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发布于:百学网 2009-08-26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五六岁,总爱和父母对着干,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跟父母说,这种状况一持续就是两三年。有些孩子表现得明目张胆,有的孩子表现为消极对抗,但不少父母悲哀地发现:亲生骨肉在和自己“作对”。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

  “逆反期”是怎么回事?

  家有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家长可真犯了愁:孩子老跟大人“拧着劲儿”,不知是中了什么邪?其实这一现象并不难解释: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诸多变化中的一个特殊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其实他们逆反的对象并不只是父母亲,对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兼有两个时期的特点:一方面,青少年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受力和行动能力等;另一方面,初步觉醒的自我意识支配强烈的表现欲。即处处体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年轻人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让人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了解到这些,家长就不难理解孩子们的表现了。

  “逆反期”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于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如何帮孩子顺利渡过“逆反期”

  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对子女的这段“逆反期”应如何进行正确的帮助呢?这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2、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3、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4、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间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5、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会使子女尊重自己。

  6、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相信他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7、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孩子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

  身教重于言传

  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

  1、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2、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

  3、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划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4、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

  5、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如何激发内心动力

史金班长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心理建设,试图激发许三多的内心动力,让他能够在军队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史金班长先告诉许三多自己在当兵之前与他并无二致,但当他成为士兵后,他的父亲不再打他了,虽然变得唠叨了些,但他的父亲认为史金是他们史家最有...
2024-01-02

如何用积极心态面对挑战

在我国,高考被视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幸福生活。在高考这条道路上,正能量的积累与传递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考路上的正能量分类 1、师生情谊:师生间的关爱、鼓励与支持,成为学子们高考路上的温暖力量。 2、亲情守护:家人...
2023-12-12

如何识别和应对恐慌症

什么是恐慌症?如何自我检测? 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征是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恐惧和不适感,伴随着多种身体和心理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失去现实感等。恐慌症的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发作频率和时间也不固定,有些人...
2023-11-21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者:人间小土洋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这其中有家长、老师、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首先,...
2023-08-14

如何应对高考考场压力与发挥稳定表现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关,考生在高考考场上不仅要面对考试内容,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应对高考考场的压力,发挥稳定的表现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良好的备考状态 高考前的状态对考生表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考生需要在高中三年里...
2023-06-09

考前如何心态调节

文稿/罗雨曦 考试时的心态调整 1 ①原则 预设情境,进入状态。 2 ②方法 通过心理暗示和行为暗示让自己把握好良好的考试节奏。 3 ③具体操作 1.考前几天 考前最重要的就是日常化,也就是说你不用为了考试去刻意改变一些你平时的生活习惯。你平时做什么,你这...
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