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家长一学期让儿子换七个同桌?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朋友?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9-28

家长一学期让儿子换七个同桌?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朋友?

  新的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月了,有的学校给孩子们重新调了座位,孩子们有了新的同桌。那么家长们有没有问过孩子和新同桌相处的怎么样?近日,一位海口日报的记者在采访一位老教师时,据教师回忆,曾有家长要求他一学期给儿子换七个同桌,结果儿子怪妈妈,都是乱换同桌才让自己没有朋友!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朋友?

  

  老教师回忆:有家长要求一学期给孩子换7个同桌!

  退休教师庄耿沛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家长要求给孩子换同桌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庄老师印象深刻。

  当时班上有一个叫符永春的小男生,其家长郑女士曾经在一个学期内要求他给儿子换了7个同桌。郑女士给出的理由是同桌“上课总爱捣蛋”“不专心听课”“硬抄儿子作业”……

  等到符永春过生日,他邀请班里同学参加生日聚会时,居然没有同学参加。对此,符永春很纳闷,向他母亲哭诉:“就是因为你让老师给我频繁换同桌,导致我现在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其实,虽然不是每位老师都会遇到如此极端的家长,但家长的确普遍对孩子的同桌、小伙伴十分关注。”“同桌”这个事儿,家长关不关注?

  态度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海口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家长比较在意孩子的同桌。

  “同桌有互进退的效应,家长怎能不关注?”家住龙华路的初三学生家长周女士说,她很担心儿子和一个调皮的学生同桌,毕竟马上面临中考,她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家长,我会在意的。青少年时期,择友很关键。”吴丹丹女士表示,对于孩子的交友,“同桌的你”是占了先机的。“孟母三迁,充分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陈伟认为,一个好同桌可以互相激励并相互探讨,这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态度二:相信孩子自己有分寸。

  也有部分家长表示不会在意孩子的同桌。

  一名家长称,不太在意,因为孩子受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有时候还会把身边的同学带好。

  另一名家长称,关键是要孩子自己把握好分寸,自己能明辨是非。同龄的孩子所处环境不同,行为举止各异,但是毕竟是孩子,本质都是单纯的,他会让孩子自己处理与同桌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

  态度三:关心不可或缺,干涉要有条件

  还有些家长向中教君表示,对孩子的同桌、朋友表示出适当的关注,算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家长必须有的姿态。不过,“关心”可不意味着随意“干涉”,孩子间有一点儿摩擦,动辄告诉孩子“不要跟某某某一起玩”“别跟某某某坐一起!”就十分不可取。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永远脱离群体独自活动。家长们的心思态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家孩子能够健康顺利地学习、成长。那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与同桌之间的相处?又应该做怎样的引导呢?”

  

  换个同桌能否顺利成长,老师、专家怎么说?

  老师:“换”不是zui.佳选择,应让学生学会相处

  对于同桌之间的相处,前文中遇到过“奇葩”家长的庄老师表示,首先应该引导孩子怎么和调皮的同学相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会交往的孩子往往能与不同个性的人和谐相处,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有部分学校的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会让不同的学生轮流当同桌。例如,海口市第十四中学王彩容老师表示,同桌之间有一点小摩擦很正常,换座位不是zui.佳选择。她认为,包容是一种美德,应教育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专家:学会发现同桌的“美”

  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房娟表示,家长希望孩子和优秀学生同桌的要求很正常。但从深层看,这是个以什么为标准来看待人的问题。而大人的眼光往往影响孩子的思维,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长大后看待社会也会产生偏见。

  “家长应对孩子的同桌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并引导孩子汲取别人的长处。”房娟说,个人的美有很多种,不但学习成绩好是美的、乐于助人也是美的、动作快也是美的……同桌之间的zui.好状态莫过于相互促进。

  房娟建议,当孩子向家长哭诉和同桌之间的矛盾时,家长要耐心地聆听,并引导该如何与同桌相处,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假若,孩子提了不恰当的做法如报复或攻击性行动,家长需多花心思,尽量正确引导孩子,并鼓励他们反思能否承担后果等问题。最后,要让孩子实践他们认为zui.好的方案。

  每个家长都该承认,孩子的人生终将脱离“控制”

  “无菌环境”绝不是zui.好的庇佑

  过度干预孩子交友,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有老师跟中教君反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孩子不在父母无法“掌控”的校园中收到不良干扰,一些家长就会想到给孩子“挑”同桌,而且理由花样百出——

  老师,请不要给我儿子找个女孩当同桌,万一早恋怎么办?还是男生好!

  孩子成绩不大好,学习不上心,能不能给安排个学习好的同桌,给他做个榜样?

  ×××太淘气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我家孩子,一定不能再让他们坐一起了!

