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高三二模(1)

发布于:百学网 2018-11-18

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高三二模(1)

  静安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

  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请注意,不要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丈,完成l——6题。(17分)

  当代设计的危机

  ①全球最近似乎迎来了“泛设计”时代,特征之一是领导人和坊间在说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言必称“设计”和“创意”,但很奇诡,几乎所有人(包括消费者和设计师)都不满意当下的设计。市场经济下的设计和消费的“偷安”,使现代设计面临着真正危机。

  ②该背景下设计的“道德”研究,会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角度,“道德”在这里只是一个托词,只是用来涵盖人与人工制造物的所有社会属性和关系。设计伦理与其他学科的伦理学研究一样,都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但是,较之其他学科,设计的道德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似乎均隐现在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之下,也就是说, 。那么,在设计伦理学的视野下将如何理解这个“好”呢?

  ③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优良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对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功能性的强调和对大众品味的提高上。其中功能性问题,不仅是围绕实用展开,同时还通过摒弃过分的装饰来实现设计的“诚实”。时至今日,由于与经济、与技术、与社会面貌以及文化的反复渗透,设计从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其重心也从生产转向消费、从需求转向欲求,进而产品的实用性被商品的周期性推翻。在不以物品作为实用品的年代,设计的目的必然变得多元和模糊,其伦理规范也就变得抽象无约束,像“以人为本”的倡导,曾有设计师以人与物的各种关系所列出的尺度,规范了产品为人之合理使用的设计底线,然而,这些数据只能解决人的生理需求的愿望,而更高层次的人的欲望需求将如何以“以人为本”的概念得以补充?过去我们痛苦的是物品的短失,现在我们痛苦的是物品极大丰富之后的选择以及物的属性的转移。

  ④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于“物的时代”有过精彩概括,他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生产、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如此,设计不仅担负着造物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收拾物的“未来”,因为,今天的物品在投产时就已储存了多重身份:用品、礼品、工艺品,甚至收藏品,人类的虚假性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实质性需求。所以,人的需求在当代必将以抑制性需求呈现,设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之间的起到调和作用。

  ⑤自古希腊以来,“求善”和“为善”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评价准则之一,然而,今天我们恐怕很难再找到“优良设计”简单或不变的等式,尤其在网络时代的物质文化消费中,碎片化已成为人的身体和物质游离的常态,“暂时”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哲学状态,也是大众消费“无常”的理由,如果要使得设计进取向上(其实也就是生活积极向上),就不再只是设计师、产业经营者的问题,而是和所有的需求者密切相关。因此,现代设计的好和坏,不再是物的伦理问题,而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诚实”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将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在此关系中,我们可以用传统道德的概念来就某种决定或选择的行为加以评判

  ②因为我们不会说东西诚实不诚实,通常的评判是“好”或者“不好”

  ③但像诚实问题放到设计伦理中就产生了麻烦

  ④设计道德不太像社会生活中的医学道德、企业道德等有着非常明确的“人一人关系”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3.下列有关“设计伦理”看法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设计伦理不涉及道德问题,所以“道德”是一个托词。

  B、设计伦理要探讨人与人的关系,更探讨人与物的关系。

  C、物品实用功能转移导致了设计伦理规范无法具体明确。

  D、现代社会设计伦理问题从本质上看是生命哲学的问题。

  4.列举生活实例,对笫③段画线句作评析。(4分)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④段引用鲍德里亚的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6.联系全文,概括当今社会“优良设计”理想难以实现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落叶 永井荷风

  ①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了。九月的午后炎热难耐,人们还在谈论夏天是否过去,夜间一场重霜,槲、榆、菩提树,尤其是枫树那像梧桐般硕大的叶子,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也没有刮风,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

  ②夕暮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水池边的长椅上。只听到高高树梢传来松鼠觅食的叫声,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梦一般渐渐沉浸在浓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许会下雨吧?周围高大的榆树梢头,不断地飘落下来成团的细小的树叶。仔细一听,仿佛能听到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响声。这是树叶们共同走向灭亡前的窃窃私语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头和膝盖上。有的没有风的引诱,却远远飞落到水面上,远远地,远远地流走了。

  ③我把手搭在长椅背上,陷入了深思。忽然想起诗人魏尔伦将人比作落叶的《秋之歌》:“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联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经多少次看到被异乡的土地埋葬的落叶啊!

