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激趣”方法
作者:覃兵
覃兵,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在明德中学任教语文,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明德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并负责屈子文学社的指导工作,2014年被评为学校“格致杯”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在年级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多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作文竞赛,多次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学上说,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以实际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激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学习中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有人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话很有道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zui.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ZD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张载也认为:“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他们都认为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兴趣可以促进学习,乐而忘忧,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兴趣还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才的成长。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
既然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这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一点心得体会。我觉得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要特别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和加强课外辅导等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教学,尤其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教学,抓好导入、课中、收尾三个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开始,也是关系到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能否顺利地进行整个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起始阶段,新奇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开头索然无味,那么学生情绪就受影响,而且纪律也很难保证。所以课堂导入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说明,虽然课堂导入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教学时间很短,却是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要上好一节课,就要特别注意课堂导入艺术。那么语文课堂导入有哪些激趣方法呢?
图片来自网络
1、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作者生平、趣闻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导入。如:《报任安书》可从司马迁的奇耻大辱导入,《兰亭集序》可从墨池学书导入,但故事宜短忌长,教师要从故事本身引导分析出新意,和课文内容、学生品格相关联,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不能把课堂导入变成故事会。
2、直观导入法
教师可适当运用教具或多媒体来导入新课,这样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既有助于理解,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登泰山记》的导入就可以用多媒体把泰山日出等图片打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
3、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开讲时巧设疑问,能制造悬念,吸引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教师可就文章内容、语言特色、结构特征、写作背景等多方面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如《宇宙的未来》的导入:同学们学了很多地理知识,但你们知道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吗?宇宙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看看霍金的说法吧。
4、情境导入法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触发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内涵。如《囚绿记》可由教师抒情导入:当时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国,硝烟弥漫,哀鸿遍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华厦儿女同仇敌忾,用血肉铸就钢铁长城,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5、名言、诗歌导入法
名言、诗歌语言精练,想象丰富,含义深刻,表现力强。这种导入法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春》的导入:学生齐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韩愈的《初春小雨》,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后从诗中描绘的春的画面中,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总之,课文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这是激趣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头如果不得法,往往使整个课堂教学杂乱无章,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在开讲时,应根据个人特长、学识,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为课堂教学添彩。
图片来自网络
二、课中
精彩的导入以后,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进入zui.佳状态,这时他们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力强,35分钟以后,兴奋状态又逐步转为抑制状态,思维活动的水平逐渐降低。因此,一堂课的5—35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有些教师不免急功近利,认为只要教师传授知识准确,学生牢牢记住,反复巩固,考试就没问题,更有甚者,实行题海战术,课内课外,学生都在习题中疲于奔命。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索然,提高语文成绩更无从谈起。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展,就只有顺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疏其障碍,导其志趣,畅其情流,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语文课中有哪些激发兴趣方法呢?
1、创设情境
语文应该是中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偏重语言文字训练,而忽视其人文精神,就会使其索然无味,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其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再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真切的感受。也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充任教师的角色,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老师范读或让诵读水平高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可以保持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
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应制定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并把它灌输给学生。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答案不求wei/yi,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鼓励创新,让学生在探讨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找回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地点燃讨论的“导火线”,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尽好一个引导者的职责。
图片来自网络
3、民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后进生,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觉得语文老师可敬可亲,教学就会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比起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就丰富多了。如在课堂上可开展诗歌朗诵、成语接龙、演讲比赛、学做对联等活动,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达成三维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广的的创造空间,一种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完善的渴望,随着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强。
5、重点突破
上一堂课,好比写一篇文章,如果课堂内容丰富,老师提问不断,但没有重点,没有详略,却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就会让学生疲劳且印象不够深刻,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迷惑而少有所得,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不够透,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一堂课除了要有明晰的思路、老师的连贯导引之外,还需要有突出的重点,一堂课安排一到两个重点就足够了,教师需对重点进行分析,设计突破重点的方式方法,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促成知识目标的生成,也使学生始终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图片来自网络
6、巧设疑问
一直以来,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它旨在通过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从而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时一问一答,问题提得很多,提问面也很广,看上去热热闹闹,以为这样就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其实,如果问题缺少疑虑度,缺乏科学性,学生的思维仍不能真正调动起来。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应该具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功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应当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应当针对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苹果”,既不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使学生感到唾手可得,只有那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提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一则可以藉此知道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什么,二则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实现教学相长。
三、收尾
如果说飘逸生动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凤头”,那么有力的收束便是“豹尾”了。一堂课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凤头”,还需要有“豹尾”。语文课堂如能设计出具有余音绕梁效果的精妙的收尾,就可以改变学生课堂疲软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取得zui.佳的教学效果。收尾激趣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富于变化。常用的收尾方法有如下几种:
1、归纳法:用上完一篇课文或其它教学内容后余下的几分钟时间对刚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辨析、提炼,最后进一步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理清脉络顺序,概括出正确而简明的结论。归纳法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简明扼要的总结归纳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帮助学生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巧妙的归纳总结还可帮助学生记忆。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思,课外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图片来自网络
2、迁移法:教师在讲授完教学内容后主动引导学生跳离这篇课文,补充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课外知识,将教学内容转移到一个新领域,这就是迁移法的运用。经过迁移后教学内容有了变换,具有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语文课的功能也因此突破了课堂的时空界限而延伸到了课外。
如果把一堂语文课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那么我们应力争做到:起调要先声夺人,主旋律要引人入胜,终曲要余音绕梁。惟其如此,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强课外辅导,注重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具体来说,课外辅导有哪些方法呢?
一、批改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要仅仅用一些套话,如思路清晰、观点突出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生厌,就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用评语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尽可能面批,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推心置腹,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信,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在写评语时,zui.好恰当地运用一些名言或诗词,让学生耳目一新,对名言诗词等耳濡目染,课外积累自然也就增加了,这也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美文赏析。在班上,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一些活动激励学生读书。如购置一些学生喜欢看的杂志和名著,如《读者》《格言》《时文选萃》《意林》《红楼梦》等,列一个书单,设置一个读书会,还可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欣赏美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扩大知识面,提升思想水平,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把阅读看作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生是青少年,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爱好,教师如果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来和学生交流,不看对象,想当然,势必和学生说不到一块儿,还会引起学生厌烦,学生当然就不会对语文有兴趣。教师要让自己适应学生并受学生欢迎,就要主动更新观念,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及时主动地采取对策。如教师在平时可适当了解一些明星动态,了解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及学生的审美观。做到和学生有话可说,心心相通,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生面前面目可憎,才不会让学生拒之门外。
图片来自网络
三、鼓励创作。老师在平时除自己多投稿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投稿,如有一人作品刊登,不仅可以增强这位同学的自信心,还可以使其他同学效仿,从而提高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在平时下水作文,和学生比赛,这样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制定计划,定期出版班级诗词集、散文集等,让学生有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兴趣是学习之师”,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语文能力也能在兴趣中逐渐提高。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