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家庭条件又不好,该怎么考虑未来?
原创 杨歌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这种情况,又分成绩很好,成绩还好,成绩不好几种情况,但这几种情况没法确定明晰的界限,所以只能是相对来说。
总的原则:要选择相对稳定,并且有明确的上升渠道的,偏技术类的职业,也叫专才型、专业型,指可以依靠某一项技术来安身立命。
这类职业要有广泛的适用性,不能局限在某一类城市(比如一线城市,太难扎根了),要属于人类千百年来长久的需求。
稳定性指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央企国企员工、医疗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职业类型,总体来说属于体制内,吃国家饭的。想从事这类职业,就要重点考虑会计学、法学、师范类、医学类、公安类等专业。如果不想在体制内,专业类型一般是理学类、工学类。
总体来说,就是和机器打交道比较多,和人打交道比较少。解释一下,这里的机器是形象说法,不是只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而是指靠专业技术就可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人,也是个形象说法,指过多的沟通、交流、协调、统筹工作,更考验软实力(个人综合素质)。
行业来说,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文教卫生行业为主。
这个群体的发展路径:基本上个人适应组织。比如你进入一个组织(可以是学校医院也可以是企业等),不想升职的话只要踏踏实实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就行,当然能力强可以做的更完美,不需要主动出击做什么,这类组织一般是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研究机构、国企、央企和大型民企、外企等。这类组织的制度、文化、流程、升迁路径都比较固定,每个人都是细分的螺丝钉岗位,你的存在感是建立在组织上面的,离开它你什么都不是,就得从头开始,组织离开大部分人都没问题,构架和机能在,重新招人就是,个人谈不上话语权,就是去适应去迎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干的更好,即便升迁到中高层,这种特点依然很明显。
这种情况换部门是成长的主要路线,你不用担心离开熟悉的领域而失去机会,比如体制内大部分中高层领导都是专业技术岗位一步步上来的,技术——主管——部门负责人(已经是偏行政事务了)——高层(纯行政事务)。这个类型成长轨迹比较类似,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专业技术能力最重要。
专业类别选择
成绩很好:大概指可以读不错的985和很好的211。重点考虑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医学、会计、财税、法学、师范等专业。别觉得师范专业分数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比不少985都高了。医学可以选择985大学的医学院。法学可以选择985法学院和五院四系中的211、华政等。
成绩还好:大概指可以读不错的211和很好的一般。重点考虑也是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医学、会计、财税、法学、师范等专业。医学可以选择个别211大学的医学院和一本医学院。法学可以选择211中法学比较强的,以及西南政法等。师范类,重点选择当地一本师范大学,比如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成绩不好:这个范围就大了,偏远一本,以及绝大部分二本三本都算吧,这种情况,医学、师范选择面比较小了,二本临床医学和师范类专业也超一本不少的。重点考虑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自动化、法学、会计等专业。要以工科为主了,法学会计计算机,主要是考公务员比较方便。
切记,以上都不绝对。
举例说明:比如医生,吐槽很多,但是综合来说还是比较适合这个群体的。
医生是中产阶级中最稳定的职业。说不能学医学的主要依据是学医10年才能真正挣钱,读本硕本博都要8年多了,还要规培等,是,确实挣钱晚了点,但这依然不能成为不能学医的理由。现在找个好工作,无论什么专业都要硕士起步了,专硕读下来也得6年,医学本硕本博8年,是多了2年,但这是医学专业特点决定的。规培钱少,也对,不过现在各地医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有些地方对于规培生已经能给到10万以上甚至更多了。但是考虑到医生职业的特点,多出了2、3年绝对值得。医生这个职业具很强的特殊性,职业发展轨迹和评价体系和其它行业大相径庭,基本上属于30岁后才真正走上正轨的行业,要比其它专业要晚几年, 别人年薪30万的时候你是说不定还在苦逼的规培。但一辈子很长,人生是马拉松,不要急于一时。40多岁时再看看,当其它行业面临中年危机时医生正是年富力强大展宏图的时候,医生60多岁正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处于职业的后黄金期,其它大部分职业已经退休了,职业周期比其它行业更长,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
说不能学医学的次要依据,是医生收入低。这个我就呵呵了,以网络对职业的评价作为依据,只能读计算机做程序员了。这事在网络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网络以医学生和职业初期医生为主,情况偏苦逼,情绪偏负面,甚至爆棚,更多是则是无脑跟风,把“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挂在嘴边。可以尝试去了解40多岁年龄的医生的情况,收入情况伴侣情况小孩读什么学校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基本上就有个大致判断,综合来看会超过平均数很多,在什么地方都是标准的中产阶级,越是小地方越有优势。
医生是适合这个群体比较稳健的职业。医生这个专业适用范围极广,从一线城市到县城都有用武之地,收入都会是当地平均收入的2倍甚至以上,而计算机、金融等热门行业,基本上只能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才能发挥ZD的能量,适用性比较窄。当然计算机、软件工程也是普通人比较好的选择,我也经常推荐,尤其是成绩不好的性价比越高,但综合来看,不如学医有更大的普适性。最关键是,医生这个职业,医疗这个行业,不会受社会动荡大的影响,能给你较高的下限,能给人一种安全感。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少有人能经得住折腾,最害怕动荡,学医可以给一种“襁褓”的感觉,但如果你觉得天赋异凛,善于闪转腾挪,那当我没说。
医生这个职业更适合这个群体找对象。在世俗的价值判断中,一份工作或者职业好不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的重要性连一半都不到,除了有时候隐形收入更客观,其它比如地位、声望、职业发展轨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办事的便利性、生活质量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婚恋市场受欢迎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地反应了某个职业社会地位。假设其它条件一样,最受男性欢迎的女性职业依次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律师、会计。最受女性欢迎的男性职业依次为医生、律师、公务员、教师、金融业从业人员(严格来讲不算是个具体的职业)。别问出处,个人经验而已。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如其它条件完全一样,一个人是年入20万的医生,一个是年入30万的公司职员,在婚恋市场上前者比后者受欢迎的多,一个优秀的伴侣对人生有多大影响过来人都知道吧,这个差距可以换算成多少钱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