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规划怎么做?为什么要提前做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笨鸟先飞”。为什么古人要强调笨鸟先飞呢?因为“笨鸟”的能力不及“聪明的鸟”,如果再不加以勤奋,肯定是无法与“聪明的鸟”竞争。可时至今日,我们经常发现并不一定是“笨鸟先飞”,“聪明的鸟”更是悄悄的“先飞”了。当大多数学生计划着暑假去哪里旅游抑或是盘算还有哪些电视剧没有拔草时,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已经开始规划自己暑假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尝试走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课堂,还是去中东进行独立课题研究,又或者是跟随学校的老师去黄石公园探索大自然的神秘,我相信这些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中美升学体系的差异。中国的升学体系是强调分数是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即使在个别情况下会因为少数民族或其他体育艺术特长有一定的加分,也往往无法改变一个学生最终升学的走向。而美国的升学体系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除了学校以及标准化考试成绩,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展示的各种能力(比如领导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升学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以common application (一个标准化申请系统,诸多美国顶尖大学包括哈佛耶鲁芝加哥大学等都是通过这个申请系统让学生提交他们的申请)为例,提供给学生填写活动经历的地方就多达十项,而活动类型也是五花八门,包括:
Academic 学术
Art 艺术
Athletics: Club 运动俱乐部
Athletics: JV/Varsity运动校队
Career Oriented 职业导向
Community Service(Volunteer) 志愿者
Computer/Technology 计算机技术类
Cultural 文化类
Dance 舞蹈
Debate/Speech 辩论演讲
Environmental 环境类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家庭责任
Foreign Exchange 国外交换
Foreign Language 外国语言
Journalism/Publication新闻出版类
Junior R.O.T.C. 后备军官训练队
LGBT 同性恋群体
Music: Instrumental 音乐乐器
Music: Vocal 音乐声乐
Religious 宗教
Research 科研
Robotics 机器人
School Spirit 学校精神
Science/Math 科学数学
Student Govt./Politics 学生团体
Theater/Drama 戏剧
Work (Paid) 工作
Other Club/ 其他社团
也正是为了迎合美国升学体系中对课外活动的重视, 很多升学顾问会提倡学生更早并且更多的参与各种活动。但是,为了填满common application的十项活动经历只是我们要提早开始升学规划的表象原因。因为,单纯的升学申请只是孩子们人生非常短暂的一个阶段。它固然重要,但不是我们的wei/yi且最终目的。我一直都不鼓励我的学生为了申请而去做事情,因为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出发点本身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相比较申请,学生是否能从活动中有所领悟,得到成长,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甚或是讨厌什么,并且从中得到能够陪伴他们一生的快乐,要远比填在common application的那十项活动经历来的重要的多。而只有当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领悟提早进行升学规划的深层次原因:
1. 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帮助其发现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经常会问我的学生“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篮球”,“长跑”, “唱歌”,有的学生则半天说不上来一个。别说十几岁的未成年人了,即使是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当他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没有明确答案。我常常在想,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的没有色彩。平淡倒是其次,如果没有兴趣爱好,我们往往就没有生活的支点,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中没有可以发泄的出口,也没有热爱的事情可以帮其坚持。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年轻人但凡遇到点挫折,就不能承受,甚至去选择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解决方式。
所以让孩子发现能激发他热情的事情和要求他努力的学习SAT阅读是同等重要的。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他付出一定的时间去尝试,因为如果不去尝试或者是去排除掉自己不喜欢的他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呢?我们的教育理念里并没有给孩子们太多试错的机会,往往是孩子一犯错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指责。但是,美国的教育是以鼓励为主的。毕业这么多年,让我印象颇深的是我当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无论我觉得我自己的演讲有多糟糕,我的教授总会给我投过来鼓励的目光,我的美国同学也会对我说“great job(做的好)”。我知道我发挥的其实并不好,但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明白,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一个学生的身上。她其实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所以一直人云亦云,学校开设什么运动或者什么运动参加的人多她就也去参加,当然了,也只是机械的参加。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击剑,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我曾经问过她,我说你为什么喜欢击剑呢?她说,“我喜欢击剑带给我的那种冷静的思考。在防御中,你无时不刻都要冷静地去判断对方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攻击,而你更要从他的动作中找出他的弱点和漏洞,然后借机反击。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这种冷静的头脑。”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从中学习成长,能让你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能让你成长。而所有的兴趣,都是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的。他们不会突然的出现在我们身边,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睛和不断的探索去遇见。
2. 集中发展专项特长,从而成为well-rounded class(全面发展的班级)中的一员
找到自己的兴趣就是终点了吗?其实并不是。这只是个开始而已。从20世纪以来,美国顶尖的大学,经历了从寻找“well rounded student (全面发展的学生)”到寻找“well-rounded class(全面发展的班级)”的转变。这与我们中国的理念恰恰的是相反的,我们目前普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全面发展了吗?至少我看到的不是这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成了“一样都没做好”或者干脆是一张空头支票。
究其原因,也不能怪学生们。首先,仍旧是考试导向或者分数导向的体系就直接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失败。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去要求孩子们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好,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面面俱到,家长们觉得可行吗?
