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7-31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输给人工智能?

  本文看点:你的孩子是否在家中和外面表现差异极大?你的孩子是否太过于情绪化和自我中心?你的孩子是否害怕失败、持续力差?……

  软实力,是应试之外的,最重要的能力。它能让孩子具备内在的竞争力,能让孩子自发的茁壮成长。

  软实力究竟是什么?家长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呢?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4496字,阅读时间14分钟

  🌿🎨🌏

  软实力这个词,乍一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是软实力?在我们介绍软实力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线索。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从小都是被按照一套“外部评价系统”培养起来的。什么是外部评价系统呢?

  包括:父母和家庭的期望、学校的评估和老师的要求,有没有做到这些要求,外界的反馈如何,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当收到负面反馈和评价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我们就这样按照外部评价系统要求着自己,以大家期望的方式成长、择业,压抑忽略了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突然有一天我开始意识到,为什么即使我满足了这些外部的评价,自己的内心却没有价值感?反而感觉到很多无奈和迫不得已的妥协,我看不到真正的意义?这时候我开始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谁?我生命的价值和使命到底是什么?

  我之前被压抑的自我需求开始显现,我开始想要成为我自己。于是我开始跟从法国的哲学大师奥斯卡.柏尼菲教授学习应用哲学和儿童哲学,开始了寻找自我和意义的旅程。

  那么这些与软实力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地说,软实力就是向内探索自我价值,向外实现人际交流合作,是我们如何同自己、同他人、同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那么,孩子的软实力启蒙,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构建她的内部评价系统,培养孩子接纳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

  Part

  1

  该怎么培养孩子接纳自我的能力

  目前大家都普遍焦虑一件事:科技发展得这么快,未来可能超过半数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那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能力,人类独有的能力,包括: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帮助孩子向内接纳构建自我,向外理解他人、培养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也些正是我们要讲的软实力启蒙。

  为什么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要从小开始呢?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

  我的大女儿现在在幼儿园大班,老师最近开始对他们进行纪律训练,要求她们把小手放在身后,身体坐直,一动不动的坚持很久。中间不提供任何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纯粹是纪律自控力训练。最后坚持不住的孩子会被“贴自我管理和纪律性差的标签”,被罚不能在课间出去玩。

  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她今天表现不好,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所以没有出去玩。她的自我感受很不好,已经开始对自己产生了羞耻感。

  作为妈妈,我在心里很难受。我同他的主班老师,也是一个一级一类幼儿园里很有经验的老师聊了很久。我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这不人道,但还是认为有必要训练孩子提前适应我们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提前练习各种技能,学会控制自己,这样才可能考出好成绩。而考出好成绩,某种程度上已经被默认为等同于’成功和幸福人生’。

  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100年来仍然在以学科成绩为评估和选拔的主要标准,我很无奈,也能理解,可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被这些单一的评价体系所困,从而慢慢地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我女儿的经历不是特例。我自己也一直在给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开哲思启蒙课,旨在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在上课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不少很小的孩子,最小的只是幼儿园中班,都已经或多或少开始有一些软实力的问题了,譬如:

  ➢ 在家人面前表现的很活泼,在外却很内向、羞怯、不自信;

  ➢ 情绪化,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 不愿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害怕被人拒绝;

  ➢ 持久性和意志力比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当然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自我怀疑和退缩,但当评价标准只有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的成绩时候,孩子其他6种智能和天赋就可能被扼杀,而软实力,正是帮孩子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力量,帮助孩子更好地接纳和构建自我,塑造冰山在水面下部坚实的基础。

  回想我们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对比现在学校里孩子们的状态。我不知道你的心情,但是我自己真的不忍心让我的两个孩子重蹈覆辙,我希望帮助她从小就走在自我价值探索和实现的路上。

  获得成功不代表孩子必须身心分离,疲于奔命,以便获得外部定义的成功,同样需要孩子在情感上认同自己,认同学习的价值。当孩子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技能、能力、身份和价值时,父母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边,支持他们。

  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面向孩子10年-20年后的生活,来思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发现、维持、激发、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让它和学习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提高他们为社会贡献的能力,帮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让他们成长为最真实的自己?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Part

  2

  该怎么培养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现在主要应用在职场场景中。它也叫做soft skills/soft power, 是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在八十年代提出的,最早是用在国家层面上的,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后来这个概念被用在企业中,指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价值文化,创新能力等。

  那么,外部评价系统中,职场中很在意的个人软实力到底有哪些呢?

