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中学字音如何学习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1-07

中学字音如何学习

  字音问题可以说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频率zui高的问题之一,而且出错表现五花八门,比如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LN不分、HF不分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字音那些事儿。

  先讲个教师的小秘密。新接一个班,面对新学生,要点名,但很多学生的名字包含很多生僻字或多音字,教师可能会不认识或念不准。为了避免尴尬,大家常采用的办法是把不认识的学生的名字跳过去,然后再问谁没有点到,学生举手,教师便可以很自然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学生一说,就知道了,这样就显得很自然了。

  01

  的确,字音是个麻烦事,即使一位教了多年书的语文老师,读错字音也是难免的。

  即使你读音没什么问题,你可能还有口音。我是安徽北方人,我自认为字音读得很准,还是经常有人会说,你是阜阳人吧?细一想,这很正常,很多人明明说的是普通话,却还带着方言味,比如易中天,字音读得也是准的,却还是带着明显的湖南长沙味。

  我以前没来过合肥,在我心目中合肥是省会,城市里的每个人应该都像电视里的主持人那样操着纯正的普通话。可是我第一次到合肥就失望了。原来合肥话不是普通话,甚至还没有皖北话好听,也不好懂。第一次缴电费不知到哪里缴,在某个小区问一位老太太,她真是太热情了,很认真地和我说了一大串,但我只听到“舌尖上的摩擦”,一句也没听懂。我第一次知道合肥话原来和普通话差这么远。

  而且我发现,合肥人的普通话语境也不怎么好,有年夏天,我在三孝口女人街和金寨路交叉口的一个快餐店吃饭,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指着桌上的油污喊一位二十来岁的女服务员:“来,抹(妈)抹(妈)!来,抹(妈)抹(妈)!”服务员脸涨得通红,翻着眼不理他。其实,那男的说的是普通话,但可能那个女服务员是合肥人,听惯了合肥话,才有这样的误会。

  2006年到2015,安徽高考语文卷是自主命题,在语言文字及运用的第一题,考字形多,考字音少,这除了考试的其他要求外,很大程度上出于对考试公平的考虑,因为安徽的方言差别大,常考字音可能会有区域公平问题。

  大家知道的,安徽由三个文化、习俗区非常明显的区域组成:皖北、江淮、皖南。三个区域是按淮河和长江为界划分的,这三个区域的语言差别也非常大。其实江苏也可大体划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相对应,苏北语言和皖北语言特别像,苏中语言和江淮语言、苏南语音和皖南语音特别像,如,马鞍山和南京人语音差别就不大,文化、习俗也很像,马鞍山人是不怎么到合肥来的,主要去南京,当年江苏人开玩笑说南京机场就是给马鞍山人修的。

  0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直到清朝,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江南省,直到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做大做强,危及朝廷,他就直接从中间劈开了,这就是后来的江苏和安徽。因为三个区域的差别,安徽高考就不常考字音。记得我在皖北教高三时,做“江南十校”联考的卷子,字音题设错的项竟然有把“n”标成“l”的,我们那边的学生都感觉很可笑,觉得太简单了。等我到了合肥才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经常听到来自南方的老师把牛奶读成“流来(三声)”,把“娜娜”读成“辣辣”,我的一个同事,就把途经我们学校门口的166路公交车说成“腰拗拗(niù)”。

  安徽的高考题考字音,还很少考声调的变化,也就是错项的字音要么是声母错了,要么是韵母错了。这看似公平吧,却又带来一个新问题,设韵母错,难免要出前后鼻音的字,皖北学生明显比合肥及以南的学生读得准一些,又带来另一种不公平。我来到合肥后给学生上课时,只要一说到前后鼻音的字,就会有学生问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以前在北方教书就没有这种情况。

  合肥街上常见一家叫“蒸功夫”的小饭店,我就觉得名字起得不好,因为“真”和“蒸”本不是一个音呀。教室里也会有老师贴上几个“静、净、竞、进”四个大字,在我看来也很奇怪,因为很明显最后一个字是前鼻音,和前面三字的读音是不同的嘛。

  当然,也有些前、后鼻音的字音,皖北、皖南学生都分不清。合肥八中有四位名字中带“劲松”的教师,“劲”这个字只有在口语中念前鼻音“jìn”,而在书面语中应该念后鼻音“jìng”,“劲松”当然应该是后鼻音,但大家都是喊“jìn松”。书面语的规定,大家都不太熟悉,所以即使在前后鼻音分得很清的北方,大家遇到叫“劲松”的人,“劲”也是被喊成前鼻音“jìn”的。

  还有,汉语里的字音其实是将错就错,也就是讲究约定俗成的。我们生活里常说“拜拜”,读成第二声,这个字本来只有第四声,因为大家都读错,所以第二声也被收入《现代汉语大词典》,变为合法。新版小学教材中,部分古汉语生僻音的读法调整了,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前,“衰”在诗中读cuī,“斜”读xiá,“骑”读jì……

