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发展特征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9-09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发展特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都不可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更不会完全和父母相同。但很多父母并不把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甚至用的方法还是父母的父母们用过的“祖传秘方”,这对亲子之间距离的产生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不了解或许是因为工作忙,或许是因为没时间,或许是因为不懂不懂教育……但老班以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对家庭教育的推脱,全部都是站不住脚的牵强的理由。

  为了孩子,作为父母应该要用ZD的热情去了解孩子,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孩子的情况。因为孩子的特征是慢慢形成的,作为父母也必须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用心观察孩子,倾听孩子,关注孩子,用更多的沟通来真正了解孩子。其实有很多特征孩子在小时候就有所表现的:

  1.婴儿期(1——18个月)。在这个时期,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但又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他们有极大的潜能,有极其恐怖的学习欲望,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因为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必须老老实实的在妈妈的怀里迅速成长,所以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因为孩子还小,不适合详细给孩子进行分类,但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楚的区别,有些孩子好动,有些孩子比较安静;有些孩子喜欢听妈妈说话,有些孩子喜欢妈妈抱着到处走才能睡觉……不要怕麻烦,不要大声呵斥,不要对这个小家伙有任何的不满。这个时期,小宝宝需要父母全部的爱来陪伴,呵护,给他最完善的安全感。不要因为要赚钱,就把宝贝交给老人,交给保姆,谁的怀抱也赶不上妈妈的怀抱,谁的爱也没有妈妈的爱那么温暖。

  2.幼儿期(18个月——3岁)。幼儿期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能力了,可以很矫健的走路,甚至早早就学会了跑,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一些简单的句子了,有的语言发展还挺快,能够自己自由的表达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会不停的说话但有的说话就比较木讷,有的在不停的忙活着玩自己的玩具但有的就比较安静喜欢看别的小朋友玩,有的孩子喜欢妈妈爸爸抱着但有的就想在地上跑,有的孩子就会喜欢腻在大人身边不愿意说话但有的小朋友就喜欢跟在大一点的小朋友身边玩……再海阔天空的想法我们都要接受,再无聊的小游戏我们都要陪孩子一起玩,一起画画,一起说话,一起感受大小,感受美丑,感受团体,感受家庭,感受长大的每一种感觉。

  3.童年期(3——6岁)。童年的时候有些孩子喜欢涂涂抹抹的画,有些孩子喜欢不住嘴的唱,有些孩子喜欢撕纸,有些孩子喜欢听故事,有些孩子喜欢玩泥巴,有些孩子喜欢沙,有些孩子喜欢水,有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疯狂的玩耍,不管多么简单的游戏,几个小朋友一起都可以无忧无虑尽情的玩耍一个下午……还有什么比童年的探索更重要?我们脑海里至今还有童年的记忆,还有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味道……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童年?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要学我们感觉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弄脏了衣服?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不能摔跤?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娶媳妇”?……童年是一个神秘的年龄,是一切探索精神的发源地,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自己探索。父母是zui.好的向导,带着他们探索,给他们一个方向一块领地,自己探索。如果可能,男孩的这个时期可以比女孩多一年。

  4.少年期(6——12)。少年时期的孩子开始读书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了,但这个事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他们自己的事业,不要把作业当初作业,把作业当成任务。还有起床,洗漱,吃饭,上学,听讲,纪律,交流,提问,回答,互助,卫生,礼貌,安全,健康,水果,蔬菜,游戏,电脑,童话,音乐,武术,体操,练琴,书法,洗澡,睡觉……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情,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zui.好的观众,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一个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提一下建议,更多的是懂得给予掌声的观众。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个时期比较长,从初中到大学前。这个阶段,孩子基本都是在家庭和学校里往返的,努力的学知识,艰辛的学做人,尽一切可能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奋斗目标,用最虔诚的姿态为目标而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但这个年龄段前后有两个不听话的时期,这两个阶段的孩子让家长和老师头痛——叛逆。提起叛逆,我们不得不琢磨这个词的来源——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分明就是家长或者老师的一面之词。难道听话一定是对的吗?孩子有自己的不合乎家长和老师要求的方式方法就一定是错的吗?不见得。如果想要把这个叛逆解决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老师或者家长说服孩子,另一种方法就是家长或者老师接受孩子并帮助孩子。但偏偏有人就选择了第三种方法:和孩子斗争到底——结果是两败俱伤……为了能够陪孩子走好这个阶段,老班给出的建议是充分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成就感。

  面对以上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质孩子的不同表现,自然就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对待。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要尽可能努力学习,拥有更多的教育和成长知识,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满足孩子成长的各种需求,让家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成为孩子的加油站,成为孩子内心幸福的源头——而不仅仅是有些家长以为的物质上的需求。如果哪个家长在现在这个年代还感觉到“老子管你吃管你穿管你花钱了,还要我怎样?”这类家长就是彻头彻尾失败的家长,而且一定是问题孩子的制造者。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