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用头脑找方法,从内心找答案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5-18

用头脑找方法,从内心找答案

  在《用头脑找方法,从内心找答案(上篇)》中聊了每当遇到人生重大选择时,我们往往更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也找到了根本原因并不是我们不够聪明或者缺乏经验,而是用错了方法,找错了方向。很多关于我们自己人生的答案并不在头脑,而在内心。头脑只能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进行一些判断分析,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真正“对”的答案。

  那么,如何定义“内心”?这个词或许对你来说有些抽象,其实连心理学领域目前都没有得出一致和准确的定义。

  它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真自我”[注释1],《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中的“自我2”[注释2],《当下的力量》和《一个新世界》中所说的“有意识”“灵在”的概念相似[注释3]。

  通过罗胖前两天在《得到秋季知识发布会》中的一个提问去侧面理解它的意思或许更加准确:他提到“……我们习惯用大脑来控制自我,那又是谁来控制大脑?”内心就是那个控制我们大脑的角色,那个真正的“我”。

  打个比方:如果说头脑是一架飞驰的马车,内心就是那个驾驭马车的人。

  那么,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到底有多重要呢?遵从内心而活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首先,能让你不再受困于繁杂而失控的头脑思维而不自知,并开始意识到那些杂乱的思维并能代表真正的“你”。当头脑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杂乱的念头时,内心能够成为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从思维洪流中跳脱出来,看清哪些是合理的,与现实相关的,哪些是无用、甚至错误的。

  比如:你工作出现了失误,被领导批了。你会感到自责,认为不应该犯错;你产生羞愧感,觉得在同事面前丢脸;变得愤怒,因为领导的话很难听;你会感到恐慌,会不会被炒鱿鱼?你甚至会想到“被炒了回家老婆会如何反应,今后生活会陷入怎样的困境,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其实,当你看到这些杂乱的念头有一大部分是与现实无关,和真实情况不符的,你的负面情绪大都是由这些无关甚至错误念头引起的,进而明白了此时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弥补这个失误,问题出在哪里,如何避免下次发生。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到,头脑所制造的大量无用的念头和情绪常常引发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甚至让人迷失其中。从内心出发去应对这些状况时,你会更清醒、更平和。

  而且,了解并遵从内心感受会增加你的自我认同感和内在的能量。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做出一个遵从自己内心感受而不是头脑分析的决定,小到比如选了一件你第一感觉就看重的衣服,大到你在报考志愿时选择了你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特别是当你的这个选择还获得他人支持,会让你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升,内在的力量感也会有所提升。

  尤其是,如果你平时很少自己做主,都是听父母或伴侣的意见,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当一个人能够并敢于遵从自己的内心感觉去做事、做选择,就增加了一份对自己的信任感,不论结果如何,他都更有勇气和力量去承担责任和结果。这也是一个人要真正达到成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其实人生道路中,我们面临的很多选择都不是A对B错,很可能每个选择都是复杂而多面的。比如:就业的选择,A是搞科研,和你的专业对口,可大学4年你就是度日如年熬过来的;B是策划,上市公司发展空间大,工作内容很吸引你,但工作压力大很辛苦;C是公务员,工作安稳离家近,但工资低工作内容比较单调。面对这类选择,用头脑分析利弊的方式很难抉择,似乎哪个选项都不够完美,都有缺陷,你会纠结无比。去问别人,父母让你考公务员,他们希望你稳定离家近,问老师他会建议你选A,问哥们他可能会说,公务多没劲,发展最重要,选B啊!

  面对这类选择,遵从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这并不关乎好坏,因为好坏有太多维度去衡量,俗话说“你之蜜糖,我之砒霜”,而且每个选择背后的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多未知的部分。只有用你内心最看重的标准去衡量,做出的选择对于你来说才是最适合你的。这个适合并不意味着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期待,它更大的价值是这一次次自主选择过程会让你的内心更加清晰、更有力量,从而一步步活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另外,遵从内心还能让你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我想这一点,通过一些我们熟知的例子就能够理解。“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父亲从小就鼓励他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这让他能够一步步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而且得以充分的施展;众多将自己卓越的天赋和才华充分施展而取得辉煌成就,甚至为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除了个人持续专注的投入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信任并顺应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天赋充分展现。

  当然,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这样生活的人凤毛麟角,而且我们追求的也并不一定都是获得非凡的成就。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一点点地去靠近自己的内心,并开始尝试去相信并遵从自己的内心感觉生活,不论在家庭关系、职场表现还是个人的生命质量上都会有积极地改变和提升,因为每个个体都渴望让自己的生命力得以充分伸展和释放。

  接下来,给出喝“鸡汤”的“勺子”:如何去做?

