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致家长:放下你的胜负心!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你太想赢!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0-09

致家长:放下你的胜负心!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你太想赢!

  很多家长都会互相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看似正常,却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弊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竭尽所有拼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各位家长,真的是孩子输不起吗?百学教育小编对各位家长说:放下你的胜负心!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你太想赢!

   致家长:放下你的胜负心!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你太想赢!

  01

  宝宝最近略显孤独,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她常在我写作的时候大声尖叫。思索再三,我给她报了一个早教班,本着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目的。

  迎来了四月份宝宝的生日会,大大的教室里,戴着手工生日帽的孩子们一个个笑脸如花。只一个小朋友一脸哭相,坐立不安,就连老师分的蛋糕,他也只匆匆吃了一口。

  抱着孩子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只听她嘴里一直念叨孩子刚犯的错误,“滚圈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走直线,要是直直地走,你不就第一了吗?第一名奖励一个小书包呢。”听得出,妈妈特别想要孩子在刚才的游戏环节获得第一,显然宝宝的第二并不能让妈妈开心。

  而那个孩子,正躲在妈妈的怀里,一脸不开心地捶打着他的妈妈。尽管老师几次劝说,不要在意这一次的成绩,还会有别的游戏,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一味地说:我怎么就比不上第一的丫丫呢?

  母子俩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之后的环节中,我一直在观察这一对母子。妈妈一直秉着“凡事你必须第一”的原则,而孩子,则在这之后的环节中,频频回头看妈妈,听妈妈的指挥,“往左,快点,好,快回来。”

  妈妈的声音让32个月的孩子完全没有了自我,只沉浸在如何赢的焦虑中,失去了玩乐所有的兴致。

  看着这个孩子在所有的游戏环节,努力地想要得到妈妈的认可,我不免有点心疼。这不过是一个32个月的孩子,他本不应该关心输赢,只需沉浸在孩童的游戏中;他本不应该在乎得失,只需享受游戏中的乐趣;他本不应该担心排名,只需在每一次的玩乐中,享受当下。

  可,32个月的他,对游戏的乐趣置若罔闻,只担心自己能不能赢,是不是排名第一,能不能得到那个小书包的奖励。因为太在乎,所以他变得焦虑不安。

  我相信,孩子的所有表现,都是父母的意愿所导致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愿望便是对他的命令。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焦虑,其实都是妈妈想要赢,从而导致孩子在所有的游戏中,不能享受游戏本身的乐趣。

  02

  输赢是我们人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即使对一个尚未正式入学的孩子也是如此。在凡事讲究排名、高分录取的社会中,想要忽略孩子的名次显然是不切实际。可,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把胜负得失放在正确的位置。

  高中的学习繁忙又紧张,马上要迎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很多家长也开始了马拉松式的监督,给孩子送饭,陪伴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各种营养补品堆成了山。

  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经常看到邻居老陆领着他的儿子在体育场打篮球,周末的时候一打就是半天。他们大汗淋漓地在球场上腾挪,好像高考那件人生大事,在他们看来并不大。

  有邻居说:老陆家的孩子学习好,不必要像别人那样死磕书本。可真正了解老陆家庭情况的人都知道,他家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老陆也曾经因为孩子的“不出息”,拿着扫把满院子追着他打,但孩子始终也没有长进,反而闹过一回离家出走。

  那一次的离家出走,老陆的妈妈立马过来干涉内政。奶奶说这是她wei/yi的孙子,考试成绩能有多重要,把孩子管得有家不敢回?自那之后,老陆干脆放手了,不再在饭桌上谈成绩的事,相反更多地带孩子出门玩,偶尔还来个短途旅游,生怕孩子心理脆弱想不开。

  老陆不再过问成绩,不像以前那么在乎他的排名了,他反而更能静心学习,有时候一做数学题便入了神,连吃饭都顾不上。后来老陆自己总结出经验来:不能一味地关心孩子的名次,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把输赢得失看得太重都会增加孩子的焦虑,让他不能真正地享受过程的乐趣。

  老陆的经历,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刘震云在他的作品《手机》里写道: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你便是输家。

