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是养出“低配感”孩子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13

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是养出“低配感”孩子

  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父母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上个星期,陪孩子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这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商场,男孩选了一个10元的汽车模型,妈妈看见了,转头对孩子教育:

  “你拿的这个玩具太贵了,以后这些东西,不要看见了就随便拿,10块钱可以我可以买得到多少菜?

  再说了,你现在是个没挣钱的孩子,不知道钱是多么重要,我们家这种消费水平,根本不值得玩这么贵的玩具。”

  短短几分钟,妈妈的话给人带来窒息感。

  看到这里,内心感到五味杂陈。

  有些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不配”的话,贬低、打击孩子,让他身心受到伤害。

  比如:

  “你知道爸爸妈妈赚钱供你上学,多不容易吗?”

  “你在外面别想着和别人比有钱,消费水平不一样。”

  “不管家里多穷多苦,我们也会供你上学的,长大后可要好好报答我们啊!”

  这些话,听着没有错,只是会给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家里穷”的种子,让他在花钱的同时充满愧疚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好与不好之间,会选择坏的方面,让自己过“低配”生活,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拥有美好人生。

  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孩子一生。

  壹

  “你不配”是父母对孩子最沉重的伤害

  有人说,贫穷不可怕,心穷才是最可怕的。

  有一对心穷的父母更是可怕。

  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自己从小到大都被父母要求节约。

  (来源于网络,侵删)

  虽然自己每月工资一万多,有能力买车厘子,坐一等座,以及奢侈的化妆品,可是长这么大了,依旧不舍得花钱,内心有一股罪恶感。

  还有一位网友说起自己的故事。

  “我有一次下班,花了20多块钱买了两个雪媚娘,被我妈知道了,教育我说我太奢侈了,这不是咱们配买的东西。”

  (来源于网络,侵删)

  短短几句话,就产生负罪感。

  父母的贫穷思想就像摆脱不掉的黑洞一样,紧紧缠绕着孩子。

  一位即将大学毕业的男生,他与室友相约好一起去毕业旅行。

  懂事的他,理解父母的付出,甚至毕业旅行的钱,他也不向父母开口,而是自己做兼职,跑外卖。

  为了挣得更多钱,就连旅行前一晚,他还在送外卖。

  终于,毕业旅行开始了。

  因为路途遥远,几人决定好搭乘飞机,而他,也因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感到开心。

  在飞机上,他把美丽的风景拍下来分享给母亲,却看到这样一句话:

  你过的富人生活,爹娘过的地狱生活。

  (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句话,让他内心大受打击。

  母亲的挖苦和打击,让他罪恶感加深,仿佛自己是个罪人,做了天理不容的事情。

  他一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人生,比如美好的东西离自己遥不可及的。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和孩子讲“你不配”,想让孩子节约,不断在孩子面前“哭穷”,然后对孩子进行挖苦和讽刺。

  殊不知,这才是对孩子致命的伤害。

  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叫镜映效应:

  意思就是孩子会把爸妈的话或者行为态度,像镜子一样刻在自己脑海里,认为自己就是父母眼中的那种人。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打击和贬低,只会更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让他认为自己不行、不好,是个失败者,否定自己所有的一切,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正如复旦大学梁永安所说:

  贫穷思维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让人失去生命中的激情状态,这看起来省了点钱,实际上精神里面,会不断地给自己熄火。

  一个只会给孩子灌输“你不配”教育的父母,伤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孩子弱小的心灵。

  贰

  自卑的孩子逃不过父母诅咒的“低配感”

  作家Linda在一次TED演讲中提到,她曾经因为写的小说获奖,而被纽约邀请参加知名作家聚会。

  若是别人的话,早就满心欢喜的准备打扮去参加了,可当她知道这个消息后,不但愁眉苦脸,而且纠结矛盾。

  在面对这个机会时,她选择了望而退却:

  “尽管机会之门对我一次次的敞开,我仍旧如鲠在喉,无法说出口。

  这是一种想得到美好的东西的耻辱,这是一种不相信自己能和景仰的人待在同一个屋檐下的耻辱。”