  ■一种叫天线的软实力

  讲一个我以前工作时的故事,一个关于“天线”的故事。

  那时候我在法国核电集团工作,也就是一个法国的国企。同事们经常在喝咖啡的时候,聚在一起吐吐槽。法国人其实也很八卦。然后我发现有一个同事经常被大家吐槽。

  吐槽的人告诉我说,这个人没有“天线”。我当时心想:天线是什么鬼?难道法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人机结合了吗?

  后来听他们吐槽,说:这个人又做了什么蠢事,说了什么蠢话。我心想,原来没有天线是说一个人蠢。可是,我听过这个同事做报告,讲解业务知识挺专业的,而且作报告的能力很好,智商没有问题。

  后来我才明白,“天线”不是指智商或硬技能方面的问题,而是指软实力。没有“天线”,是比喻一个人不能准确敏锐的接收到周围的信号,以至于判断失误。

  那到底是什么信号呢?是一些不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信号,可能是一个眼神、一种语气等等。没有天线的人,经常接收不到这些信号,于是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总是搞不清楚状况和局势,导致言行决策失误,于是就像我那个同事一样被经常吐槽。

  “天线”这个描述软实力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天线”代表哪些软实力:

  首先,代表观察感知的能力。指一个人要能够观察感知到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包括非语言信息。

  二是,同理换位的能力。要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能够根据观察感知到的信息推理出别人的想法。

  三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怎样表达更好,能够判断出事情未来的走向。面对未知的未来,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好坏非常重要。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决策。

  所以可见,所谓“天线”的这三种软实力真的很重要。具体是指观察感知能力,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以及好的判断能力。这些软实力,在孩子走入社会、同人相处的时候,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人有别于人工智能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Part

  3

  一个能适应未来的孩子

  该具备哪些软实力

  讲完了对内的接纳和职场上基本的3种软实力,我们来详细说说软实力都有什么。

  简单的分,软实力包括内部软实力和外部软实力。

  内部软实力主要指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心态等方面的实力。具体包括: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批评的能力等。

  外部软实力,主要涉及我们与周围人群互动的能力。包括: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等。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特别指出,一个人的职业成就80%都是由软实力决定的,只有20%是由硬技能决定的。所以,软实力的培养对孩子的职业发展和一生的成就至关重要。

  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的软实力,都有哪些?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分析了全球各国际组织重视的人才未来核心能力,最受重视的七个能力分别是:

  1. 沟通与合作能力

  2. 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3. 信息素养

  4.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能力

  5. 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7.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我们知道,硬实力,也就是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集中学习来掌握,可是“软实力”的培养却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量的练习,而且年龄越大越难培养,尤其是内部软实力。而这七个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都不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可突击的技能,而是需要慢慢培养,长期练习的软实力。

  Part

  4

  软实力在家庭环境中该如何培养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聊聊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九十五年前,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苏州的讲演中,问过家长这个问题:“为什么上学?”

  大多数人回答说:“为的是求学问”;

  梁启超先生再问:“为什么求学问?”,结果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大家猜梁启超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诸君啊!为的是学做人”。

  而这个学做人,正是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100年前的教育改革者们就已经知道培养孩子的软实力的重要性,但具体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着太多的无奈。现有的教育体制仍需要孩子背诵大量的知识,仍然需要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准确给出正确答案,学业的压力孩子和父母都感受得到,似乎可以先解决考试的问题,以后再考虑软实力培养的问题。

  然而,在外部评价标准如此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有什么力量能保护孩子,依然走在自我潜力开发和自我价值探索的路上?如何在家庭语境下,帮助他构建内部评价体系,在技能培养之外,赋予他更多的软实力,让他从自我、从他人那里,汲取更多的力量。

