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高考前的心理综合征(症)!
上一篇,睿途君谈到了高三(零)模考后,不少学子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突然变得爱玩起来/喜欢顶撞大人/反复地搓手、眨眼,自言自语/失眠/满脸长痘......这些基本都可以归因于考前综合征(不一定是症),通常或多或少影响到孩子的考试发挥,作为家长以及考生需要积极面对。
睿途君不建议到了四、五月离高考很接近的时候再来着手改善,zui.好从高中一开始就对这些容易受考试影响的学子进行应激脱敏训练,最迟在高三的这个寒假将这种考前综合征的困扰减少到尽可能小,家长协助以及考生本身自助是最关键的策略。
说到高考,睿途君自然就回忆起很久很久以前经历的黑色的7月( 睿途君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龄)深刻地体会到高考对人的影响重大。
当时啊,就遇到不少同学平时学得都很不错,一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反反复复考N次的复读生不在少数,如果说当时能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许结果不会这么“凄惨!”
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几个案例以及专家给出的解决建议:
1 (焦虑征)网友“欣欣向荣”
我是一名高三考生。最近,我感觉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比如,做完一道题,检查过一遍了,还是忍不住反复检查演算。平时,书桌中央放个水杯,我知道它不会掉下来,可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扶,一节课甚至要去扶几十次。我知道,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可就是停不下来。我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这是一种典型的焦虑伴强迫症。听音乐放松,转移注意力。出现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先停下来,听听音乐,放松神经,转移下注意力。如果严重的话,就要去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比如催眠放松治疗,或做做心理沙盘,让心态回到正常状态。
举例 :曾经一位面临高考的男孩子,在他的沙盘游戏过程中,呈现出一个战争场面,两方军队部署已毕,只等开战。其中,这位学生把自己放在一方军队的前沿,对自己军队的准备部署具有清晰的设计、规划,并且摆放了一些宽大有力的树木等。尽管他自己并没有针对高考表达内心的想法和体验,但是他的沙盘比较清晰地呈现出了他的压迫感,呈现出他内在的积极应对压力、困难的意识,以及在他能力范围内所已经达到的合理准备状态,诸如坦然、乐观的心态以及有条不紊的学习进程等。如果有些同学不太容易通过陈述观点或想法来释放情绪,沙盘游戏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可以反映出来访者目前的一个心理状况。往往在做沙盘游戏的过程,很多内在的烦躁和焦虑也随着行为的呈现反而释放了出来。
备注:
当自己无法面对焦虑带来的烦躁、恐慌甚至心慌气短等生理反应时,切不可听之任之。需要及时去专业医院神经、心理门诊就诊,不要以为简单的自我放松就可以解决的。
2 (厌学症)高三考生家长如是说
女儿倩倩马上要高考了,前几天她突然收拾书桌回家了,说要在家复习。结果没想到,别人都在冲刺,她却学不下去,天天在家玩手机。我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倩倩说中山大学的目标太高,觉得自己越来越没希望。”我确实想让她考中山大学,没想到,给了她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孩子已经学不进去了,我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倩倩的情况,属于过高的外界要求导致内心压力过大而出现的一种反应。高考面前,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批评指责或过高要求,这会让孩子过度焦虑和压抑,从而出现自我怀疑和回避问题的现象。建议家长别给孩子制造心理负担,多传递正能量。和孩子一起根据目前的一个基本实力,重新评估制定合理的冲、稳、保的考试目标。甚至对于自律自省的孩子,降低考试目标,反而容易让孩子释怀,更能逆向地考出好的成绩,因为Ta没有带着镣铐跳舞的心理负担了!
