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专业知多少》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30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专业知多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明确指出,高中三年级教学内容包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形式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高考改革后,学生需要在高一选科,而学科选择与专业、高校挂钩,专业、高校与职业密切相关,职业与未来人生也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不同的学科,选择不同的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不同的人生。因此,新高考改革,迫使学生开始思考人的生涯发展问题,生涯探索、生涯选择、生涯决策与生涯行动伴随整个高中三年。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大学所有的专业总体上分成12个大类,也就是12个学科门类。这12个学科门类分别是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共12个,其中第11类为预留的军事学门类)。

  学科门类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大学对知识的一个大致分类,实际上学科门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每个学科门类可以再往下细分,如经济学可以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四个学类。每个学类对应着一个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也是一个较大的知识范畴,所以一级学科基本上都是“某某学类”,还可以继续再细分。比如金融学类这一个一级学科又可以细分为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即两个二级学科。

  大学专业类别繁多,有一些专业名称容易混淆,需要深入了解和考察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高中生由于对大学专业了解少,报志愿时多会出现盲目报考的情况,盲目选择专业的结果,要么上大学后混日子,缺乏学习动机,毕业后难以就业;要么付出巨大代价放弃原专业。

  一项关于大学专业与职业问题调查中显示,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有34%的人希望在原来所学专业基础上再学第二专业,只有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由此可见,高中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及辅导的必要性。

  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的主要原因为:1.对专业内涵缺乏了解。很多学生选专业只听其名不知其意,对所选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课程缺乏深入了解,误打误撞进入某个专业;

  2.缺乏职业规划意识。部分学生盲目跟从选择热门专业,未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3.为考上某所大学而选择专业服从。

  明晰高校专业的划分类别,对于高中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避免选错专业入错行。

  专业的选择是人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一个选择也许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选对专业入对行,就给未来留下无限的希望。但不少人对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到了“专业无所谓,有学就去读”的地步。更有很多学生对大学专业一知半解,看着专业名称想当然,高中阶段不知道如何做准备,容易陷入“热门”与“冷门”的困惑。于是,临到填报志愿,才知道高中的选科与自己想要选的专业是冲突的。专业人士通过研究,对于部分容易混淆的专业进行详细总结,并列举出来。

  因此,今天分享的这一节课就聚焦于大学专业的介绍和了解上,尤其是一些极易混淆的大学专业,主要有望文生义类,

  比如:生物医学工程不是医学类专业、精算数学不属于数学类、信息资源管理与图书馆有关、医学影像工程不属于医学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旧瓶装新酒的专业,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离计算机很远、考古学不仅仅是找古迹、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地理学科等等;

  还有专业非职业类,比如:财政学≠财务工作者、园林≠园丁、护理学≠当护士等等。

  专业选择时要综合个人的兴趣、能力、社会需求、经济、未来就业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也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会着重考虑冷门与热门的问题,那么高考志愿填报是选择冷门还是热门呢?这里也有几个比较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选了热门专业就可高枕无忧

  误区二:冷门专业找不到工作

  误区三:分数低就只能报冷门专业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要尽量和学生澄清这些误区,使学生能够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此次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且都比较重要,因此课堂活动部分就比较少,主要是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老师们如果可是足够,有充足的时间也可以将其拆分为两次学习的内容进行授课。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