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却要附加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在我国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子女是父母的延续或传承。新时代的父母还好一些,观念上已经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父母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附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呢?百学教育小编想跟大家聊一聊。
1. 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物,就该帮自己实现梦想。
想起了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爸爸,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了就寄托于女儿身上,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当然对于电影中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父亲让女儿摔跤的初衷,也是缘于自己的梦想。
2. 出于自私的爱,认为最初的梦想是极好的,希望孩子更好。
时代不同,个体不同,喜好不同。有些自私的爱,打着爱的名义,认为之前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无可挑剔,是zui.好的人生选择,可那只是对于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可能并不适合,于是这样的梦想施压,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就像有些父母亲,为了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超级多,但是又不能很好的调节好心态,在孩子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是婚嫁以后的小变故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父母亲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辜负了自己,不孝顺自己怎样怎样,甚至感觉世界都要崩塌了。
3.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和孩子都是。尽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权力则要运用适当,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亲子关系中,我们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爱。但现实中,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对孩子提出条件,希望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那个人”,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甚至于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这是不可理喻的。对于常识性的观点和知识,我们可以按照普众教育方法来,但在人格发展以及个体发展,我们是非常有必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而非一个附庸。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