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心理解读:韩网354条杀人预告的背后藏着哪些信息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22

心理解读:韩网354条杀人预告的背后藏着哪些信息

  心理解读:韩网354条杀人预告的背后藏着哪些信息

  作者:解X心理

  

  看过电影预告,听过新歌预告,那你有见过杀人预告吗?

  

  以往犯罪者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掩盖自己的罪行,在暗处东躲西藏,生怕自己被发现。至于作案手法、作案动机、作案时间,这些往往是需要警察根据蛛丝马迹,进行一番工作。

  

  杀人预告又是什么?

  

  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预先告知他人自己将要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公布出大致的计划行凶时间和地点,从而造成社会恐慌。

  

  是不是听起来很魔幻?

  

  然而这并不是发生在什么灾难或是犯罪的电影情节中,而是不久前真实发生在韩国的事情。

  

  7月21日时,韩国地铁站一名男子进行了随机砍杀路人的行为。

  

  7月24日,韩国开始出现杀人预告,一人宣称自己将在同一地点进行杀人行为,目标是20名女性。

  

  8月4日凌晨,韩国网络平台“棒球画廊”出现了一则题为“今晚7点将在江南站杀死100人”的帖子。发帖者称“在江南站十字路口用货车撞向人群,并用凶器刺伤他们应该很有意思。”并表示,会随机选取100人。如此大的计划人数,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杀人预告爆发式地出现。

  

  四名大学生根据网上不断发布的杀人预告开发出了一款警示地图,在地图上标出预告地点以及警方的处理结果。截止8月10日,该网站已录入97条杀人预告。

  

  8月14日,韩国的国家侦查本部表示,共发现了354条杀人预告帖,149名发帖人落网。

  

  你以为事情到此停止了吗?然而并没有。

  

  根据韩联社消息,韩国多家媒体先后收到了恐吓邮件,称将于8月15日光复节炸毁首尔市政府大楼。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太魔幻了!

  

  频频发布的杀人预告背后还包括哪些信息呢?

  

  01

  社会恐慌的源头

  

  “预告:首尔2号线江南站8月4日下午7点,计划100人。”

  

  “预告:首尔2号线8月4日下午7点。”

  

  “预告:首尔1号线议政府站8月4日——8月5日。”

  

  “预告:釜山西面站8月5日下午。”

  

  “预告:首尔龙山区8月5日下午。”

  

  “预告:首尔汝矣岛8月5日下午。”

  

  “预告:首尔清潭区狎鸥亭现代百货,日期不明。”

  

  每天在韩国各大匿名网站上,发布着大量的杀人预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预计人数,就像是活动预热一般,疯魔的匿名发帖者们给社会投掷了一颗定时炸弹,而它将会殃及多少人无从得知。一时间,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民众人心惶惶,无论帖子真假与否,但是发帖者的目的已经达到。

  

  杀人预告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大的恐慌,背后是人们对无差别犯罪的惧怕。

  

  ?《禁忌女孩》

  

  无差别犯罪,是指没有犯罪组织依托的个人,出于较为明显的社会不满情绪,针对不特定的被害对象,采取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手段,肆意杀害无辜他人,造成一定社会惊恐的刑事违法行为。

  

  通俗点讲,就是没有具体杀人目标的犯罪行为

  

  俗话说,怕死的怕不怕死的,不怕死的怕疯的。

  

  无差别犯罪让人感到恐慌,其背后是疯魔一般的犯罪凶手,他们将犯罪目标指向每一个人,在他的犯罪计划中,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害者。

  

  如:

  

  2017年拉斯维加斯枪击案:2017年10月1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场户外音乐节上,一名男子从酒店窗口开枪射击,造成5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

  

  那么这些无差别杀人者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02

  无差别犯罪的心理

  

  1.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如生理性需求和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性需求等等。这些需求是个体或生物在生活中所需要满足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欲望、要求或必需品。这些需求对于个体的生存、健康和幸福都至关重要。