  03

  曾经,我也是一个过分关注孩子输赢得失的人。

  我清楚地记得女儿五个月的时候,看到我同事在朋友圈晒她儿子小球球的视频,比我女儿大十天的小球球四颗小牙清晰可见,“妈妈、妈妈”地躺在我同事的怀里喊,让正抱着女儿看视频的我十分着急。

  放下手机,我便对着女儿一遍一遍地喊“妈妈”,可她愣是无动于衷,根本就看不出我的着急。她的小脑袋扭到一边去,想要玩玩具,但被我强行扳回来。“妈妈,妈妈”,我的声音更大了,语速也加快了许多,兴许是被我吓到了,五个月的女儿哇哇地哭起来。

  看着女儿被我吓哭,我才冷静了下来,一遍遍地问自己这是怎么了?

  今天我因为她在五个月的时候没有叫妈妈而着急上火,那么,她一岁的时候,我就会因为她走路没有邻居的小男孩好而冲她发脾气;四岁的时候,会因为她认得的字没有幼儿班上的同学多而打她的小手;等她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会因为她的成绩不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惩罚她......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妈妈。我只想赢,却完全忽视了孩子天真的笑容,忽视了她墨如点漆的眸子里那份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真。

  那时候我才发现,我失去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耐心。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在比较,而每一次的比较,我都不想输,所以我才会焦急地想要她一下学会别的孩子都会的东西。

  我想到之前看龙应台写的那本书《孩子,你慢慢来》,里面有一段文字的描述,写自己在等五岁的孩子扎鞋带时候的耐心。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4

  相反,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得失输赢看得过重,造成了孩子的焦虑,让他们在本该享受过程的时候,只在乎父母想要的结果。

  更有父母秉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强行给孩子超负荷地报各种补习班。如果单纯为了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挖掘他的潜能做的尝试,我认为都值得做。可报班为了强迫孩子学习,满足我们作为父母想要赢的虚荣心,不但不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反而适得其反,会引起孩子的焦虑。

   致家长:放下你的胜负心!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你太想赢!

  那些凡事追赢的父母,胜负心过重,让孩子不能享受生命的过程和乐趣,就算考试永远第一,到头来,输的反而是整个人生。

  只有当你放下胜负心,放下输赢和比较后,你才能真正地自我接纳,也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活出真正的自我,从而赢得整个人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小技巧:孩子“畏难”,破解孩子“畏难”的秘密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畏难的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孩子可能会退缩、畏惧,甚至放弃。然而,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往往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本文将通过一些家庭教育小技巧,帮助家长破解孩子畏难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一、理...
2023-11-14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后放盐,再补钙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后放盐,再补钙 作者:富书 作者:以安(富书专栏作者)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建立信念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最早开始感受情绪的地方。”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
2023-09-04

“没钱别要孩子”,男孩花光15万积蓄买玩具,揭开家庭教育的失败

“没钱别要孩子”,男孩花光15万积蓄买玩具,揭开家庭教育的失败 作者:跳跳妈妈谈教育 俗话说的好: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正所谓父母的终点就是孩子的起点,所以为了能够孩子更好的生活,父母都会更加的努力奋斗。 不过父母越是努力工作,陪...
2023-08-18

双减后的家庭教育

1培养习惯,养成自律。别期望你家孩子一开始就那么自律。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和耐心。建议参考《习惯的力量》这本书。 2重视阅读、低年级要陪读绘本,这里建议让孩子看图说话,瞎编也可以。初中和高中语文对阅读要求很高。 3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不是只有学习,...
2021-12-04

家庭教育的两大功能筑堤和唤醒

在2019年的12月,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这是一位来自衡水某重点高中的高三考生女生的妈妈,本是一位很阳光的女孩,一直成绩不错,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开始显露问题,孩子打电话说:妈妈,我觉得我英语背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最近不太对劲,上课注意力不...
2021-10-27

家庭教育的困惑与问题

一个家长给我诉苦陈老师,说实在的,我在家庭教育上心理压力非常大。 我感觉很奇怪您应该是弄错了哦,心理压力大这似乎不是我的专业范畴啊,我就一个普通老师而已,搞不了心理的,那些东西太专业。但他不依不饶,说听孩子说陈老师很有教育经验,对家庭教育挺...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