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亵儿童事件频发!家长应该反思了!性教育不能一拖再拖了!
进来猥亵儿童事件屡屡发生,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和家长们不得不再反思!中国学生的性教育缺失!关于这一点,家长们总是避而不谈,而孩子又懵懂无知!所以猥亵儿童事件屡屡发生!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儿童性教育缺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引起家长们重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百学教育广西官网。
猥亵儿童案件近段时间频发。
8月12日,南京南站猥亵案件。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子把一名小女孩抱在腿上,手伸到小女孩裙内,不断抚摸其胸部和下体,时间长达5分钟。
8月14日,重庆医院猥亵案件。在重庆某医院大厅,一中年男子将手放进一小女孩裤子内摸其身体。中途女孩去检查,回来后,男子再次把手放到女孩裤子里。
8月15日,“江苏刘老师系列”猥亵儿童视频案件。一则名为“江苏刘老师,媲美欣”的视频广在网上流传。该系列视频大多是一名中年男子猥亵孩子的画面,被侵犯的孩子中不仅有女童,还有男童。(事后江苏警方发布通告称此案件已于2016年查处,相关涉事嫌疑人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
同一天,网名为“西边的风”的网友被指运营恋童癖网站并猥亵儿童,发布女童情色视频,明码标价进行售卖牟利。
一夜之间,人们似乎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猥亵案离自己如此之近,高铁站、医院、网站等公共区域,都留下了猥亵者的身影。其明目张胆、肆无忌惮,让人惊心。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联想是:公共场所尚且如此,私底下,这些猥亵者又将是怎样的嘴脸和行径?这些无能力甚至无意识的儿童们——不止是女童——究竟在过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生活?
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生活中,未成年人遭猥亵案件,70%以上来自于熟人动手,这些人的身份包括:继父、养父、其他家庭成员、雇主、老板、培训学校的老师、公立学校老师等。
以上四起案件,至少有三起印证了这一观点。
南京南站猥亵案件中,同行的一家四口里,猥亵女童的是女童哥哥,女童是这个家庭的养女。也就是说,那对全程对儿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猥亵妹妹无动于衷的父母,是被侵害女孩的养父母。
重庆医院猥亵案件中,猥亵者是女童的姑父,一旁坐着的是女童的祖母。因父母离异,父亲重症长期住院,女童与祖母一起生活。
“西边的风”案件中,民间流传的版本是有父母出于无知或金钱的诱惑,安排孩子给网站拍摄所谓的“儿童教育片”。这种说法目前尚未得到警方的证实,如果是,真让人后背发凉,这些父母的行为,只能用“恶”一字来形容了。
当猥亵就发生在眼前,这些儿童最信赖、本应给予儿童关爱和保护的家人、亲人和熟人,突然化身猥亵者,或者猥亵的无视者或帮凶,他们如何能担得起“家人”、“亲友”、“熟人”的称号?
家庭是最小也是最为紧密的的血缘共同体,亲情是中国人最以为依靠的人伦之本,但往往一些悲剧,就发生在家人、亲戚和熟人之间。
考虑到家人作案的多发性和恶劣影响,法律在设置上加重了对家人猥亵行为的处罚,比如《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二十五条规定:与未成年人有共同家庭生活关系的人员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行为的,更要依法从严惩处。
但现实是,因为熟人作案的便捷性与隐蔽性,猥亵案被曝光的仅仅为冰山一角。zui高法数据显示,2013至2016年,全国法院审结10782起性侵儿童案,2016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案就达433起。而真实发生的案例应该远不止这个数据。此次四起案件中,如果不是热心而有正义感的网友爆料,这些发生在阳光下的罪恶何时才能制止?
