题”。
用这种思想再看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就只需要才转化为同分母就可以了。
同样,用这种思想还可以解决小数的加减问题。我们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是“一类”,既然是整数,那当然按整数的加减规则计算就行了;小数点后的小数部分是“一类”,如果忽略小数点,其实它们也是“整数”,当然也可以按整数的加减规则计算。然后引出小数计算规则,“以小数点为基准,对齐位数,小学点前后,对应位数的数按照“整数”加减规则加减就可以了。
百分数也是这样。百分数,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号就是分母,百分号前面的数,如果是整数,就按整数的加减规则计算;如果有小数,就按小数的加减规则计算……
这样下来,所有“数”的加减,不过都是“整数”在加减,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也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计算规则,而是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如何转化?就是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数”,都想办法转化为一开始学过的“整数”,而一二年级学过的整数计算,是很少有同学不会的,因此,一旦掌握了这种转化的“思想”,后续的学习就简单了,即便没有老师教,他自己也可以自学了!这种转化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渔——学习方法,学生唯有掌握了这个方法,数学才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简单,越学越愿学,越学越没有负担,因为所有的运算规则不需要“记”,为什么不需要“记”?因为是他们自己推导出来的吗?这些规则不是机械地“记”在他们脑中,而是已渗透在他们的思维中,成为他们生命活力的一部分!
当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后,我会和大家续续再探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转载自平湖一柱公众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