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心理问题对应对策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我校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性格缺陷、沟通障碍及学习压力等问题,根据对其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校学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
(一)性格缺陷产生的心理问题。性格过于急躁:高二·六班的耿××同学成绩在班里非常好,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但对于达到更高的目标有急迫心理,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波折总是希望立刻就能解决。正是这种急迫心理导致的在考试中往往因为想尽快答完而粗心大意;学习中容易受外界干扰,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客观分析和正确对待,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性格过于孤傲:高一·二十班的一名同学,对别人的行事方式完全否定,看谁都不顺眼,认为自己言行很独特、很优秀。而她的言行又不能被其他人所接受,由于自我中心的意识过强,造成了与别人的交往中处于一种“孤立”状态,而她自己既渴望有朋友,又不想改变自己,处于一种十分苦恼的状态。自卑的性格:高一·十七班的一个同学在初中时是个“坏孩子”,同学对其很反感,上高中以后想改变自己,因此就处处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以至于没有一个适当的“度”,而让别人当成“傻子”,并且自己暗恋的一个女同学和别的同学关系比较密切,这些都对他打击很大,做事精力不能集中,自信心丧失。
(二)学生与他人缺乏沟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少,导致不能互相了解、互相理解,进而产生各种苦恼的现象比较普遍。高三的一名同学,母亲放弃工作陪读,以一个监督者的身份出现,经常询问该生的学习情况,而其他方面的交流很少,而使这个同学对其母亲十分反感,发展到与其母亲一句话也不说,甚至有时产生与其母亲“动武”的念头。而自己对这种想法也感到十分害怕。高一的一名同学,由于一件小事受到某科任教师的批评,而导致对这名老师十分反感,虽然也承认这个老师的课讲的很好,但是对这位老师的课就是不爱听,也不爱学,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总成绩。
(三)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高三一名补习生,在其母亲的陪同下来进行咨询,感觉自己学习没有进步,对高考信心不足,特别苦恼,很难控制自己,甚至产生过自杀的意识。高一·九班的一名同学,家长对其期望很高,自己认为学习很努力,但与一些不太用功的同学相比成绩也差不太多,自己感觉压力很大,情绪始终很压抑。学习压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考试焦虑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现象,也对自身的考试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校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个人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同学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性格、心理或行为习惯,而造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的情况。性格急躁的同学主要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成才思想的灌输,使这些同学只想着要好成绩,要上重点大学,遇到问题一味对自己加压,而缺乏应对自身遇到问题的能力;自我意识过强的同学往往从小就受父母的溺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和意识;有自卑感的同学普遍是存在着家庭生活条件不好或觉得自身有“缺陷”,而使自己形成了固定的弱势心理。二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意识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还是比较缺乏的,仅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进行心理咨询,相对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家长对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还没有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差。三是由于现实的升学压力引发的。受当前升学机制的影响,使学生和家长把学习成绩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因此,一旦学习成绩产生波动,学习遇到了困难,就会对学生和家长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而最终反应在学生身上的就是来自于家长、升学、外部环境的压力,以至于不堪重负。
三、应对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策
针对中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普及心理常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心理咨询工作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标准。首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纳入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规范实施,避免出现可有可无、处处“让路”的现象。其次,应进一步改善心理咨询设备和手段。当前心理咨询工作已经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各种心理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全面的应用。因此,如想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必须设立相应的场所设施,购置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在教学与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控。由于学生的数量多、学习竞争的压力大,在年龄上又都处在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因此,如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可能会被忽视,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学校、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监控,通过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明确教学及管理人员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监控职责,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应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由于高考的“中心”地位在客观上是不可动摇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更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组织专门性的心理素质培养活动,因此,在师生和家长的思想意识上必须树立起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观念,形成心理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培养自立意识,学校家长不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不要处处代劳,而是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自立、独立,使之逐渐具备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其次,要坚决改变各种溺爱的方式。防止因为溺爱而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第三是要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中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通过提高综合素质来创造良好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性格,进而有效的抵御各种压力对中学生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应进一步向学生的家庭环境延伸。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使家长认识到形成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识,了解掌握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基本要求,使家长能够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生”和“老师”,减轻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产生的压力,改善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外部环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