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6-07

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读《爱心与教育》

  翻开《爱心与教育》,它魔力般地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像关不住龙头的水,哗哗地直流。这是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是李老师的爱心感染了我,是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是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触动了我。

  李老师是幸福的,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和他们相处的人也是幸福的。他们都践行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想。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呢?

  1

  爱心是前提。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他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听从老师的教育呢?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他当班主任的十几年,无论多忙,都不会忘记给每一个学生祝贺生日。

  对学生表达真挚的情感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的教育。学生之间也学会了利用生日为同学送去真诚的问候,学生也给李老师祝贺生日,还给李老师的家人送去关爱和祝福。

  对优秀学生的爱,每个老师都容易做到。优秀的学生,成绩好,习惯好,老师不用操心,反而还会处处帮助老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的这种偏爱,优秀的学生是得天独厚的。

  教师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只要有一个学生不在教师的视野内,教育就会有遗漏。所以,教师不能只是对优秀学生偏爱,更应该对后进生多些关爱。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往往是习惯不好,学习不好,惹是生非,简直是“一无是处”。后进生,暴露出太多的不足,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有向好的渴望,教师不能只看表面,要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道德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上课还坐不住,喜欢打扰同学,甚至上课还跟同学打架。这要是在从教之初,我肯定是不耐烦,三下五除二呵斥他,嫌弃他,把他打入另类学生之类,不会去关注。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后进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自暴自弃,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差。

  如今的我,不但没有嫌弃他,还多角度寻找他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上课,有同学告状他打架了,不再是一味地批评他,而是让他们把事情的前后写出来,冷静思考。每次考试卷拿回家,他的妈妈总是火冒三丈。

  我没有责怪家长,反而劝告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花开的季节不同……一年,两年,孩子的变化真大,虽然成绩没有在班上数一数二,但是习惯好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对外发表作文很多篇。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wei/yi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必须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必须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2

  有了爱心,还要有童心,才能使教育润生细无声。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中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

  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的时候,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教育不再是“灌输”,而是滋润,教育目的就很容易达到。

  平时,我们要注意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聊天、一起嬉笑玩耍,自然而然地感受他们的心灵。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他理解孩子们的爱好,保有童心,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和快乐。

  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朋友般的关心,自然而然地会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

  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尊重与信任的关系。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要学会换位思考,尽量使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学生在我们的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愿意在我们面前说真话,学生对我们产生了情感依恋,“教育”、“引导”就能拨动学生的内心琴弦。

  李镇西老师常常把学生看作朋友,喜欢和他们“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还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贺……

  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会把自己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老师。教育不用道德说教,学生心甘情愿接受。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幸福感强了,就能积极向上成为幸福的人。

  3

  有了爱心,有了童心,还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自我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正确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受成功和挫折的考验。

  这些都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教育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过程。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朝令就能夕改的。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者应该容忍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这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我班上一个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打扰旁边同学。他也知道这个习惯不好,同学对他有反感,自己也很想改正,但是缺乏信心。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在班上宣布,旁边同学给他记录。如果他一天打扰的次数减少了,就表明他有进步,给予表扬。一天两天,他有进步。可是,隔几天,他又反复了。我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予鼓励。

  一个月下来,他明显又进步了。一年下来,他的毛病几乎改过来了。每次表扬他的时候,我都相信他有战胜自己的能力和勇气。这样,不仅促使他自我教育,还激励班上其他学生也要自我教育。

  教育,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用爱心浇灌,用童心陪伴,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在灵魂上战胜自己,改正缺点。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完善自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摘抄

  “不管人生有多艰难,让我们勇敢地向前走吧!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永远保持心灵的高洁和心情的愉悦,愉快地走完人生之路。”——杨守丰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地球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柳斌说:“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对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或者换句话说,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后进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只能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耻辱!

  转换“后进学生”的途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但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却应该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但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创设和谐氛围,是间接地进行心育,因为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端正学生观。我们应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与信任的关系。其次,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要善于在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吹海聊、一起嬉笑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他们的心灵。

