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思考,就要让孩子扛事
有些孩子不喜欢思考。
主要表现就是懒得动脑。看起来稍微有点复杂的事情就感觉麻烦,不愿意去想解决的方法。考试的时候容易的题目都会,比较难一点的题目就特别容易出现空白。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老师会感觉头疼,因为多动一下脑筋就搞定了,偏偏孩子不想动脑筋,没有思维的欲望,更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家长也很苦恼,感觉是孩子天性太懒,一副猪脑子不爱思考不思进取。
其实这个真不怪孩子,这种情况真是从小形成的思维习惯。面对这种情景,咱们做家长做老师的都别怪孩子,怪就怪咱们过去忽略了对“爱动脑筋”这个良好习惯的培养,逐渐就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埋怨孩子懒,更不能说孩子笨,一旦孩子认为自己“懒”或者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笨”,打心底就会看不起自己,就会更加失去了做事思考的欲望。
其实如果想让一个孩子喜欢思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小放手,让孩子能“扛事”。
一、扛起认知世界的大事。
小宝宝在最初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有无穷的探究欲望的,每天会有数不清的“为什么”要问。这就是孩子开始承担认知这个世界的责任了。
刚开始的时候家人都会很耐心的告诉孩子每一个为什么,然后就会发现这些为什么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难以回答,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解答,甚至会敷衍了事。这样的结果往往孩子不会买账,会跟在屁股后面追问。最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了——“这个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问什么问?”面对这样的答案,孩子往往就会在家长的权威面前止步。
老班经常说,在面对孩子的问题的时,“所有的理由和方法,都不如一句我陪你”。不管多么小的孩子,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有多么荒谬,我们就陪孩子去寻找答案就好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区寻找答案,可以去问别人,可以去观察,可以去做实验,可以去问什么都知道的机器人小朋友……其实你会发现,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沉浸其中,或许那个当初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有趣的事情,真正乐在其中的是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一个在探究中长大的孩子,大概率是乐意思考的,因为他懂得思考过程的快乐。这样的回馈会让孩子有思考的欲望,会形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
二、扛起自己的学习。
很多家长吐槽,说陪孩子写作业会让人崩溃。我非常理解这种感受。当前的教育还是需要高考的,高考需要成绩作为最重要的录取依据,这就形成了所有人对成绩的追捧,很多家长看起来很有远见,认为孩子从小开始,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位成绩,高考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高位成绩。于是家长就竭尽全力的抓成绩,甚至抓到“鸡飞狗跳”,甚至有很多悲剧发生。
这不能说抓好孩子每一次的成绩完全不对,毕竟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是小时候学习好,成绩会一直保持的很好,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都一直很好。但这个成绩只是一个孩子综合实力的体现,并不是只看重分数就有分数的。其中“良好的时间管理”、“热爱运动”、“善于沟通合作”、“善于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更有远见的家长就会看的更远,他们会让孩子扛起自己的学习。
这种家长不会过度关注孩子最初读书的成绩,而是逐渐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发现读小学的时候有的字不认识的时候需要问家长,孩子就会习惯于问家长。当孩子发现家长经常没空需要自己搞懂,孩子就慢慢学会了自己搞懂然后就能自己认字了。
当孩子发现家长会每天盯着自己的作业,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作业了,因为家长会比自己更加在意这个作业。当孩子发现家长不靠谱只能做一些有限的监督的时候,孩子就只好自食其力每天搞定自己的作业了。
当孩子发现每天早上不起床家长会不停的喊自己起床吃早餐上学,孩子就会放心睡懒觉了。当孩子发现自己到时间不起床会没有早餐吃会迟到,孩子就会自己定闹钟自己起床最后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了。
……
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因为孩子要扛起自己的学习,把学习看成了自己的事情。孩子已经会思考各种遇到的情况了,能有自己最基础的良好综合素养了。
三、扛事。
孩子大了,都读初中高中了,还不喜欢思考,不愿意努力学习,学习没有动力……该怎么办?小时候的良好习惯培养错过了,还能回到过去重新培养那些良好的习惯吗?这样的问题似乎很难解答,但凡提出这种问题的家长往往都很崩溃,因为他们自己可能已经完全找不到出路了。
但这其实是当局者迷。老班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想着去让孩子马上做到什么大的改变,但会找一些适合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轻松做不好,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好”的成功感,体验到思考的好处,感受到“扛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其实中学生在家里也有更多的成长环境——有更多事情可以扛。可以列举一些:
1.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自己的工作,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些能理解而且可以体会的场景,让孩子出谋划策,并及时给以肯定,让孩子体验被认可和被尊重。
2.家庭重大决策需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出多项合理建议,有理有据,让孩子体验主人翁的责任感。
3.多让孩子谈学习中的努力过程而不是成绩,面对一个话题可以深入进行,探讨问题解决的环节,例如即使一个题目做错了,但通过思考解题的过程也可以找到读题的时候有哪些收获,解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有瑕疵导致解题方向失误,但也能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良好体验,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逐渐树立自信心。
4.多探究社会热点。社会上的很多热点问题孩子面对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很有新意,但不一定有深度,更不一定完善。家长可以和孩子多一些探讨。让孩子多说,说的时候要引导孩子的观点尽量有理有据,表达尽量准确,逻辑要清晰,脉络要条理。如果孩子哪些地方有瑕疵,不要否定,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说法“你说的几个点真不少。我听到你的观点有这么几个……你看是这样的吗?”孩子往往都会再多一些补充和调整,这就是思考的过程和表达的提升。
5.让孩子感受到过去的成绩不重要,以后的成绩也不去想。
让孩子明白遇事多看多听多想才重要,专注的学习才重要,时间的管理才重要,良好的作息才重要,经常运动才重要,同伴交流合作才重要,……做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多扛事,孩子就会有更多成长的机会,就会有更好的现在和最好的未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