3 (考前“高原期”)高三考生英杰
我是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生,成绩不错,zui.好的一次考了年级第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考得不理想,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成绩,于是更加拼命地学习。可是,第二次模拟考试比之前的更差。高考临近,我的状态大不如从前,一点信心都没有,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越急越糟糕,一定要稳住。每年4月到5月,高三考生经过几次模拟考试,一旦感觉自己的成绩止步不前或有所下降,就会出现“高原反应”。这段胶着期,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越急成绩会越往下掉。这时,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要多给他们鼓劲。考生也应按部就班地做好复习,争取顺利度过“胶着期”。具体操作:就是将这几次的模考中的错题归纳总结,反复推导错误结果来自粗心?逻辑错误?理解偏差等,从而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再次落入“圈套”!吃一堑能长一智,已经是牛人中的牛人了。
4 (内分泌失调)高三考生家长
女儿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现在,她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上严重失眠。不仅如此,食欲也不好,饭量大减。医院开了点药,但药吃完不见好转。最近,我发现她的生理周期也推迟了,她担心考试碰上来例假,会影响发挥。医生说,孩子的内分泌失调了。
专家建议:淡化考试焦虑,别顾忌太多。压力,首先破坏的是人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一旦被破坏,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情绪不好,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一系列问题。建议考生淡化焦虑情绪,在考试前,不要顾忌太多,按部就班查漏补缺即可。给家长的建议: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交给孩子。大考来临之际,有些家长往往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焦虑.专家建议,考前家长要做到
“有效的陪伴”
即不参与考生的压力体验,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帮助考生减弱压力影响,保持考生复习氛围的平和稳定。家长再着急也不能替孩子考试,家长的任务是保证孩子的起居营养,无需刻意补充能量。合理、正常即可,过多的营养供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担。给孩子一个愉悦舒适的环境,而不是刻意的小心翼翼。
考生面前不唠叨
如果家长不停催促、监督,孩子会感到厌烦,这些情绪泛化到学习上将适得其反。发现问题,能不说就不说,不得不说的就尽量少说,说到就行。
与孩子一起放松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学习,可与孩子一起适当放松,zui.好的方式是体育锻炼。别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考前,家长绝不能在孩子能感知到的范围内发生争执,与孩子有冲突就暂时放下,等考试结束再谈。孩子因暂时的失利而变得消极、逃避,学习没动力,家长要善于转移孩子对目前状况的注意。多提提孩子之前的成就,增强孩子的自信,不与孩子一起沉浸在挫败感中。
高考:高考时有趣又暖心的事
阿莫会发光 - 高考必备丨高中生励志电台
听听别人的tips(实用方法):
1. 心中郁闷,大声喊出来!
重点班你追我逐的气氛太浓烈了,大家都不甘落后,而且马上就要高考了,没人敢松懈下来。前一次的考试因为粗心掉到了班级的第20名,爸妈不仅没有骂我还对我比以前更小心,但看到他们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就觉得莫名烦躁,心理压力前所未有的大。”正读高三的小娜说,“后来妈妈发现我情绪不对,就找已经读大学的表姐陪我聊天,表姐带我去爬大夫山,然后找一个视野开豁的地方,让我大喊。刚开始,我觉得很傻,但是看着表姐喊得那么爽,我也跟着喊,然后还爬山爬得满身汗,回家后真的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心里敞亮多了。”
睿途生涯的资深导师也认为 这实际是一种积极对抗压力的方法。积压在心中的问题情绪好比一只不断膨胀的气球,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释放,结果将会精神崩溃。而大喊大叫、摔东西、哭等都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
2. 旅行回来换个心情学习
高考临近,小枫前段时间一直处在很焦虑的情绪里。小枫的爸爸看在眼里,虽然距离高考只有1个月的时间,但枫爸还是趁五一假期带小枫完成了一次短途旅行。
“现在小孩的压力一点都不比我们成年人少,他们身上不仅有来自自己的压力、老师的压力、还压着太多长辈的期待。十七、八岁应该是孩子最快乐的年纪,不应被太多的学习压力束缚。”枫爸说,“小枫旅游回来后情绪好多了,学习也变得很有动力。”临近大考的中学生通常容易烦躁,有时尽管很努力学习,成绩却不升反降。如果这种烦躁的情绪一直延续到考试,就会影响发挥。劳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减少压力,例如运动、旅游、参与一些课外活动等。一些适当的、健康的学习以外的活动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更有学习的动力,对提高成绩有正面作用。
3. 载体代偿法
前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一生都在和台前恐惧症抗争。每次登台表演时都非常紧张,为了降解紧张感,帕瓦罗蒂都会到舞台周边转转,找一根铁钉子放在口袋里。我相信,很多考生都会有一些父母送给的吉祥或者保平安的物件,如果放在身边或者睡觉的时候放在床头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安慰,也未尝不可。这里睿途君也说下自己的经历:每次考试前都不可避免的失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可真是小考小失眠,大考大失眠。越告诉自己别紧张,反而越紧张。后来高中住校,一次期末考试前,宿舍的舍友们倡议吃点喝点,放松下心情,一向“本分”的睿途君稀里糊涂地喝了舍友从家带来的米酒(醪糟),竟然微微有些醉意,貌似应激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似乎想紧张也紧张不起来。那一晚,睡得可真是个香!第二天,精神很好,考得成绩也相当不错。以后睿途君就记住了,如果所谓的深呼吸,自我暗示放松,跑几圈,数绵羊的等等方法都没有效用的情况下,一定去摸索出适合自己放松的方法来,反正睿途君每次临考前,喝点甜酒一类的,就变得很松弛了。相信各位考生也能在经后的学习中刻意寻找、尝试,一定可以发现自己的紧张脱敏神器的。最后,和睿途君一起大声喊出来:
滚蛋吧,高考前de心理综合征(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