  听完她的话,内心有点酸涩。

  该是什么样的女孩,才能说出这样贬低、打击自己的话,说得如此难看。

  每一字,每一句,都彰显着她的局促不安。

  原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的父亲,父亲经常对她贬低、责骂,更严重的甚至暴力相向。

  她曾在书中这样写道:

  “父亲暴怒大吼的声音,皮革落在光屁股上的声音,会勒住她的喉咙,夺走她说话的声音。

  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家庭暴力,造就了她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直到她成年后,这种认知依旧存在。”

  曾看到有人提问:你见过最自卑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底下评论:当她遇到美好的人和事时,第一反应自己不配拥有。

  同事玲子,是个很敏感的人,非常在意身边人对她的看法,有时会因为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而极度紧张。

  即便工作出色,她也不敢争取什么,有时公司的团建活动以及聚会合照时,她总是默默地待在角落里,当个透明人。

  在后来的聊天中才得知,小时候,父母经常拿玲子和其他孩子比较,每次数落她的缺点,指责她没有用。

  每一次的指责、数落,让玲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配不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不值得拥有。

  即使很心动,却望而却步。

  自卑的孩子,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的同时,又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保护伞,外面的伤害即使渺小的像尘埃,也会击败他们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灵。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大部分都会选择”低配感“的生活,哪怕是别人释放善意或者温暖时,不敢接受,心中总有一个念头:我不配。

  叁

  培养孩子的配得感以下三点建议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有怎样的‘观念’,接受过怎样的教育。决定孩子将来变成什么人的要素,都渗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那么,想要培养孩子的配得感,我们不妨试试以下三点:

  1. 重视并看见孩子的需求

  朋友和我分享这样一件事:

  上个星期和儿子逛商场时,他看中了一个很喜欢的汽车,可他却放下手中的汽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朋友看见了,询问儿子为什么拿起来却放下去。

  儿子说:“妈妈,这个汽车太贵了,家里已经够多玩具了。”

  朋友顿时恍然大悟,回答:

  “孩子,你想要就要,咱们可以买,你要想着,或许这次的汽车贵,是比上一次的更好呢。”

  儿子听了之后,开心的把汽车拿在手上。

  面对孩子需求时,父母不要视而不见,打击和贬低孩子,而是给予孩子多点理解和尊重,蹲下来问问孩子需要什么,让他知道父母是重视的。

  即使时间不允许,事业繁忙,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看见了,明白了,极力在争取,就算这一次不美好,下一次会有更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

  2.不要把孩子养成“心穷之人”

  曾在网上看到一对母子对话,觉得很是触动心弦。

  (来源于网络,侵删)

  “虽然我们钱不多,但确实很富有,我们拥有彼此,拥有世上最幸福的家!”

  “爸妈努力赚钱,我努力学习,我们的生活未来可期!”

  的确,世上并无公平之事,有的人一出生就家财万贯,有的人却家境贫寒。

  有人说: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穷。

  所以,千万别把孩子培养为“心穷之人”。

  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告诉孩子,自己配得上更富裕的生活,向更美好的人生发展,前提是,必须是自己努力争取奋斗出来的。

  只有让孩子明白你“配得上”,才能在以后的岁月里,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3.孩子的配得感,需要父母用爱滋养

  你是否也经常这样对孩子说:

  “不可以买这个东西,我们家穷,买不起,知道吗?”

  “你拿的东西太昂贵,我们不值得拥有。”

  这样的话,总会在每个场景上演。

  可你是否想过,这样的话一说口,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又有多痛?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说法,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他也值得拥有。

  “宝贝,你不用担心买不起,想买就买,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你是妈妈最爱的孩子,不给你买给谁买呢?”

  很赞同一句话:

  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评价就是孩子认知自己的来源,想要拥有配得感,需要父母真心的夸赞,和用爱的守护。

  王尔德说过: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孩子快乐!

  让孩子快乐的方法,就是给予他“配得感”,不做讨厌的父母。

  让他明白,世间所有的美好,他都“值得”,前提是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他,将来是幸福的。

  来源:帆书育儿号(readingclub_yeh)欢迎来到帆书(原樊登读书)官方育儿号,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