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怎么还能有佛系
2018年12月19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佛系”顺利入选。
小编查询了一下,这个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开始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随后更是衍生出 “佛系父母”、 “佛系学生” 、“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佛系,其含义是专注于事情发生的过程,抱着尽人事知天命的心态,不注重结果;也可以是说一个人,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一种人生态度。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其实可以很佛系,但唯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佛系还真是不易。
个案故事
小彤读小学一年级,因为幼儿园阶段是在国外读的,所以中文水平极其一般,落下同班同学一大截。期初,小彤妈妈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孩子小,没学过,慢慢地就会赶上去的。
然而,她的佛系思想,在语文老师一周三次电话并且约谈的情况下彻底崩溃,以致于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太过于宽容,是不是会害了孩子。
于是,她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开始焦虑孩子的学习,每日盯着作业,听写、拼音、口算......急躁得甚至开始内分泌失调。
很多教育学者都会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早晚有灿烂绽放的那一天,只是有些花开得早些,有的花开得迟些,作为父母,你要做的事情就是静待花开。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今天的孩子不止生活在学校,还生活在父母手机里那一堆妈妈群、家长群、特长班群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被比较、衡量。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佛系般的静待花开就变成了天方夜谭。
别人的拼,会让你心慌!
记得熊孩子小的时候,曾经去陪孩子上过一个课外班,发现在场的妈妈们比娃都忙,都在不停记笔记,用手机拍老师的讲义,还有的母亲竟然会整理出一大本孩子的“错题”,并在下面附上各种分析和解决方案……
每当看到这种场景,我就会选择默默地离开,因为研究这些题目真的会死人的,什么年纪就干什么年纪的事情,这些看不懂的数学题,还是让娃自己去伤脑筋吧。
所以,要想淡定佛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隔离。
看别的孩子学,你很难让娃去玩!
曾经和一个三年级的爸爸聊天,他说孩子太累了,每天6点起床,6点出门去上课,放学后和周末都有很多课外班要上。一次,老师留了一篇作文,让写最近一次去公园的经历,孩子回来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过公园呢?我已经不记得了!
这位爸爸和太太都是985高材生,在他们的同学群里,谈论最多的也是孩子和教育,分享最多的是上什么班,拿什么比赛证书之类的。这位爸爸告诉我,他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被绑架的,他从小没上过任何一个补习班,也一样高分考上大学,为啥他儿子就一定要去上补习班才能学习好呢?
这个故事传递出来的就是焦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21世纪最严重的传染病是啥?就是焦虑!它的传播速度和杀伤力绝对超乎你想象。要做个佛系父母,我们该怎么办?把你的焦虑做一下分析,有多少是来源你的工作压力,而你是不应该把它传递给孩子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