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如何打造高中生语文知识体系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9-09

如何打造高中生语文知识体系

  因为目及许多高一同学在高中第一次月考分数非常触目惊心,所以很有感触。

  许多初中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对语文学习一直不适应,感觉语文学习的文本篇幅陡然增大(尤其是文言文),习题难度提高。体现在考试中,初中阶段都能维持在80~90分,到了高一月考一下子降低到60~70分乃至及格线以下。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初中阶段同学的语文课文设计周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有相应的习题和训练。但经过中考之后,同学无疑都会有所放松,对于一些重点课文“马放南山,束之高阁”。但实际上很多初中课文都体现了初中到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衔接。比如《捕蛇者说》衔接高一第一学期《种树郭橐驼传》,《陈涉世家》衔接高中史记文本等。

  另外一方面,高中语文学习各年级的考察逐年趋向同质化。比如2016年语文高考所选文言文《晋书.羊祜传》在2013年浦东新区高一统考试卷中就曾经出现过(选段不同)。初中文言文难度近年虽有所增加,但到高中阶段无论篇幅,文言现象难度都有大幅提高,特别让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可以先来看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七个层级的要求。

  1.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这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内容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记忆。)

  2.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

  3. 分析(指概括、分析和归纳整理。)

  4.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 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语文表达能力。其中包括阅读理解的答题和写作。某些情况下俗称学生“文笔”。

  6.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zui高等级的语文能力体现。

  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顶多达到第4层级初步的能力考察,而高中阶段普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特别重视文化熏陶,全面培养语文素质。因此就出现这样的现状,初中阶段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做作业,考试就能拿高分的办法失灵了;课堂上课内的内容考卷上大部分消失了;很多学校从高一就开始训练高考模拟题型,试卷做完了连语文老师都讲解得模棱两可了。更有一些学校语文老师是不按语文教材讲课的了……

  那么,当我们的同学已经度过了高中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剩下的五个学期应当致力于哪方面的努力?

  在此,柏老师用朱子的一首诗来回答大家,“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就好像辽宁舰那样的“艨艟巨舰”以往拉纤那么辛苦,为什么能够一夜之间达到“一根羽毛”那样的轻巧?就是因为学生积累的知识达到一定厚度,犹如江边春水潮起,应对高中语文诸般考察就得心应手。因此打造一个成架构的语文知识体系刻不容缓。

  有意识成体系的语文知识积累,小学开始要比初中开始效果好,初中开始要比高中开始效果好,高一开始要比高三再着急效果好,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施行起来却是“天下家国可均也,白刃可蹈也,知识积累不可能也。”

  中小学阶段语文积累需要大量的时间么?需要,也不需要,每日固定时间阅读,从小学阶段起就不应该是家长逼着学生去阅读,而现实恰恰相反。高中阶段最终要求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高中生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批判性思维只能是空中楼阁。

  语文学习、语文考察需要调动各学科知识。高中同学,做语文阅读理解不知道汉中在洛阳以西,荆州在四川以东,中国历史各个时代不能完整排列准确,高考语文上不了100分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整体的“常识”会影响到语文考察的每一道题目。一篇文章了解其时代背景,作者性格人生遭遇,涉及的历史地理人文文化知识,阅读起来难度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写作方面,如果我们的作文素材宝库之中尽是些“钝刀朽弓”,无积累无准备,怎么还能谈得上写出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呢?

  在2017年28天的寒假期间,如何开始打造我们高一同学的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学习看似能找到的方法很多,但行之有效,能让同学一以贯之的却很少。所谓“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这里提供给我们高一同学三条建议,希望可以让同学们有所借鉴。

  一,基于高中语文教材课内课文的拓展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博览”,专注于本学期的重点篇章学习,是可以应付本学期的考试,但最终对高考语文是事倍功半,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上佳的文本往往被忽视,教师不讲,学生不看。

  比如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第十四课《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第二十二课《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都是值得学生反复阅读并且提出自我见解的文章。第一学期文评类文本一共也就这2~3篇;高一第二学期甚至只有第二十二课《诗赋论》1篇。由于打了星号,基本就无人问津。希望同学在寒假里,可以有时间好好地读一遍,想一想,串联起本单元的其他重点学习的篇目,能提出不同见解更好。

  经过十多年的语文教改,高中语文教材其实可以说是中小学阶段zui.好的教材,但限于篇目,很多名著只是摘取一个片段,作为课文在课堂内让同学们学习,这很明显即是“断章取义”无疑,教师讲课往往重字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考点知识),轻文本文学性的讲解。这就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就课内的经典片断扩展出去,读一下涉及到的原版名著。

  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可以拓展阅读的有:

  1.《边城》——沈从文散文

  2,《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短篇小说

  3.《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诗

  4.《促织》—— 聊斋志异

  5.《群英会蒋干中计》——三国演义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鲁十回、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即可)

  7.《香菱学诗》 ——石头记

  高一第二学期可以作为我们预习阅读的原版经典有:

  1.《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文集

  2.《变形记》 ——卡夫卡小说

  3. 《药》 ——彷徨

  4. 涉及多篇课文的古诗词 ——《唐诗三百首》

  我们高中生目前为止能够阅读完《四大名著》和《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基础阅读名著的有几位呢?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所幸不管何时阅读,只要开始去读,再来和教师探讨,语文的学养就能由此提高。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捷径”。

  建议高中阅读量至少在500万字以上,这个量其实并不高。很多是初中应该阅读过的书籍。

  二,基于文学史的知识纲要。

  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对文学脉络是不关注的,学生这么多年语文学习下来,只记得语文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这一次语文考试涉及的知识对下一次语文考试是毫无帮助的。而掌握文学史的基本纲要,有初步的语文知识体系架构,每一篇阅读理解练习,甚至是语文考试涉及的知识都可以“为我所用”,印证理解下一次语文考试的文本。

  举例来讲,我们的同学从小学开始学杜诗,学到高中,对杜甫的理解往往就是“诗圣”。那么杜甫是怎么个“圣”法?对理解杜诗有帮助吗?如果像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那样考到杜诗怎么办?对高考古诗词的拿分有帮助吗?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对杜甫仅仅评价为“诗圣”至少是非常片面的,不容易理解的。那么如果我们加一个“情”字来评价他,形容他同时也是一位“情圣”会怎么样呢?

  少陵当然当得起“情圣”的称号,这绝对不是单纯的小儿女的“情”,而是一种丰厚真实的情感,中国诗写“情感”无出其右。“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是他对大唐的悲凉;“家人厌鸡食虫蚁,未知鸡卖还遭烹。”是对小鸡的泛爱;他对同时代的名士李白富含深情,他也对来杜甫草堂偷摘枣子的邻居富含深情(初一课内古诗),他对庾信有所感,他对天下寒士更有悲鸣。因此杜诗句句带血泪,天下第四才子书是太过于委屈了他。因此他之后的历代文人都崇杜诗,或多或少都披杜诗的精神而行。

  诗文关“情”,杜甫又和哪一位名家绝神似呢?曹雪芹,曹雪芹写《石头记》,一样也是通篇写“情”,绝非儿女的小情感,而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情”,到最后,少陵和雪芹的精神又归为“仁”,这正是和和中国精神一脉相承。

  我们再联系到课内课文,高中语文第一学期《石头记》选段《香菱学诗》,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律诗,那不就更能感触到雪芹之于香菱所感了么?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仔细到黛玉教香菱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联系到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那么王维“诗佛”的固有呆板的名称也可以被打破了。

  那少陵之上又和哪些名家相关呢?限于篇幅将在柏老师现实的课堂上再提及。。。。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