我并不是美国教育的脑残粉,但是相比较下,不得不承认,在过去20年间,美国的教育界发生的这种理念转变早已在我们之上。他们不要求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希望看到孩子在某一些特定的领域有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深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小专家,从而为自己的学校带来他的贡献。试想一下,一个20人的班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那么这个班级就有20个不同领域的小专家,那么他们每个人就能从自己的同学那里学到19个特长,这种同龄人相互间的学习要远比教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对孩子的影响大的多!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经历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更为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在这个领域深入!我的一个在美高的读书的学生,在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后,发现自己对摄影有极大的兴趣。刚开始去美国读书之前,他只是自己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美丽的景色。后来9年级的时候,在我们团队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加入学校的摄影社,并定期参加摄影社组织的活动。他们社团每年会拿出各自的作品到社区里去进行义卖,然后将义卖所挣的钱再捐给当地的福利院。后来到了10年级,他通过一系列的竞选,变成了摄影社的社长。他开始带领摄影社的组员建立了社团的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更新公众号的文章。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他慢慢的积累起了固定的粉丝群,公众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暑假,他的计划是跟学校的老师以及摄影社的同学一起去美国西部几个比较著名的国家公园,例如黄石还有优胜美地,他打算用自己的相机记录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并将相片和文字编辑成地质与人文演变的纪录片。
我们能清晰的见证,这个学生在摄影领域不断的深入探索。从最初自发的兴趣,到最终有深度的人文纪录片,他在这个领域的成长有目共睹。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们长期的坚持,反思,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3. 提升多方面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外活动不但是衡量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不同的大学会侧重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耶鲁大学就强调领导力,斯坦福大学偏好创新能力,芝加哥大学对学术严谨则情有独钟,但无论怎样,各个大学希望其学生具有的能力往往也与该大学的“气质”高度相关。挑选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就像挑选自己的一个朋友一样。你们是不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们性格上合不合得来,你们彼此是否互相吸引,决定了你们是否能成为一生的挚友。
也许是文化上的差异,在这么多年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中国学生普遍缺乏领导力,沟通演讲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对我们非常不利的是,这几项能力往往是美国大学非常看重的素质。大家都知道,“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或者期望孩子,通过两周的“领导力”特训就能变成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或者经过所谓名师的指点瞬间练就拥有一副好口才。
拿批判性思维能力举例,何谓批判性思维?说的通俗点就是,当老师告诉我们A会导致B,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会反思A为什么导致B?A为什么不能导致C?我们多年来所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书本上的就是真理,老师说的就是真理,学生不需要去质疑,只需要去接受就可以。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生逐渐丧失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美国孩子的课堂,从来的都是开放的和发散的,学生需要去学会举一反三,如果你能证明老师讲的是错的,老师一定会给你一个大大的奖励。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多的方式,而我给我的学生推荐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阅读英文书籍。首先定期的布置一定的阅读作业,然后去写自己的读后感,最后再跟美籍导师沟通交流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地方吸引他?什么地方他觉得做的不够好?某个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塑造?如果学生读的这本书拍成了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么原著和其情节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获得极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1-2年后,他们不再会被动的去吸收书上的内容,而会形成思考问题的能力。
4. 规避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更加顺利的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经常会有学生或家长跟我说类似于这样的话“哎,早知道我们9年暑假就应该先学SAT, 10年级暑假应该去参加布朗大学的夏校”。这些对话的通用模式都是“早知道XXX我就XXXX”,而不幸的是,对话的发生时间通常都是孩子临要申请前夕。我发自内心理解学生和家长内心的无奈与悔恨,但我只能很残酷的对他们说“那也没有办法了”。
美国的升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了在校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人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文书的写作,面试的准备等等。这么多的事情和细枝末节,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情,学生跟家长搞不清楚再正常不过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光是在校成绩这一项,其复杂程度就令人乍舌。大家都知道GPA很重要,GPA一定要高,那怎么样GPA才能高呢?Honor怎么选,什么时间点选,AP选不选,选哪几门,所修课程是否满足高中毕业要求,是否满足大学录取要求。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周密的设计的,就跟下棋一样,每一步怎么走都关系到了后面一步棋的布局。
我的一个学生,刚进入美高时,由于语言以及生活上的不适应,GPA甚至还不到3.0。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措施任其发展,那么毋庸置疑,他的大学申请将会一塌糊涂。但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课程设计,我们规避掉了他不擅长的生物课,同时发挥其在数学的优势。通过选择Honor和AP课程,以及指导他如何定期跟老师沟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针对性的提高自己课堂的表现,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GPA在申请时达到了3.8,排名班级前百分之15。他的进步,不但让他自己收获了自信,当然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录取结果。
5. 积累丰富的经历和写作素材,从而使申请时的文书写作水到渠成
最后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相比较前四点,这点是直观也是最目的导向的。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申请,各个学校会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essay题目。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普林斯顿大学
Please tell us how you have spent the last two summers (or vacations between school years), including any jobs you have held. 请告诉我们你是如何度过你的上两个暑假的。
Your favorite book and its author 你最喜欢的书和其作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876 on a spirit of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As a result, students can pursue a multi-dimensional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both in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Given the opportunities at Hopkins, please discuss your current interests (academic, extracurricular, personal passions, summer experiences, etc) and how your will build upon them here.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立于1876年,学校的精神是探索和发现。所以,学生可以在这里追求多维度的四年,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考虑到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告诉我们你的兴趣爱好,以及你打算如何在这里继续发展这些兴趣爱好。
想象下,如果你过去两个暑假除了在家里背单词或者刷美剧,当你面对普林斯顿大学问出的问题时,你该如何作答?又或者,你除了学习,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思考过自己想在什么领域去探索和发现,你该如何去写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文书?不难想象,你写文书的那几个月会相当痛苦。
提早的规划,不但是积累自己的人生经历,更是为自己未来大学申请的文书积累素材。因为你只有真正的做过,经历过,你才能有思考有反思,才能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让大家明白,个体优秀的实现,绝不是一日之功。而孩子的成长,要远比申请来的更为重要。而回归到升学本身,都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99的努力。但有的时候,方法比努力更为重要。而提早的开始进行升学规划,就是让孩子在正确道路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努力。不管是“笨鸟”还是“聪明鸟”,都需要“先飞”了。因为只有当他们振翅高飞时,才能发现世界之大和世界之美。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