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支招:如何培养考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高考
每在比较正式的考试(比如期中期末、一模二模)之后,学生在总结自己问题的时候,常常提到状态不好、马虎、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着急等,其实很多问题的核心都是这个词--“心态”。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很多知识,但是客观的说,不少知识在上大学以后并不很常用。反思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真正受益终生的,是通过社会生活获得的各种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正确面对问题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就考试而言,我们从考前、考中、考后三个阶段来谈谈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
(一)考前心态:适度压力正常,重实力轻运气。
考前的正常心态,首先应该是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的家长说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其实紧张是学生重视考试的一种表现,也是青春期成长中的学生在开始承担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反应。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做到让学生完全不紧张,只是不用过度施加压力就好。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考试本来就是暴露问题的一种手段,问题只有暴露出来了,才能解决。也有的家长说学生总是不紧张,这种情形的本质往往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成长并承担责任,要多加强平时的责任感教育,临考严训往往作用不大。
除此之外,另一个需要强调的事情就是,考试成绩的90%是平时的学习结果的反映,这是可控的和稳定的因素;而只有10%是运气,这也是不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考前的复习,要更多的着重于梳理知识、总结题目、反思错误,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实力,而不要意图在押题这种运气行为上。如果基础的90%没有把握住,另外10%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二)考中心态:客观看待题目,保持个人节奏
考试中的心态,往往也反映在考试的策略上。从应试的角度而言,能得高分的策略才是好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同学却忽略了这一点。
考试中最常见的心态失衡的表现就是“跟一道题死磕”,耗费太多的时间在一个小问题上。很多同学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但是就是改不掉,一方面要加强考试时对自身的认知和控制,另一方面这部分同学往往在平时生活中就比较容易急躁、较真、较劲,更多的要在平时处理问题时,就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心态。
考试中的另一种失衡心态是“攀比”,比如自己一定要争取第一个做完试卷,或者做到了某块内容比如解析几何历来是自己的强项,所以哪怕别的分都不要了,也要把这道题做完美……诸如此类的想法在考试中也是要不得的,这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表现,要更多的看到问题的整体,才能获取zui.佳考试策略。
好的考试心态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总能保持个人习惯的考试节奏应试。遇见难题可以跳过去,没感觉的题过一会儿再想。不急躁,不自大,客观、冷静。
(三)考后心态:重问题轻分数,不必大喜大悲
考试后学生最紧张也最期待的就是分数公布的那一下,这也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我这里想强调的是,无论高兴还是沮丧,一下就好,最多一天就好,因为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分数只是一种表象。
首先,试卷上所有丢分都是什么问题产生的。不要轻视任何小问题。总有同学说:“都会做,就是马虎”,马虎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典型体现,平时不重视,考试才会暴露,一定要抓平时,抓重视。如果有知识上的问题,不能光抓一个知识点,要由一点引出这个知识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做整体复习反思。如果是应试策略出了问题,也要在平时的小测验、小练习中就纠正。
其次,试卷上得分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些地方虽然得分了,但是我们不一定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了,可能是“蒙”的,可能是用错的方法做对的,不值得可喜。我们真正做对的地方,如果哪道题自创了方法,就可以继续总结这些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有什么要点;如果哪道题以前错这次对了,就可以继续总结自己用什么方法使自身得到了提高,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策略。一份试卷,我们从做对的地方学到的叫“经验”,从做错的地方学到的叫“教训”,其实“经验”往往比“教训”更有帮助。
我们从课堂和考试中学会知识,更应该学到好的“心态”,这不光使我们拥有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好的心态会是我们受益终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