  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去伪” “寻真”。

  所谓“去伪”是指试着去观察你头脑中的所思所想,从中发现那些习惯性的、错误的、自相矛盾的有害思维模式。比如习惯性地自我批判和怀疑,常常把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于外界因素等等。只有发现并将这些限制性思维模式从头脑中剔除掉才能避免它们不断地消耗你的内在能量,让你陷入不必要的痛苦和混乱当中。

  另外还要警惕从小到大被灌输进头脑的,各种看似正确且根深蒂固的规条。比如:男孩/女孩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你应该懂事听话,不然就是不孝顺……有些规条已经深深刻在你的头脑中,像真理般不可撼动,逐渐内化成为你对自己的要求。可回想头脑中那么多的“应该”“好坏”,哪些是你发自内心愿意接受,认可的;哪些又是别人说那是好的,对的?不论这些“规条”听起来有多么正确,只有你内心真正认可和接纳,并通过亲身实践,甚至多次实践后证明的才值得保留,否则只会成为你内心不必要的束缚。

  所谓“寻真“,是去尝试相信并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习惯了依赖头脑会让你不敢信任甚至无法辨认自己的真实感觉,因为它不像头脑中的评判和规条那么容易掌控和理解。比如:你试图了解一个人,头脑的方式是:他说话很温和,应该不是个坏人;衣冠楚楚,社会地位很高;长得很帅,人品不错。如果他再加上几句对你的赞美,那这个人很可能已经在你心目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形象。而你的内心会捕捉到更为细微和真实的信息,面部一个细微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呼吸的频率,你身体的细微反应……很多感觉都是当下你难以觉察或无法解释的。事实上,往往这些被你忽略的反而是更全面而真实的信息。

  我们往往太过于认同自己头脑的判断,反而不愿去信任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如果从小你的真实感受总被父母否定甚至打击。不过,人内心真正的感受和真正的自我可能会被压抑,却不会彻底消失,只要开始尝试去关注内心、信任自己的内在感受,它们就会逐渐清晰起来。

  在任何情境中,你都可以尝试把注意力从头脑思维转移到你身体的感受,内心的感觉上来,不带评判地关注它们。可以先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做起,比如去商场买衣服时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挑选,不再一味听从他人的意见或用头脑的标准考量;伴侣的言行让你感到受伤时,尝试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你这句话让我觉得很受伤,此时我很难过”,而不必经由头脑加工扭曲后产生了“我讨厌你,你太可恨了,居然这样伤害我,你根本就不爱我……”而事实上,对方可能只是无心之举,并没意识到那样做会伤害到你。

  另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多体验、多经历。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你的内心会随着你人生体验的累积变得丰盈起来,你真正的自我也需要通过各种经历才能成长。每个生命最初都如同一粒种子,虽然种子各有不同,但随着生根发芽,是否能将其生命能量充分展开,长出舒展的叶,开出娇艳的花,结出饱满的果,取决于我们如何培养和灌溉它,而丰富的经历和体验就是必不可少的养料。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验的滋养,当你再次面对人生中的难题和挑战时,或许你还会参考他人的意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你成熟、强大、坚定的内心会指引你找到那个真正的答案。

  当然,探索内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终生需要修炼的功课;认识自我也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而是一个方向。每个生命都在不断成长,也会必然会遇到新的挑战和困惑,不过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你的生命一定会活的更加舒展而丰盈。

  以上。

  注释:

  1.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对概念:真自我: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2.提摩西·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中将人的自我分为"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是头脑意识层面的自我;自我2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3.艾克哈特·托勒在《当下的力量》和《一个新世界》中提出“小我”和“灵在”的概念。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