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生涯意识|生涯规划童年始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4-27

生涯意识|生涯规划童年始

  孩子究竟能不能赢在起跑线上?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早教”:

  澄清一下,这里说的早教,是指提前学习小学甚至中学课程。

  早教无用?

  一直以来,人们都很重视教育,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对于早教的选择更甚。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政府也曾一度打算把传统的、让孩子玩闹为主的幼儿园,全都变成以教孩子写字、算算术这种早教为主的幼儿园。为此德国政府资助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研究者选择了50个以早教为特色的幼儿园,和50个以玩闹为主的传统幼儿园,对所有这些孩子进行跟踪比较。

  一开始,的确是早教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学习水平更高,而且这个优势可以一直保持到孩子们上小学以后。毕竟,他们对于前期已经掌握的知识信心十足。

  但是到小学四年级,早教组的孩子不但没有了学习优势,而且他们的成绩还显著低于传统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在传统幼儿园成长的孩子,更能自由成长,接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模仿和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积累和提升;而早教组的孩子更多的只是提前熟悉了知识,而且逐步的被跟上甚至赶超。

  最终,基于这个研究,德国政府取消了改革幼儿园的计划。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好高中、好大学比中国的多,但他们的幼儿园早教很少。

  总而言之,就提高学习成绩来说,在zui.好的情况下,早教没用;在很多情况下,早教有害。早教,是拔苗助长。

  早教有害!

  上面德国进行的研究发现,早教组的孩子不但成绩被人逆转,而且在社交和情感能力方面,还有明显的欠缺。

  美国的一项研究做得更彻底。1967年,研究者把密西根州的68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随机安排到传统的、基于玩闹的幼儿园,和以老师直接教学为主的早教幼儿园中。为了保证效果,研究者还每隔两周家访一次,教给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的风格教育孩子。这项研究一直跟踪到这批孩子年满23岁。

  到15岁的时候,早教组的孩子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次数,是传统组孩子的两倍。

  总体而言,早教组的孩子更容易跟人发生摩擦,更容易犯罪,更不容易结婚。一句话,他们不擅长与人相处。

  当初只有短短一两年的早教,竟然造成了终身的危害!

  玩闹也是学习

  对于孩子而言,在玩儿的过程中能探索周围的东西都是干什么的,揣摩周围的人都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跟别的孩子一起玩闹,是一种社交演练。孩子必须在实际互动中学会公平、尊重和社交界限,学会分享、帮助和友情,学会怎样跟人相处。

  所以,真正的玩闹就是要互动、冲突、接受可以自主选择的刺激。否则,被计划的玩闹其实也类似于早教了。

  进化生物学家戴维·威尔逊(David Wilson),用演化思维考察儿童成长,提出一个概念叫“严格的灵活性(rigid flexibility)”。成长的过程看似灵活,其实很严格。儿童发育的每一步,都需要正确的环境信息输入。晚了不行,早了也不行。

  9个月以下的孩子不需要额外的音频和视频多媒体信息。长时间让孩子听音乐看电视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不能集中注意力。

  18个月以下的孩子只有听真人说话、在有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提高词汇量。其他方法一律没用而且有害。

  两岁以下的儿童只适合接触三维的物体 ——也就是真实世界里那些寻常的物体,比如玩具和人。而二维的东西,比如书本和图画,只会妨碍他们感知能力的发育。

  人的听觉、视觉、各种感知能力、大脑的发育是讲顺序的。提前给一个不该给的刺激,很可能让这时候该发育的东西发育不好。

  六岁以下儿童的任务不是用惊艳的学习成绩给父母增光,而是健康地发育成长。强迫式的早教是残害儿童。

  早教课教的那些知识有什么可学的?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让孩子大脑正常发育,到时候想学还不容易吗?堂堂的高学历父母,被幼儿园老师治得心惊胆战,这不荒唐吗?真正的天才都是跟成年人比,以自己家孩子提前两年学会小学二年级知识为荣,那不是智慧。

  所以,真正的成长,就是在把握大规律的基础上,在微观里做出一些设计——严格的灵活,或叫熟悉的意外。“熟悉”与“严格”就是规律,就是生涯规划主体要关注的东西;“灵活”与“意外”就是超越,就让每一个自然成长更少遗憾的设计,最终会变成同类的竞争优势。

  今日话题:

  你对“早教”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观点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