  类似的情况还有“锁钥yu蔓独角jiǎo戏”等。再比如,一些多音字,某个音只在地名中读。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推广普通话时,为了照顾当地老百姓的感情——当地百姓是那么说的,不能因为推广普通话而修改他们的读音。比如安徽的蚌埠、六安等。

  关于多音字,还有两点需要考虑。一个是繁体字时并没有现在这么多多音字,在汉字简化时,采用同音或音近代替的方法,取消了一些汉字。由于出发点是简化字形,造成了多音字增多的情况。另外我们经常说“多音字”,其实很多属于“同形字”,也就是说,不同意思不同读音的两个字恰好长得一样,就像双胞胎,比如“行háng列”“行xíng走”“道行héng”,就是三个同形字。还有既同音又同形的不同的字呢,比如“鲜花”和“花钱”中的“花”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字。

  03

  还有字音的标调问题,也值得说说。

  大家小学时或在幼儿园时应该学过,上了中学用得少了,可能忘了。我来帮大家复习一下,同时,再讲点“所以然”的知识,以后有小朋友问你,可以“秀”一下的。声调表示重音,标在哪个上,哪一个重读。汉语拼音是一个后创造出来的工具,也就是人们先这么说话,后来才总结出来的。

  汉语的标调需遵循三条原则:

  1、标在元音上

  2、两个元音并列的情况下,按照a o e i u ü的顺序标(下面的第3点为例外)

  3、(iu标在u上,ui标在i上)

  第二条和第三条需要说一说。

  为什么要按a o e i u ü的顺序标调?这是按元音字母开口度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大家可以自己读一下试试,就会感觉到a发音时开口度最大,ü开口度最小。

  为什么会出现第三条的例外情况?其实第三条看似例外,实则是对第二条规则的遵守。

  ui是uei的省写,如果不省写,按刚才说的顺序是要标在e上的,而省写的e本来和i是“一家的”,共同组成双元音字母“ei”,现在它们一家有一个人“不在了”(被省略),那个不在的人留下的“遗产”,当然要归它们家另外一个,也就是i,所以要标在i头上。同样, iu是iou的省写,不省写时音调应标在o头上,现在o留下的“遗产”也只能留给它们一家的u了。这就成了一个新规定:i 和 u 并列的时候,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是不是感觉很“涨姿势”?

  04

  现在我们说说怎样记字音,记字音是不是只能死记硬背呢?也不全是。建议大家这样分类记。

  (一)有些字是进入中学才学的,记不清,只是因为见得少,用得少。如:

  媲美 娴熟 涸辙之鲋 鳞次栉比 人头攒动 功亏一篑 尸骸 箴言 盥洗 啜泣 酒馔 嗔怪 眼睑

  这些字不好记,要花点工夫;但只要记住了,想忘也不容易。

  (二)有些字音与方言不一致,容易干扰我们的记忆。如:

  颈项 气氛 刀把儿 脊梁 发酵 逮捕 教诲 不屑一顾 对称 匀称 称职

  zui.好的方法是大声读几遍,要重读,重读是为了让刺激性变强,利于改变习惯记忆,纠正一下舌头等发音设备的习惯,形成人们常说的“肌肉记忆”。

  (三)有的字我们要有原则地记,这个原则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它只有一个读音。如:

  1.笨拙 拙劣 拙作 勤能补拙 弄巧成拙中的“拙”都读第一声

  2.潜水 潜台词 潜意识 潜移默化中的“潜”都读第二声

  3.档案的“档”、徇私枉法的“徇”、叱咤风云的“咤”等都读第四声。

  4.作揖 开门揖盗都读yī 庇护庇佑都读bì、绽放、破绽、皮开肉绽都读zhàn。

  这些字大多是国家文字整理过程中被“统读”的,也就是原来有多个读音,后来统一为一个读音。

  (四)一部分多音字按词性区分的,记时要注意分词性记忆,这样就好区分一些。

  如:泊,凡名词读pō,血泊、湖泊;凡动词读bó,停泊、泊船瓜洲、枫桥夜泊。

  如:处,凡名词读chù,处所、处处、总务处、处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凡动词读chǔ,处乱不惊、处分、处决、处心积虑、处女地、处之泰然。

  如:纤,凡名词读qiàn,纤绳、纤夫;凡形容词读xiān,纤纤作细步、纤细、纤维、纤弱。

  (五)还有一些要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这一条挺麻烦,得下点真功夫。

  如:薄,口语中念bāo书面语念bō

  如:露,书面语读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口语读lòu,露底、露脸、露一手、露马脚。