  另外,教师还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着并不是说教育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而一味迁就,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老师说真话,教师“教育”、“引导”又从何做起呢?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来说,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是有助于学生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皮亚杰说:“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教师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必然在实践中失败。”德育教师更是如此。我们如果仔细考察剖析一些德育失误,追根寻源无不与教育者本身的弱点相联系: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这往往是教师“慈母般无微不至关怀”的结果;学生个性特点淡化,习惯封闭自己的心灵,言谈举止总是被动服从,这是教师“严加管教”的结果。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保姆型”、“警察型”的班主任,至今还被一些人推崇。应该肯定,这些教师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我们也不能不指出:这样的德育教师是难以培养出人格健全的现代化新人的。德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灵魂”,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他应具有某一专业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学科教学上令学生由衷敬佩;应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现代观念,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思想养料,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敏锐地预见未来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他善于让每一位学生都乐意向自己敞开心扉,同时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使学生不但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貌,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最后一条便是“保密”:咋“在自然而然的氛围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有人把列宁对工人运动中社会主义思想启蒙而提出的“灌输”原则,简单而生硬地套用于当代中学生的教育,用心固然良苦,但效果未必如意。第斯多惠说:“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需要学生来自己发现真理。”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zui.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德育辩证法正是如此。

  人生在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做同一班车的人,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我时常这样想: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们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

  祝你旅途愉快!

  多年来,我每接一个新班,送给学生的见面礼,总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一位名叫马特洛索夫的英雄所说过的一句名言。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一本苏联传记《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在苏联卫国战争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从德国法西斯的地堡中喷出的火焰阻挡了一个营的苏联红军的进攻,先后冲上前去的几名战士都倒在了地堡前空旷的雪地上;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一名叫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的战士从侧面向地堡匍匐前行——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

  人格是第一的!我们班上有些同学如果只是调皮,也无所谓,不是品质问题,如果有品质问题,就非常严重,如果高中还没有改,以后改起来就很难很难。因为内心深处,有些东西根深蒂固。

  比制度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有的同学上课吃东西,还说什么美国人上课可以吃东西。是的,据说美国中学生上课比较随便,但是你为什么只学这一点呢?比如说,美国人很自立,不依靠父母;还有美国人在博物馆等公共场合很讲文明,这些你怎么不学呢?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省,没有人不犯错误,犯了错误要能够自己提醒自己。

  作家王蒙在《青春万岁》中写道:“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和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永葆童心,包括保持正直品格,创造精神和生活热情。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往往以嘲笑的眼光看待自己少年时代的纯真以显示自己的“成熟”,因而渐渐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与开拓的激情,成了庸庸碌碌的人,甚至有害国家的人。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星。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走向成熟而不流于世故,保持纯真而不失于幼稚——这就是童心未泯!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参加工作以来教过的1000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我教育的试验品,正是在不断的“试验”中,我的教育才一天天走向相对成熟。毫无疑问,我给他们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教育遗憾,为此我感到真诚的内疚;但我也因此深深地、永远地感谢他们!

  将名字编入学生心灵的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教育的史册——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将怀着这种愿望教学我的追求,以报答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人们!

  优秀教师素质研究,李镇西老师的答卷如下:

  1. 对您影响ZD的教育论著有哪三本?《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诗》(马卡连柯)《陶行知论德育》(陶行知)

  2. 在您所教学科中,对您影响ZD的专业著作有哪三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3. 您认为最重要的师德有哪三点?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

  4. 对您启发ZD的名言有哪三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

  5. 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有哪三项缺点?懈怠;不公;专制。

  6. 在您的学生时代,优秀教师给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三点?真诚爱学生;教学有方;谈吐幽默。

  7. 您对学生的教育赠言有哪三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马特洛索夫)“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和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王蒙)“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8. 您最满意的论文或论著是那三篇(本)?《教育呼唤民主、科学和个性!》《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爱心与教育》

  9. 您zui.好的教育经验有哪三条?注重文学感染;引导学生自学;师生平等对话。

  10. 您采用的教学艺术有哪三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思维的王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燃起思考的火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展开思想的碰撞。

  11. 您采用的教学技术有哪三项?粉笔、黑板;投影仪;影视作品。

  12. 您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三种?师生平等探讨;学生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自学。

  13. 您认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有哪三点?童心、爱心、事业心。

  14. 您认为优秀校长最重要的素质有哪三点?民主、真诚、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15. 您认为优秀家长最重要的素质有哪三点?人格高尚,不仅仅以分数苛求子女,理解教育规律。

  16. 您认为优秀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有哪三点?善良,正直,有志。

  17. 您对品德不良的学生采用的教育策略有哪三条?调动集体舆论的鼓励;有意识地对其感情倾斜,引导其不断战胜困难。

  18. 您对成绩差的学生采用的教育策略有哪三条?设法增强其信心,暗中降低学习要求,创造其成功的机会。

  19. 您对心理素质差的学生采用的教育策略有哪三条?与之建立朋友般的信任感;保持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推荐有益读物。

  20. 你认为理想的学校至少应具备哪三点?民主的校长,和谐的氛围。优越的教育科研条件。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