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压力与兴奋并存 父母要积极引导
新学期,对那些已经熟悉环境的老生而言,可能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但对那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初一新生和高一新生来说,新学期却是压力与兴奋并存的,压力来自于对新环境的适应难度,兴奋则来自于对新环境的向往。
幼升小:养成好习惯早受用
孩子从幼儿园教育升到小学教育,有方方面面的不适应,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旦在一年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理习惯和作息习惯,孩子将受用终生。
8月23日,家住台州经济开发区开元小区的孙姝告诉记者,九月份,她的女儿蓉蓉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这些天,她正带着孩子到处转悠,给孩子买书籍和文具。
“这孩子一听说自己要上小学了,就很开心,缠着我买这买那。她对文具的要求很高,书包、铅笔、橡皮、卷笔刀、笔记本、修正液等等,一应俱全,而且都是有品牌的。”孙女士说,蓉蓉在买文具的时候都很开心,但当自己一跟孩子提起上小学后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孩子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没有了。“上小学要做那么多事吗?”蓉蓉经常翘着小脑袋问妈妈,孙女士也不知该怎么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
“其实,对孩子文具选择的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安全、实用、结实、价格适中,而那些带有玩具功能的文具,很容易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在椒江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项春萍告诉记者,上小学后,对孩子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商讨制订孩子的作息时间,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让孩子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上学不迟到开始的。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项老师说,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学校的感情,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上小学的好处,多说老师好,校园美,和同学一起学习、游戏有多快乐等,让孩子对小学学习有非常向往的欲望,喜欢学校、老师和同学。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学校,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结交更多的朋友。
小升初:适应环境最重要
对于小升初的孩子来说,适应环境是最重要的。新的学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将面临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只有认真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家住椒江城区东升花园的周欣文即将到临海回浦中学上初中,这几天,她一直不停地和小学的同学聚会,向朋友们告别。
“其实,我并不想去临海读书,那里一个朋友也没有,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地方,可是不去是不可能的。”周欣文说,她的升学分数本来可以让她在椒江一所比较好的中学读书,但家人执意让她去临海,因为她的父亲下半年要在临海发展事业,全家人都跟着去。
临海汛桥中学的洪文萍老师说,升入初中,学生们进入了新的学校,也将面临着新的班集体。在新的集体,大家来自不同学校,彼此陌生,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孤独,想念过去的同学。要摆脱这种不良状态,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
作为新生,可以主动一些,大胆和同学搭话,热情为班级做事,比如问问同学叫什么,然后把自己介绍给他;同学缺少什么,可以借给他;老师要发新书了,积极去帮忙;值日表还没有排好,主动去清扫卫生……这样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混”熟了,朋友多了起来,陌生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初升高:学习方法要掌握
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之前9年的基础学习,都将在这3年中浓缩、提升,最终化作自己的实力甚至命运的一次检验。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除了要适应新环境,父母更应该要帮助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
董新海是椒江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他的儿子今年初升高时成绩很优秀,9月份就要到台州第一中学读书。“孩子一直是我的骄傲,为了奖励他,整个暑假我都让他自由活动,现在眼看着要开学了,可这孩子好像还没从玩劲中缓过来。”董先生说,他有时候要旁敲侧击地提醒儿子读高中后应该怎么怎么,但孩子一听就晃脑袋,直喊“烦”,这让董先生很是担忧,怕自己孩子一时间无法适应高中生活。
“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适应得不好会陷入被动之中。”从事多年高中教学的王名德老师说,有的学生进校成绩很好,经过假期的懒散和开课后的轻视心态,一直进入不了良好的学习状态,结果第一次月考就名次骤退,等他想追上别人时,已经非常吃力了。家长应让孩子事先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提醒孩子尽快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切莫大意。
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的自觉学习能力显得很重要,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预习、正确听课、有效复习都是高中生应掌握的重要方法。
相关链接:
新生入学应该敞开心扉与同学相处
大一新生易患三种心病:压力过大易致网瘾
新课改让高一新生感到压力 家长不要逼孩子学习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