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高考后谨防3种消极心态
高考的结果,关乎考生个人的前途命运。在等待高考成绩揭晓的阶段,考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多年的寒窗苦读,很多考生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考结束了,高度紧张后突然放松,这种巨大的差异难免会使考生产生极端的情绪,遇事表现得要么慵懒、倦怠,要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要么极度放纵。那么,父母如何帮孩子尽快调整高考后的心态?北京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提醒,父母要谨防孩子容易出现的3种消极心态,及时引导孩子。
多疑型 转移对高考的注意力
案例:考生小陈高考结束后,马上去对答案,对自己答题感觉不理想,非常懊悔,有时还怀疑是不是答案有问题,翻来覆去地对答案。这类考生对成绩多疑,情绪高度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好。
解决方案:考后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状况,多是发生在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不够稳定的考生身上。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在等待成绩出来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
对这类考生,父母要采取转移法帮孩子调节心态,让孩子离开令人不快的环境,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这个阶段,父母zui.好不要再替孩子过多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可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去参与劳动,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家务,补补亲情。这不仅对孩子未来生活是一个锻炼,也是其孝敬父母的好机会,更是转移对高考注意力的好办法。此外,父母还可建议孩子做一些有兴趣的事,让孩子重新找到价值感。
有的考生可能因核对答案感到考得不理想而产生强烈的懊恼,后悔考试过程中的失误,对几年来的学习自我否定。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要及时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再责怪孩子,而要鼓励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安排。
宣泄型 无节制放松不可取
案例:小王觉得高考前特别紧张,高考结束后想好好补偿一下,过度上网、唱歌、喝酒、看电视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宣泄压抑的情绪。宣泄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十多年来的苦学。
解决方案:高考过后,考生适当放松无可非议,但不可无节制放松,看书、适当运动等积极方式值得赞赏,但消极的宣泄方式不可取,如有的考生通宵达旦地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有的考生喝酒、熬夜唱歌,这样容易导致生理紊乱。
放松不等于放纵,过度的放松不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适当干预孩子的日程安排,提出建议。实际上,放松的方法有多种,父母可帮孩子找一些适合的减压方法,把心理调整到平常状况,如进行体育锻炼、出外旅游,也可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调整性学习”,如看一些文艺类的书籍。
高考只是一个阶段,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的结束并不代表生活的结束。在等待高考成绩的这段时间里,父母可提醒孩子进行一些“调整性学习”,以便早点实现角色转换。对考得不错的考生,父母可提醒孩子根据所报考的大学及专业要求提前预习,还可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对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自闭型 切忌说消极的话
案例:有一部分考生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不与外界接触。他们中大多估分不理想,情绪低落、悲观、自闭,不想与父母和亲朋好友沟通。
解决方案:考生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憋在家里,郁郁寡欢,羞于见人,每天闷闷不乐。这种孩子的情绪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父母处理不当或不进行疏导,持续下去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这类考生,父母要及时给予关注,帮助孩子加强自我调理,释放情绪。如郊游、看一看平时无暇浏览的书籍、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做家务等,都是科学解决自闭问题的方法。
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切忌说消极的话,如“早知今天,何必当初”、“谁叫你之前不好好学习”之类。父母也可通过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引导孩子走出自闭状态。
相关阅读:
高考后心理问题易井喷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