  ×××跟我家孩子关系好,他俩凑一起上课基本就是讲话、玩,谁都学不好,必须分开!

  ×××是全班最差的,谁都不愿跟他坐一起,凭什么放在我家孩子边上?

  各种要求往往让老师疲于应付。

  同桌是孩子需要朝夕相处的同伴之一,所以家长希望给孩子争取更理想的成长“微环境”的心意也确实可以理解。但劳烦了老师、影响了孩子间关系的举动,虽说用心良苦,但能否收到预想效果却未可知。

  因为,无论你如何费心尽力地给孩子挑选学校、班级、甚至是朋友,孩子终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小伙伴。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听话礼貌,有的调皮任性。而孩子也终将脱离家长的“控制”。所以,替孩子做选择、为他们打造“理想”的环境,屏蔽掉“不好”的伙伴和影响并不是长久之计。一味对同伴、环境进行抱怨和焦虑,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zui.好的家教不是“无菌环境”

  1、与其把“罪责”归因于“不好”的小伙伴,不如给孩子立有效的规矩

  总的来说,家长所担心的“被带坏”的情况发生,往往并不是完全由于孩子间不良行为的“模仿”。更多是由于孩子强大的好奇心、探索欲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匹配造成。

  孩子有时做出一些家长认为“出格”或“以前都很乖不会这样”的事情来,也许是因为孩子太兴奋和好奇而忘记规则了,或者头脑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则。不能完全把“罪责”推卸到“不好”的同伴身上。

  从这一点上说,父母平日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从根上预防孩子的“行为出格”。

  2、尊重孩子的朋友,并且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选择自己欣赏的、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小伙伴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发掘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

  比如跟孩子聊一聊“为什么你更喜欢XX小朋友啊?”“XX小朋友是不是很有礼貌?很爱帮助别人?”“妈妈也喜欢XX小朋友,因为妈妈觉得TA…”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引导,知道哪些是好的品质和行为,自己应该模仿和学习。

  即使是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要完全抱着“那个孩子不好,我不要我的孩子跟TA来往”这样的想法。既然是孩子喜欢的好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许你并不像自己的孩子那么全面了解他们的好朋友。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即使朋友有缺点,也可以通过与自己孩子讨论、比较,适度跟孩子表明你的看法,排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从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一个人,不局限于某方面就武断否定别人,而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优点上。这是家长自己应首先做到的,也是应引导孩子做到的。

  3、不要给孩子限定小圈子,鼓励孩子与更多的伙伴交往。

  虽然每位家长都承认,应该让孩子增广见闻,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免不了想要为孩子划定一个小圈子,建造一个小温室。凡遇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孩子,就会想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对方玩、尽量离对方远点。

  孩子正处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习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多鼓励、少限定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形成清晰一致的行为标准。

  4、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同伴交往中发挥小小影响力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好的亲社会行为。孩子会通过他的观察了解到,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期望的,会受到赞扬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喜欢的,可能会受到批评和指责的。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孩子会逐渐学习、推理,形成自己内在的行为规则和道德约束。

  当孩子的身边出现一些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正面的言行影响同伴,这样不仅对同伴的行为有所影响,也为孩子提供了一次明辨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机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并遵守自己的准则。同时增强了孩子自己在同伴中的影响力和自信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孩子们通常都喜欢被表扬,避免成为赞扬的奴隶

孩子们通常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尤其喜欢别人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种称赞确实能给他们打气,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喜悦感,但这种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到谷底。 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那么失败...
2024-01-05

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合适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 当然,她对参加比赛还是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竞技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2024-01-05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秘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教育秘诀。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
2024-01-02

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呢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你只要考上大学,爸妈就不再管你的时代了。这个时代,是从小就要帮孩子确认自己优势的时代。 优势的第一个特征是稳定性。从时间维度与场景维度来看,一个形成了特定优势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跨度下与场景维度下,都倾向于做出特定的感受、反...
2023-12-25

让孩子在生病时歇一歇,天不会塌

曾记得,在我们小时候,常常有盼生病的想法,因为生病了,就可以享受特殊待遇,母亲会给我们弄点好吃的,煮一小碗汤面,加一勺熟菜油,飘一点小葱花,如果逢上当场天,母亲还会买上几两肉,剁上几块肉丸子放在面里。在那样的年代,可算是大快朵颐的美味了。...
2023-11-27

想让孩子思考,就要让孩子扛事

有些孩子不喜欢思考。 主要表现就是懒得动脑。看起来稍微有点复杂的事情就感觉麻烦,不愿意去想解决的方法。考试的时候容易的题目都会,比较难一点的题目就特别容易出现空白。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老师会感觉头疼,因为多动一下脑筋就搞定了,偏偏孩子不想动...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