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期不想学习,怎么办
“孩子,暑假来了,你一定要报个班,不能从早到晚地玩手机了。”马路牙子下面,一位母亲正蹲在路边,求告着他那刚刚结束初一学业的孩子,“我和你爸都要去干活,没时间管你,你要自己作主,赶快报个班吧,争取在假期里来个弯道超车!”
孩子蹲在马路牙子上面,低头抠着手指,足足有二十分钟,只是不出声。
这一幕,令我很气愤,很惊诧。
孩子假期不想学习,怎么办?相信许多家长都会有话要说,且会给出许多建议,但本文以为,zui.好的办法,应该是能治本的办法,而不是只能治标的办法。这能治本的办法,不是不是疯狂报班,不是漫天研学,不是一味施爱的亲子活动,不是半年见一面只为了打骂一顿或给钱花,更不是无尽地创设优越的学习条件或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应是劳动。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孩子不想学习,ZD的原因,可能是他不需要学习;补充完整来说,就是他不需要学习(就能生活得很好)。既然不需要学习,那就去劳动吧,至少不会成为寄生虫。
“不需要学习就能生活得很好”,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不需要学习为何却能生活得很好呢?这违反物质守恒定律啊!但现实就是这样:孩子不需要学习,依然可以轻松获得或被迫获得好的生活——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手机、平板、游戏、旅游、金钱,尽在其中。既然能生活得这么好,为何要去苦苦地学习呢?不正常啊!这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状。只是孩子们与家长们均忽略了一点:能生活得这么好,完全是由家长苦苦创造并无偿献给孩子享用的,与孩子个人的努力没任何关系;苦苦地学习则往往须以生活得很好为追求目标,而孩子们恰恰不需要——他们不需要学习就能生活得很好——因此便也与孩子没任何关系。在大人眼中本该是一体的两个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却呈现着完全的不相融性。这,或许可称为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二元悖反现象吧。
因此,孩子想要学习,ZD的原因可能是他需要学习;人类需要学习固然有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但在当下或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需要学习的最直接有效的原因,还应该是用学习来改变生活,是为了让他(她)生活得好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都是较为感性的,讲太多的高大上的道理似乎都没多大用处,倒不如用“生活”这一感性极强的物质来得真切有效。孩子嘛,很现实,很物质,往往不信虚。
怎么就算生活得好些了呢?孩子眼中的“好生活”,可不会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而只会是很现实、很物质、很有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然而,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些都需要钱。这些钱要由谁来提供呢?首先是家长;若是家长没有能力时,就得由孩子自己去挣钱,即劳动。而只有当孩子自己去挣钱时,他(她)才会知道有多么不容易。这个不容易,会倒逼着他(她)去反思现在的“好生活”的得来,会让他(好)去挤时间来努力学习,以便提升或改变自己将来挣钱的方式或方法。这,就是努力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正是一个孩子zui.好的学习动力。
当然,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有幸得到这种珍宝一样的学习动力,这需要机缘。而这机缘的操纵者,恰恰便是他们的家长。只可惜,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懂得或舍得把这珍宝一样的机缘赠予自己的孩子的,有些家长甚至会表现得很吝啬或很反动,他们会像处理垃圾一样地把这些珍宝一样的机缘随手扔掉。于是,我们便会看到: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的金钱花费上会表现得很机智,甚至很抠门儿,该给的才给,不该给的一分也不给,同时会让孩子更多地参加劳动,以此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在金钱上是受限的,在生活上是积极的,自然知道在学习上努力。我们还会看到:无见识的家长,要么大把地给孩子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提供zui.好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遗余力地苦自己、富孩子、最终毁孩子,不舍得让孩子从事哪怕一丁点儿的劳动。这种家长误把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想当然地等同于努力学习的动力了,把劳动理解成了挤占甚至剥夺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这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便是养尊处优,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孩子的学习动力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孩子多是多变的、感性的、可塑的,尤其是在学习的间歇期,比如节日或寒暑假期间。在学习的间歇期内,孩子的学习欲望会大大降低,玩乐的欲望会大大地增强,因为,这是一段孩子最易轻松就能过上“好生活”的时期。面对学习的间歇期,家长大多在金钱上表现得很慷慨,而在精神上则表现得很苦恼。支出与收获的严重不平衡,总是让他们感到很无奈。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反朴归真之术,回到学习动力的本源上来,让孩子去劳动,这个苦恼就会迎刃而解。
劳动,是间歇期的zui.好填充物。既然出现了间歇期,就需要有其他物质来填充。当然,这个填充物是有着不同的品级的:最低级的是享受,稍好些的是被逼迫学习,较为理想的是天生好学,zui.佳品级者便属劳动之余的学习了,也就是传统概念上的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即勤工以俭学,亦可理解为惟因勤工故能俭学。个中至理,全在一“俭”字。俭,即节俭,不乱花钱。为何会做到不乱花钱?因为这是辛勤劳动换来的。因此,能俭学,便是已知生活不易了。由此,更可见出劳动与学习的辩证统一了。间歇期的勤工俭学,从本质上讲应属于劳动的范畴,是积累学习动力的主要方法。当然,由于学生大多尚未成年,这种劳动便也要极其讲求策略。
首先,这种劳动应适度,以孩子能理解、能承受为度。孩子身形尚幼,力量不足,可量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的扫地、抹桌、浇花、取报、洗碗、倒垃圾等,如干农活、放牛羊、打猪草、扫院子、擦楼梯扶手等,如到实体店为家人购买生活用品、到街头发放公益广告、到社区做义工、到福利院帮助弱势群体生活起居等。
其次,这种劳动应是孩子份内的、必须承担的。如照顾生病的亲友、为长辈洗脚搓澡、为家人洗衣或整理衣物、保持家庭整洁卫生等,如到田间捉害虫、看场院、护庄稼、放鸡鸭、挤牛羊奶、送牛羊奶、帮打农药的家长提水送饭等,如到自家开的店里做基层的服务工作、照顾门店、招待顾客、帮大人兜揽生意、随大人走街串巷售卖瓜果等。
再次,这种劳动应是持久的、较占时间的。持久,是为了培养出孩子的习惯,并内化为性格;较占时间,是为了加深印象,同时压缩他的学习时间,并倒逼孩子去争分夺秒地挤占剩余的不多的时间,最终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直至珍惜在家及以后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因此,这种劳动决不能浅尝辄止。
另外,这种劳动应有一定的报酬。这是看得见的利益,劳动伟大的最直接意义便源于此;也是短时间内提升孩子生活质量的直接动力,更是短时间内提升学习动力的快捷方式。当然,这与旧社会的童工绝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二者的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童工是为了生计所迫,不劳动便无法生存,勤工俭学中的劳动则是为学习动力不足所逼,生存是无忧的;同时,前者是命运的必然,后者则是为着改变命运的必然。
最后,这种劳动应有安全作保障。家长要提前慎重谋划,选择有绝对安全保障的工种让孩子去做,不可因劳动而忽视安全。这一点,是一切勤工俭学的底线。简言之,出去,是为了能更好地回来;劳动,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道漫长且艺术,有趣且危险,复杂而神奇,艰辛又幸福。尤其在暑假这样的“弯道”上,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中寻确定,劳动未尝不是一个zui.佳的选择。
志存高远山/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