  教育改革ZD的阻力其实不是体制,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最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认知,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软实力,会关系到他一生的价值和幸福感,是值得从现在开始培养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父母需要“选择”和“勇气”。选择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成功;勇气是指如何顶住压力而做出改变的勇气。

  我们也许无法很快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作用,先做好身为父母的功课。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努力从自己原生家庭和时代烙印带来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2、我们要给孩子营造稳定安全快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

  3、我们要和孩子建立好的依恋关系。因为原生家庭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尚未成型的性格,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心智模式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都是孩子未来情感智力、自尊心、认知能力和社交技巧等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这些建议都只是从大的原则方向来讲的软实力启蒙。具体来说,我认为,学龄前孩子的软实力主题主要有两个:“情感智力:认识和管理情绪”,“满足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多种体验”,以及“开始构建健康的内在自我和认知”;小学阶段软实力关注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如何结交朋友”,“如何适应外部评价体系”,以及“如何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Part

  5

  结语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在我们按照外部评价系统的要求培养各种硬技能的时候,有一种需求可能被压抑了,那就是自我的内在评价系统。给孩子的软实力启蒙,正是从保护塑造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开始,这个系统的构建会陪伴孩子的一生。

  所谓的软实力,向内,是培养孩子接纳构建自我、保持好奇心和成长性思维的能力;向外,是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都是重要的、人类独有的能力,也是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能力。

  网友评论:

  非常认同,年纪越大,经历越多,才越知道软实力比硬实力难培养多了,思维定式已经形成,克服需要勇气。对于我们这样的家长,一边克服自己的问题,一边教育孩子,没有体系化的教育理念,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只能说迷茫。

  忘情草

  4

  我认为个人层面的软实力有一不可量化,二无法考核化,三无法标准化,四短期内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化,就是这四点导致软实力在应试教育中是受排斥的,甚至是如临大敌的存在。毕竟,根据我国世界工厂的实际需要,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培养大量人力零件的,核心思想是教育控制改造人,而不是人来掌握教育,所以同理 国家层面的软实力,中国也和美国差太远了,大约也是同理把。

  御姐

  可是,当你的孩子在公立体系接受这种类似的纪律性教育,您所谈的这些,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

  作者

  3

  其实这并不冲突。公立体系重视规则,而规则在今后职场也很重要。但软实力是一个人能是否更好的立足社会的能力。您换一个角度想,成绩好、智商高,可不一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有些人什么都擅长,但日常交往中总让人觉得拧巴。这中间缺少的,就是软实力。

  御姐

  理念都明白,但软实力的培养路径,方法,甚至孩子具不具备软实力都无法明确的观察和评估,也是一个阻碍的路径,有些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也许是天赋,社会情感的展现。真要谈到培养软实力,难

  作者

  但给与孩子爱和支持,用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却也没有难不难一说,这肯定是需要家庭去做的。孩子总要自己面对社会。

  余下1条

  Babelulu?

  2

  真的是育儿先育己啊,我育己的路都很漫长,好怕拖儿后腿,有种无力感。

  作者

  2

  文章前面说的是孩子需要的各项能力,最后落在的其实在父母身上,“选择”“勇气”,其实每个父母都能做到,尊重孩子,并给孩子强大的支持,才是最根本的培养软实力的基石。

  Babelulu?

  先用在我身上

  作者

  这就是言传身教,父母自身的言行才会潜移默化改变孩子

  月光宝盒

  2

  身为家长,为自己不能帮孩子更多而焦虑,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又无能为力,恨自己能力太差。

  作者

  2

  没有“最差”这一说。孩子和父母是一体的,父母的尊重、肯定、支持,才能给孩子内驱力。孩子的成长,父母本身就只是引导和后盾,最终孩子靠的是自己。

  轻辰

  2

  很有启发的文章,具体父母能做的还不是很清晰,或者说大方向知道,细节不能做到!

