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这三步你做到了哪一步?
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大于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有的妈妈们甚至辞职专业陪读。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拔尖,但是只要父母有事的几天没有作陪,孩子的作业都无法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下降特别快。百学教育小编提醒:这就是孩子没有自制力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这三步你做到了哪一步?
心理学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给一群四岁左右的孩子吃棉花糖的两个选择——如果马上就吃,则只能吃一块;如果15分钟以后再吃,则可以吃两块。实验发现,选择15分钟之后吃棉花糖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成绩更好,人际关系也更佳,面对挫折不会轻易做出妥协。
这至少说明了自制力的重要性,尤其现在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信息时代,整个环境没有多少束缚,孩子更需要自制力,那么自制力如何培养呢?
从设目标和定标准开始
早在能看守则、会做家务之前,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自我控制。几乎所有专家都同意,孩子需要也想要清晰的规矩,为违反规矩承担责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规矩只有在被孩子知道并理解了才是有用的,所以要设目标,定标准,线条越明显越好。
为了一致地执行守则,父母需要与彼此协调,让每个人都知道要怎么做,比如提前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奖励或惩罚孩子时要解释清楚原因。随着孩子渐渐长大,zui.好问他们为自己定下了什么目标,可以制定恰当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那么你需要在奖励孩子时保持一致性,不要随意从钱包里拿钱奖励孩子。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你必须详细规定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对于年龄大的孩子,你可以让他们与你协商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甚至双方签订正式合同。
无法磨灭的监督价值
孩子的成长阶段,自制力水平是不同的,尤其青春期的问题在于,自制力发展还不成熟,但是欲望和冲动却达到了成年人水平。因此青少年在目标设定时参与得越多,父母就越有可能进行自我控制的第二步:行为监控。
不管基因有着什么作用,环境显然影响着孩子,所以行为监控对孩子的自制力培养非常关键,而且双亲一般比单亲能更好地监控孩子,单亲忙着做基本的事情——把食物摆上餐桌、保证孩子的健康、支付账单,就不太重视立规矩、行规矩。双亲可以分工,两个人就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塑造孩子的性格。盯着孩子的眼睛多了一双,效果就有差异,而且效果差异非常持久,几十年的岁月也磨灭不了父母监督的价值。一篇心理学元分析(总共超过35 000个被试者)表明,父母监督有多个好处,如果母亲或父亲能跟踪了解孩子的活动、朋友、花钱习惯,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自制力弱的不足。
自制力的真正来源
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其实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对抗,一个是更为原始的、冲动的、放纵的自我,另一个则是进化后形成的、理智的、有约束力的自我。两个自我都各自有其价值,它们相互制衡、协调,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
其实这个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挑战意志力过程,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科学记者约翰•蒂尔尼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在《意志力》一书中给出了严谨而又通俗有趣的答案,意志力才是驱动你自我控制的核心动力,是自制力的根本来源,它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动作与思考中,重要的是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一旦意志力松懈,人就会妥协,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无法很好的去锻炼和培养自制力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合理地支配这种资源,像增强体力一样增加意志力的容量,帮我们应对今天的教育机制和成长环境,去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意志力和自制力来让孩子变得更好。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