还有多少孩子在被侵害后,因为亲情的羁绊、利益的牵扯、现实的无奈,而被迫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有多少人顶着“家人”、“亲人”、‘’熟人”的关怀,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继续进行着罪恶的勾当?不得而知。
不反抗的受害者与缺失的性教育
其实,上述几起案件中,被侵害的儿童并非毫无反抗能力。虽然警方出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考虑未通报几名受害儿童的确切年龄,但从新闻图片来看,受害者均非任人摆布的孩童。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何以这些孩子在面对自身身体受到侵害时,无一例外地放弃了反抗,甚至一脸淡定、自然的表情玩着手机?
是的,因为性教育的缺失,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被侵害和被侮辱的。在他们的理解里,大人们的这种行为,与其他表示喜爱的亲昵行为并无无别,谁会在家人、亲人、熟人关爱自己时心生不满甚至反抗呢?
孩子的是非观念都是从成人世界习得的,年龄越小,对成年人的权威信赖就越深。何况,猥亵者尤其善于将自己的邪恶包装成“喜爱”与“亲密”,比如此次南京南站猥亵案中,猥亵男子说了一句“哥哥帮你弄吧”,就让女孩毫无戒心地接收了其恬不知耻的表演。
所以,我们才如此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只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被冒犯了,才能让他们自醒、自觉地反抗侵犯者的猥亵,即便力量不足,也懂得寻求外界帮助。
可现实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在我国推进得举步维艰。调查显示,在我国,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近九成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
还记得今年3月的“性教育读本被回收”事件吧?就因为有家长身份真假难辨的网友吐槽“太直白”、“尺度太大”、“黄色”,加之有人将涉及性教育的图片断章取义地发到网上引发争议,虽然众多网友表示力挺“性读本”,这一由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花了大量精力编纂而成的教材,最终难逃被迫撤回的命运。
一边是频发的儿童被猥亵、性侵案件,一边是目的不明的反对性教育,其对比之鲜明,让人触目惊心。
不要指望时间的流逝和心智的成熟会让曾经受到侵害的孩子淡忘曾经受到的伤害,实践证明,这两种因素只会加剧痛苦。还记得选择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和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吗?他们都曾经在儿时遭遇过性侵,成年以后,无论怎样功成名就,仍然治愈不了内心的伤口。
或许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儿童的诸多行为,都会被归入“熊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莽撞和无知,但在猥亵和性侵儿童案件中,成年人要负全部责任。
严惩与善后
稍令人感到安慰的是,上述四起案件已经得到了警方的迅速查处,相关涉事人也已被控制,相信案件的最终侦破只是时间问题。
但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只要进行到这一步就算完了吗?当然不。
比如,对待猥亵者的处理。除了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外,对其进行管控和心理矫治也必不可少。因为他们终究会再次走进社会,而他们往往在心理或生理上存在扭曲,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治,重蹈覆辙的几率非常高。
此外,有心理专家认为,应当对其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并按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加强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实施侵害的机会。
其次,是被害儿童的生存问题。被猥亵和性侵的儿童,大都来自经济不宽裕、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的家庭,以此次四起案件为例也在一定程度呈现出了这种特征。
当猥亵案发,侵害者受到惩处后,被侵害的儿童将何去何从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继续留在原来家庭,如何保证猥亵案不会再发?如果另寻生存环境,将由哪个机构或人员接收,并对其安全与健康成长负责?
第三,是对这些被侵害儿童的心理干预。南京南站猥亵案件发生后的第五天,警方已经表示被侵害女童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的状况,目前已经安排儿童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最大限度地减少性侵害犯罪行为对孩子们造成的心理伤害。
在为警察叔叔点赞的同时,此类案件也提醒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切不可忽视受害者的心理疏导。
第四,笔者认为是公众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保持关注与过度关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虽然此次几起案件的迅速查处,爆料者的热心、网友的关注、媒体的跟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当案件进入侦查和司法阶段后,公众关注的重点就应当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不传播可能暴露未成年人隐私的信息,更不能传播未经官方证实且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的谣言,一切以警方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期待法律会为受害者发生,让犯罪者伏法。
最后,以最近针对猥亵案频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结尾吧:你嫌性教育太早,猥亵者可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