  作者

  这篇文章包含的是父母整体对孩子方向的把控,孩子整体的身心发育所包含的点确实太庞杂,不过最后,落在了父母最需要做到的是“选择”与“勇气”,这也是本文想表达的——养育孩子,最根本在于家庭自身怎么做。在这个基础导向上,才能再下一步去从各方面引导孩子。

  Summer Wind

  “在外部评价标准如此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有什么力量能保护孩子,依然走在自我潜力开发和自我价值探索的路上?”这句话特别触动我。另外,看到读者留言,发现与我一样的迷茫家长也是不少。“育人先育己”,但我还是越来越觉得作为家长,除了引导孩子,更多是要保护孩子。希冀在我们有限的保护下,他们能成长出健康的开放的内在体系,能获得一份内心的自由。

  作者

  1

  家长们也是伴随着迷茫长大,因此负责任的家长总会自我怀疑自我反思。而这种反思对于养育孩子恰恰是有好处的。有思考,才会去学习,才会去交流。而您说的“保护”也很对,对孩子的支持,给孩子强大的后盾,可以依恋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小刚

  1

  理念都理解和认同,但是实际还是不知道HOW to do?

  作者

  您可以着重看一下第四部分的对父母的建议

  呆鹅

  笔者的软实力,指的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情商。情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小酒

  文如其人。我可以说写的真不错吗

  作者

  谢谢支持

  Ivy

  家有爱发脾气的老人怎么办?不能分开住,但是住一起压力大的像一堵墙怎么办?动不动就发脾气那种。

  作者

  沟通是wei/yi的办法。老人的习性很难更改,家庭只能更多的沟通。不能让孩子生活在互相埋怨的环境。

  Ivy

  唉,为了孩子,真的是不得不选择分开。自己都还是一个受伤的宝宝,还要去教孩子和营造更好的氛围

  作者

  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是有着原生家庭的伤害,才会选择反思、学习。您会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选择用更激烈的手段来抗衡家庭问题,这就是您的进步了。其实您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反而是沟通的桥梁。孩子不喜欢说教,他们需要的是共情

  秋吉卓玛

  这一类的文章真的是刚开始看,觉得说的很对,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没法实施,你让孩子一旦进入应试机制,你再用这类文章的倡导来培育孩子,那整体是行不通的。。。因为你最后面对的仍是 高考高分这一面

  作者

  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支持,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和高考考高分并不冲突。今天的文章说的是教育评判体制之外,父母应该自己思考和为孩子做的事

  乌无舞雾

  最近一直感到学习成绩和孩子内在软实力培养的矛盾,这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

  经纬

  按着惯例,孩子该上学前班了。关于学前班社会上有争议,上还是不上?而我现在也在犹豫中。做为家长,不仅是学习教育理念,选择和勇气更重要。我选择什么?我有没有勇气对抗压力,坚持到底?当出现困难的时候,我能不能保持心理的自洽?

  作者

  幼升小是个大问题。童行昨天的文章、之前的文章,都有谈过这个问题。您可以看看,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的见解。看完您会发现,不同家庭做出的选择不同,没有绝对的该或者不该。家长应该做的还是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自身的情况,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对TA的爱和支持。

  童乐自然-大白

  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上班迟到也值了,令人深思,好文!好文!好文!童行学院真的很厉害!

  作者

  谢谢支持!

  歆大大

  分析的很透彻,非常赞同

  乐乐

  您好,我的大女儿就是您口中在家中和外面表现差异大,太过于情绪化和自我中心,害怕批评和失败,但是身为母亲的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给点实际的指导意见,谢谢

  作者

  根本上,家长必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能用“如果你...我们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谈条件的句式来对孩子。这样说虽然是顺口,但孩子会因此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她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被讨厌。另外,害怕失败也许是父母太过于注重孩子表现好的时刻,父母应该鼓励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作者

  父母对于孩子某些结果的过度赞誉,反而会让孩子害怕失败。因为人总是需要受到肯定。咱们不如把肯定用在努力的过程,和孩子所做的一些行为上。最后,儿童的思维里先有的“我”这个概念,大脑也是先发育掌控情绪的右脑。因此,从生理学上来说,情绪化和自我中心是正常的。而您担心的是她这样对周围人不好

  作者

  所以作为父母,要做的是“情感上支持,行为上强调规则”。也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强大的支持,在尊重的前提下沟通,但是,错误的行为要提出并制止。这个过程会很长,但只要您给了孩子爱,慢慢会好起来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