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美术的最好年龄是什么时候?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兴趣培养,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发展是家长们应该考虑的,但是,除此之外,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是分年龄的,比如手小孩子学美术,并不是什么时候学都很好,他也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适合的年龄学习适合的东西,孩子将更好的发展,会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孩子美术的学习,学习的适合年龄家长也是应该考虑的,那么关于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分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造型阶段(5-8岁)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画的初始阶段,在幼儿园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他们头脑中储存了一定的线条和形状的概念,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但由于对握笔和线条的掌握程度仍有差异,所以部分物体形状仍然不够准确,线条断断续续。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绘画称为有意识的描绘。对于造型阶段的儿童,应采取让他们摹画与游戏所结合的方式,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并不完全愿意在大人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作画,而是希望自己自由的绘画,并且希望自己的涂鸦能够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游戏是调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zui.佳方式,能充分的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二、写实阶段(9-10岁)
这个阶段的学生造型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要进步许多,但偶尔仍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他们已经能对部分简单易懂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对色彩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色彩的爱好往往是情绪化的。
主要表现为:1、用色大胆;果断单纯。他们所使用的颜色和颜料都是依托自己的爱好,与生活中物体的真实色彩和将要表现的物体的特征严重不符。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加强学生有关方面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从而引发学生对颜色的思考,发现问题,启发自己进行学习。
三、转型阶段(10-13岁)
这个阶段的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感知已经达到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顶峰阶段。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描绘一幅素描或者色彩作品。但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和一幅优秀的作品强调并不是纯粹的造型和色彩,更多的是在唤醒人内心对社会现象等的认识。
所以,绘画也是提高人们道德情操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利用美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促使绘画功底与美好心灵共同发展呢?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园地。
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多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再一条儿童最开始涂画显得杂乱无章,但很快就会对这种烦乱涂画有所控制,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开始检验自己喜欢的画时,他们就会从自己的画中看出形象。
如:一个儿童用一支浅绿色的蜡笔涂几分钟,他会认为自己画的是一棵树或是一只小动物,通过观察画里的形象并为它们取名,表明他们正在进行形象思维了,这时儿童开始理解了自己的艺术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知道画可以是其他事物的符号,这说明他们已能思考某些时候不明显的事物,所有这些非语言操作活动都是以后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步骤。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将儿童的绘画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1.5岁~3岁);象征期或表象符号期(3岁~5岁);主观感觉表现期(5岁~9岁);视觉写实期(9岁~13岁);“涂鸦期”的儿童画虽不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有明显表达的意图,表现儿童希望凭借绘画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意图;
“象征期”的儿童画最主要的特点是简化、缺乏细节的描绘。他们用一些象征符号(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表现对象的特征,随着儿童认识的提高,画中的细节也逐渐增多、形象也逐渐复杂;
“主观感觉表现期”的儿童思维中的形象性仍占主要地位,但他们在知觉现实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及主观感受。在想象的同时,按照自己熟悉的那样画,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视觉写实期”的儿童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同时,随着思维逻辑性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要求绘画形象的逼真性、对形象的大小比例等有了有意识的注意。在绘画空间表现上出有了变化。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