  如:塞sè,读这个音时与“sāi”完全同义,这个音用于以下几个词:堵塞、阻塞、搪塞、敷衍塞责、闭目塞听。

  如果不能区分口语和书面语,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一般来说,口语是可以加儿化的,比如“露底”和“露脸”在实际上读时应读成“露底儿”“露脸儿”;口语词是可以拆分的,比如可以说“露了底”“露他一手”“露出了马脚”,但却不能说“露了骨”“露了天”。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很多字的读音由于长时间的流传,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分工,有时已经很难辨口语和书面语了。比如嚼jiáo,是口语,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jué这个音是书面语,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六)还有些字归纳一下,记起来就方便多啦。

  1.晕车、晕船、晕飞机,载人、载物、载重量(均为第四声)。

  2.当,读dāng时,门当户对、首当其冲、螳臂当车、锐不可当、独当一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量,读liàng时,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才录用、度德量力。

  整理归类

  当年,我刚做教师,因为心虚,下了很多功夫。我也常作字音的整理。比如:

  常考且易错且读第一声的字音 :气氛、笨拙、绯闻、剔牙、沏茶。

  常考且易错且与疾病有关的字音:痉挛、梗塞、重听、冠心病。

  (七)定出区分标准,可以不至于让记忆总是在两个音间徘徊。

  1.以少记多标准。如“栖”,除栖栖不安读“西”音,其余均读“七”音,如,两栖动物、栖息 、栖止 、三栖明星。

  2.字的来源标准。如“卡”,凡是音译词都读kǎ,如卡车、卡片、卡通等,除此之外读qiǎ,如关卡、哨卡、发卡。

  附:常考字音200个,大家可以自测下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

  1.谙熟 2.拗断 3.参差不齐 4.剥皮 5.复辟

  6.针砭 7.屏气 8.剥削 9.停泊 10.嘈杂

  11.刹那 12.徜徉 13.绰起 14.鞭笞 15.不啻

  16.创伤 17.凄怆 18.宽绰 19.皴裂 20.恫吓

  21.胴体 22.句读 23.凫水 24.果脯 25.誊写

  26.商贾 27.桎梏 28.皈依 29.刽子手 30.巷道

  31.贝壳 32.地壳 33.上颌 34.豢养 35.浑浊

  36.觊觎 37.夹道 38.信笺 39.渐染 40.反诘

  41.攻讦 42.粳米 43.狙击 44.角色 45.诡谲

  46.矍铄 47.倥偬 48.岿然 49.傀儡 50.玛森Python

  51.落色 52.羸弱 53.潋滟 54.入殓 54.果实累累

  56.罪行累累 57.棕榈 58.耄耋 59.酩酊 60.模样

  61.拘泥 62.忸怩 63.驽马 64.滂沱 65.炮烙

  66.坯胎 67.毗邻 68.栖息 69.颀长 70.绮丽

  71.悭吝 72.掮客 73.衾枕 74.呱呱坠地 75.清癯

  76.债券 77.衽席 78.搭讪 79.似的 80.刷白

  81.吮吸 82.趿拉 83.拓本 84.叨扰 85.越俎代庖

  86.悲恸 87.逶迤 88.圩田89.檄文 90.浑身解数

  91.纤细 92.霰弹 93.叶韵 94.歆慕 95.震古烁今

  96.奖掖 97.眩晕 98.揶揄 99.湮没 100.咄咄逼人

  101.水泵 102.谮言 103.择菜 104.砧板 105.歃血为盟

  106.笨拙 107.渣滓 108.箭镞 109.熨帖 125.瘙痒难耐

  111.锁钥112.折耗113.慰藉114.弦外之音 115.绿汀

  116.款识 117.敷衍塞责 118.菜畦 119.绯闻 120.哺育

  121.中肯 122.监生 123.孑然一身 124.蜷缩 125.愠色

  126.露脸127.笑靥128.稗官野史129.倔强 130.契约

  131.纵横捭阖132.煞笔133.饿殍134.央浼 135.甄选

  136.失之东隅137.龋齿138.发酵139.谂知140.体己

  141.落枕 142.沏茶 143.得鱼忘筌 144.盘桓 145.泥淖

  146.吹毛求疵 147.旖旎 148.缜密 149.校对 150.对弈

  151.弄堂 152.妊娠 153.猝死 154.斡旋 155.物阜民生

  156.苦心孤诣157.险隘158.整饬159.缄默 160.远岫

  161.执拗162.懵懂163.含英咀华164.岑寂 165.狡黠

  166.杜撰 167.骸骨 168.衣钵 169.因噎废食 170.祛暑

  171.汤匙 172.炽热 173.舷窗 174.桅杆 175.否极泰来

  176.菁华177.翘首178.掣肘179.箴言192.落拓不羁

  181.琐屑 182.罹难 183.婀娜 184.朝觐 185.愧怍

  186.愆期187.龃龉188.田畴189.撷取190.锱铢必较

  191.惟妙惟肖192.稽首193.关卡194.宫闱195.戏谑

  196.愤懑 197.讹诈 198.咋舌 199.奢靡 200.披靡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