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与自我认知
最近在整理生涯人物访谈文稿,颇有心得。我们访谈的人物既有可谓之“成功的”的优秀企业家,也有“失意”的落寞人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与他们从小是否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正确的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
比如,现任北京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的邱总,他在高二的时候,为了给自己选择专业,便开始研究学科分布,给自己做了职业规划。于是他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思考,目前可选城市是人口净流入还是人口净流出?哪个产业是目标城市的大产业?这个大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的渴求处于哪一水平?
于是报考志愿的时候他做了个浪费分数的选择,去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但是其专业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在大学进行实习的时候又做了极限测试,分别去了机械行业里的先进制造业和粗放型的纺织行业进行实习,又一次验证了他的推测,在先进制造业,提升千分之一的效率都难,但是在纺织行业,轻轻松松就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率。
工作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懂行,于是并没有直接做管理,而是和工人一样下车间,工作中带着先进的工具解决问题,从生产管理员、生产经理助理到厂长助理。后来凭着积累的行业经验开创了北京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研发外包服务,解决中小纺织企业研发问题。
他人生的每一步都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思维,但是细细品味他的人生后,蓦地明白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这些前瞻性、战略性的素质造就了他现在的成功。
另一个例子:张某,本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硕士是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光电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也是自己一时的决定,自己也不能确保喜欢。录取调剂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因为当时转专业政策不灵活,没能转成,其实是并不知道到底学什么,也就没有转的动力。硕士方向很随意地做了选择,觉得国家政策好,环保应该不错。没有做充分的自我分析和行业分析。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也是随意的,没有经过全行业分析,工作内容不喜欢,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工作不如意决定读博,这个决策十分失败,他没有对自己的思维类型进行清晰认知,他的优势不在于深度思考,专注科研。
这两个案例并不是个案,我们见过了许多重点大学毕业,但是职业发展道路跌跌撞撞,迷茫失意的,也见过许多三本学生,大学期间有危机感,于是给自己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吃苦耐劳,抓住机会,发展顺利的。这两类人ZD的区别在于,是否自我认知明确,目标明确,对未来方向有兴趣,有动力。
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够自我认知清晰,有明确的目标,有愿景,有动力,为了使命努力前行。愿天下的青少年少走弯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