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对策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预防、矫正和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上,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在于预防,而且是发展性预防上。
一、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们学校招收学生以中等为主,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比如通过角色扮演、互相询问、人际交往训练从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近些年来很多一线的心理学老师们结合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编写了《心理班会课》的课程,易于班主任操作,可以通过班会课的形式帮助学生,便于学校里全员全程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高一年级的第一节心理班会课主题为《走进班集体》,该课上通过以下三个环节的活动来完成:活动1--“谁是有缘人”,制造不同的分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相互熟悉;活动2--“智慧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与分享,了解第一印象对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有效方法。活动3-“梦想家园”,引导学生憧憬新的集体生活,送出祝福,促使与新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二、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尤其是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归类、整理、建档,并在后期的教育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三、各种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要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学校利用广播、讲座、运动会(心运会)、文艺汇演(心理剧表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班级利用宣传栏等等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困难和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学会进行心理求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班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给学生一个在教室里坐下去的理由,学生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有归属感,通过与同伴的良好互动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班主任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更容易引导学生客观的理性的看待问题,避免学生认知的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悲观化;良好的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会珍惜自己、体验自我幸福,即使不向上也能乐观起来。
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的环境和教养方式有关,有人说,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可能就会有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家长。而且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制定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措施都离不开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也能更好的发挥家校联合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具有双面性。
六、教师要做好心理保健榜样。有人说一群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背后必有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比较反感,但细想觉得还是有道理的。高中阶段我们老师天天同学生在一起,一言一行,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榜样作用。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第14条提到要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时候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第15条提到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比如在心理咨询关系建立时,会使用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这些技能就有利于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