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打破浮浅学习的消极循环

发布于:百学网 2019-12-17

打破浮浅学习的消极循环

  正在读高一的凌依,现在和父母矛盾深重。原因都是因为学习。

  眼见着孩子的名次在往下掉,父母急中升压,开始给孩子加码:越来越着急、严厉,认为孩子不努力,并时刻“洞察”孩子的偷懒行为。

  孩子眼见着自己名次往下掉,而且经受着父母横眉冷对,感到“非常无力、委屈,认为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因为自己并没有“不努力”,而且也没有不想考前几名。

  现在的状况是,凌依在家里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都被父母解读为偷懒。为了不让父母“没面子”、“失望”,凌依放弃了所有学习无关的事情,进入到拼命学习的状态。但是,成绩依然没有起色。甚至,凌依都想到,如果自己在学校“出点儿事”,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受这个罪,重获父母的理解与接纳。

  还好,凌依遇到一位ALP辅导师,并做了ALP测评,得到这样的数据结果(部分):

  ALP指的是Adolescence Learning Potential,是一个旨在探索、定位和提升中学生学习潜能的项目。ALP测评从影响学习的动力要素、规律方法要素、反思要素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发起、学习过程效率、学习结果的反省三阶段进行状态评估、确认,然后提出指导、训练方案。

  从上图凌依的测评报告,可见她在动力模块(自我价值感、学业效能感、学习价值感、坚韧性、掌握目标)的均分最低(参考基线是60),最典型的表现在学业效能感上。而学业效能感这个指标代表的就是:对学习目标达成的信念。分数低说明不相信自己能达到期望的学习目标。而如果一个人对于目标有消极预期,那么行为就会倾向于逃避、保守。

  但是,凌依的学习行为部分(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得分却非常高。这说明她是一个很在意父母期望的孩子,她接受了父母的压力,也认同了父母认为自己学习不投入、偷懒的定位。于是她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了。但是,因为她学业效能感低,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浅层低效状态。而这种浅层低效再反过来固化了不如意的成绩结果,如此形成一个消极循环。

  之所以说她认同了父母的压力,是因为凌依的自我价值感得分还比较高。高的自我价值感往往来自于父母的早年关爱。之后与凌依及她父母的交流,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她是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判的。

  而且,凌依还有一项“表现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是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综合这些测评结果,和另外几个未在上图呈现的指标,以及访谈的信息确认,可以推论,凌依学习的深度不够。她的学习行为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期望她“别再偷懒”的要求。而她自己因为低的学业效能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无法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任何人在做自己没底气的事时,往往不会有策略思考、也难以专注投入;而且她还很容易陷入到僵化学习状态。

  现在可以了解,凌依身处一种压力循环中。在这样的状态下,努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ALP辅导师为凌依制定了这样的干预方案:

  根据既定的大学目标,强化张力

  共识目标:对于当前的各个科目,分解要提升的目标

  从优势科目入手,进行已有资源挖掘,从而提取可迁移的学习策略

  从优势策略,过渡到短板科目的细致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WOOP计划

  制定时间管理计划:增加休闲、家务时间,从而强化学习时间的高效安排与执行

  通过错题本身,进行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知识点结构图的形成

  进行成长性思维测定,进行思维模式的意识化,然后进行引导训练

  以上这些策略,都有具体配套的训练方案。在征得凌依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以上策略规划,转化成5次(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学业潜能训练。目前训练进行了3次,凌依的学习状态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有几次小测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升。

  原创: 谢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