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同样都是做题,为啥人家比你强?北大学姐怎么说……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17

同样都是做题,为啥人家比你强?北大学姐怎么说……

  数学是很多同学的弱势科目,“要学好数学并不容易”是他们的共识。在我看来,有这种感慨的同学大概是陷入了一种困境:某一类型的题目无论做多少都不起作用,下回遇到依然无从下手。其实,要拿下数学,“刷题”并不是关键,吃透解题方法才是正道,否则,再大的练习量也只能事倍功半。下面,我就此跟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1做题宜精不宜多,务必弄清每个解题步骤,不可一知半解

  一些同学平时做练习题只注重结果,答案出来便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题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即使求出了结果,解题方法也难保没有问题,下一次遇到不见得还能做对。另外,你的解题过程可能过于繁杂,这样一来,很容易浪费时间甚至丢掉分数,这点在数学大题的解答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做题不能敷衍了事,必须达到一定的效果。我那时候在解题之前,都是先在草稿纸上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这样做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既能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变得清晰,还可以在检验时对解题过程一目了然从而方便寻找错漏的地方。

  因此,为了方便学习,我建议大家买附有详解的正版参考书,这样的话,每解完一道题,你就可以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参考答案进行比对,看看你的解题思路与书上的有什么出入,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由此可见,平时做数学练习题宜精不宜多,不可走马观花,做一道题必须钻透,方能彰显做题的价值。

  2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记得那时候数学老师每讲完一道题的标准解法,都会问我们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法,然后请知道的同学上台演示,之后再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并指出每种方法的亮点与不足。譬如解析几何的大题,计算量一般比较大,如果只用代数方法计算起来会十分费劲,所以老师通常会多预留一些时间出来,让我们思考和演示其他解题方法。最后我们发现,几乎每道题都有好几种正确解法,从几何性质到参数方程甚至利用极坐标,都可以用来解答解析几何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从此打开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众所周知,考试时间有限,做数学试卷的时候,如果你能运用简便方法,哪怕只节约一分钟,都能为后面答题争取时间。因此,不要害怕与人交流,自己有好的方法不要“独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说不定自己的方法还能得到更好的改进。此外,大家也不要不屑于与他人交流,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解题方法中的特色与亮点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提高自己知识“迁移”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已经发现了,数学考试时难以遇见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题,但也基本不会有完全陌生、毫无头绪的题,可能题目中某个条件的运用或某种解题方法的运用你之前在练习中碰到过。然而,很多同学在做数学题时不懂得将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寻找突破口,结果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毫无章法,这样算出正确答案的几率是小之又小。

  譬如,2016年数学全国卷文科的立体几何题难倒了许多同学,主要原因是这道题要求考生过定点作平面的投影,这种题型我们在之前的练习中极少遇见,许多同学因此乱了阵脚。其实,只要将这道题最基本的模型抽离出来,得到一个三条棱相互垂直的三棱锥,再联想到之前做过的此类题目,解题思路就容易出来了。当然,这样说起来很容易,但知识“迁移”是有前提的,即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当你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点之后,再遇到相关题型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看见参数很多的导数题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分离变量,而且分离顺序也是熟稔于心,解题过程自然变得顺畅,分数提升也是水到渠成。否则,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从而错误地“迁移”知识点,也会使解题陷入困境。

  数学学习,肯攀此峰,方至成功;巧攀此峰,方能省功。学好数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你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庞大且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和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