  

  但需求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不被满足时,就会造成失衡,产生负面情绪,使人感到焦虑、不安、抑郁等等,人们试图进行一些行为以满足需求,恢复平衡状态。

  

  如:对于一个追求偏瘦身材的人来讲,“变瘦”就是他的需求,当他无法满足时,他会因为自己的身材感到焦虑,感到不安,于是有了身材焦虑,但是显然,他并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拥有较瘦的身材而报复社会。

  

  可见,需求不满并不是必然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这是因为我们同时还具备有认知调节能力。认知调节包括:

  

  认知重构: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转换思维。

  

  如:我的饮食习惯存在问题导致了我的肥胖,我的减肥方法不够科学导致了我瘦身并未成功。

  

  情感调节: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并且通过冥想、呼吸等方式进行调节。

  

  如:我可能存在身材焦虑,我可以多阅读和观看有关减轻身材焦虑的文章,以减少我的焦虑情绪。

  

  正向思考:培养乐观和积极的思维,关注问题的积极面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过度强调问题本身。

  

  如:寻找更为科学的减肥方法或是改变思维,认为我其实并不胖。

  

  问题解决:设立目标,观察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再将其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实现。

  

  如:制定减肥计划,并坚持完成。

  

  那么犯罪者在需求不满时,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无差别犯罪事件中,犯罪者通常将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错误的归因,他们将自己需求无法满足的原因归于社会大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的无力改变现状的,产生深深的无助感和挫败感,将自己的困境扩大化,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出现厌世或是报复社会的念头。

  

  ?《禁忌女孩》

  

  “刀”不再单单是一种犯罪工具,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象征,是自我意象的投射。犯罪者认为,只有当自己手握凶器时,自己是具备反抗能力的,自己的行为是在保护自己。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罪犯会在被捕后,自称“我是逼不得已。”

  

  

  2.自我认同的缺失

  拥有自我认同的人能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自己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

  

  自我认同会受到个体生活经历、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自我认同的缺失的人,则会对自己的身份、价值和存在感的感知和认同受到困扰或扭曲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社交关系、心理健康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自我认同模糊:个体可能无法清楚地认知和描述自己是谁,缺乏明确的自我概念。这可能导致内心的困扰和混乱,影响对自己和外界的理解。

  

  自我否定:个体可能持有负面的自我观念,感到自己没有价值、不被接受或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这种否定的自我认知可能导致负面情绪。

  

  社会比较产生焦虑: 缺乏自信的个体可能会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向上比较,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安和自卑感。

  

  认同危机:在人生重大转折点或身份探索阶段,个体可能会面临对自己身份的深刻质疑,无法找到符合自己内心的真实认同。

  

  失去自我:在某些心理疾病、创伤或极端情况下,个体可能会感到自己与自己的联系被削弱,产生一种失去自我的感觉。

  

  “我是谁?”“我应该成为什么?”

  

  

  ?《禁忌女孩》

  

  犯罪者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自我认同,在各个角色中游离,没有稳定的自我,无法建立自信、处理情绪、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他们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中,一旦受到刺激易冲动,强度高,易激怒,并且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在无差别犯罪中,他们往往消极程度远高于一般人,且持续时间更长,难以缓解最终实施犯罪行为。

  

  同时人格特征、原生家庭的影响、教育水平等等都可能是这些无差别犯罪者的潜在原因。但X酱认为,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扭曲的三观和丧失的理智。

  

  写在最后

  

  韩国杀人预告频发,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为了宣泄不满。

  

  但是X酱认为,需求总有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总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并不是攻击他人的理由。

  

  正当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倾诉、运动、找心理咨询师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情绪。

  

  适应环境,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References:

  ——————

  [1]Cheng Yiyi,Crimin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indiscriminate homicide,Western Journal,2022

  

  作者:贝肯妮妮

  排版:贝肯妮妮

  封面:《禁忌女孩》

  点击卡片,关注【解X心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