  ④来美国那年正值秋天,当时我在太平洋沿岸。第二年在密苏里平原,在密执安湖畔,在华盛顿街头……在纽约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落叶了。去年刚刚看到这座城市的落叶的时候,我是多么骄傲、得意和幸福啊!我盲目地相信自己,每个星期日都到这个池畔眺望散步者的杂沓的身影。不久,树叶落光了,寒风吹折了枝条,雪遮蔽了草地。——演艺界交往的时节到来了。从莎士比亚、拉辛,到易卜生,我看过各种舞台,贪婪地吞食着世界古今各种艺术作品。我不仅为能全部体味瓦格纳的理想而自鸣得意,而且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带着这种心情,我听管弦乐,还时常进入美术馆大门,评论罗丹的雕塑和莫奈的绘画。很快,冬季就过去了。光秃秃的树梢又长出嫩芽,开满了花朵。穿着沉重外套的人又换上轻快的春装。我也和世人一样买了新衣新鞋新帽。

  ⑤我歪戴着帽子,一手拄着拐杖,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对着镜子打量一番,这才出了大门,向着春天午后游人如织的公园走去。我照例在池畔转了一圈儿,然后来到排列着莎士比亚、司各特和彭斯铜像的广阔的林荫大道,坐在长椅上。这时,和暖的春阳照在身上,仿佛进入恍惚的梦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悄然遥望四周,道路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出了美丽的嫩叶。树梢上面的蓝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广阔的草地一派浓绿,令人神清气爽。

  ⑥不断有轻装的青年女子或驾马车或骑在马上从我眼前通过。我只觉得她们都是朝我这边眺望着微笑着走过去的。当我看到年轻中更加年轻、美丽中更加美丽的女人的笑脸,就无端幻想着幸福的恋情……我用完满的英语写了一部作品,读了我的书的女子慕名来访。我们一起谈人生,谈诗,终于说出了各自的秘密。然后我们结了婚,在长岛或新泽西州海边的乡村建立了家庭,从纽约往来只需一两小时。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周围有樱花和苹果园。穿过后面的森林就是广阔的牧场,从这里可以遥望大海。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昼,横躺在窗前的长椅上读书。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这时,从邻室缓缓传来优美的李斯特的奏鸣曲。我从妻子弹奏的钢琴曲里蓦然醒来……回到现实之中,我发现自己依然坐在黄昏冷风扑面的长椅上。

  ⑦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我度过了春天,也走过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看到纷飞的落叶,我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

  ⑧树叶不久就要落光了。戏剧节和音乐节将伴随寒冷的北风一起到来。街头十字路口和停车场的墙壁将到处贴满剧场的广告和音乐家的肖像。然而,我还能和去年一样,作为一名肆无忌惮的幸福的艺坛观察者而存在吗?明年春天我还能再次陶醉于如烟的梦境之中吗?

  ⑨沉醉,是人类的生命。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波德莱尔说过:“醉,这是wei/yi的问题。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美酒、诗歌、道德,什么都行。当你在宫殿的石阶上,在山谷间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静的房间里,突然醒来,那么请你去问问:风、波浪、星星,鸟群,或者向钟表以及一切可以飞动、旋转、歌唱、说话的东西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风、波浪、星星、鸟群、钟表会这样回答: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

  ⑩四周早已是黑夜。树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我仍然没有离开长椅,一直眺望着林子里在电灯照耀下频频飞散的树叶。

  1906年10月

  【注】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作家。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陈德文译,有删改。

  7.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3分)

  8.下面的景物描写与第②段有相通之处,请从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这两段文字。(4分)

  寂寞地停留在河边的卖宵夜的纸灯,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选自永井荷风((我爱浮世绘》)

  9.第③段画线的诗句有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 (3分)

  我,宛如转蓬

  听凭恶风 被轻薄的风儿载着

  送我漂泊 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

  海北天南

  像一片

  枯叶

  (向轩译) (陈德文译)

  10.对第⑨段的“沉醉”评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沉醉”是追逐爱情和成功而无法实现时的一种美丽幻觉。

  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

  C、作者希望以“沉醉”来脱俗,可又处在无法离俗的矛盾中。

  D、作者借波德莱尔的话感叹“沉醉”,其实不过是一种逃避。

  11.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叶”作为本文标题的理由。(4分)

  12.第⑧段画线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请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2)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3)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潼关怀古》)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6)知人者智, 。(《老子》三十三章)

  (7)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壁立千仞, 。(林则徐 联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卜算子 谢逸

  烟雨幂①横塘,绀色②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③岸④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①幂:覆盖。②绀色:青色。③隐几:靠着几案。④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14.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格律诗 C、长短句 D、元曲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16.“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郭 荣

  ①郭荣,字长荣,自云太原人也。荣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与其交者多爱之。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护察荣谨厚,擢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齐寇屡侵,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荣以为二城孤迥,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护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唯荣所立者独能自守。护作浮桥,出兵渡河,与孝先战。孝先于上流纵大筏以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以功授大都督。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使荣绥集之。荣于上郡、延安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能为寇。

  ②荣尝与高祖夜坐月下,因从容谓荣曰:“吾仰观玄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宣帝崩,高祖总百揆,召荣,抚其背而笑曰:“吾言验未?”即拜相府乐曹参军。高祖受禅,引为内史舍人。

  ③炀帝即位,入为武侯骠骑将军。后数岁,黔安首领田罗驹阻清江作乱,夷陵诸郡,民夷多应者,诏荣击平之。明年,帝复事辽东,荣以为中国疲敝,万乘不宜屡动,乃言于帝曰:“戎狄失礼,臣下之事。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岂有亲辱大驾以临小寇?”帝不纳。复从军攻辽东城,荣亲蒙矢石,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帝每令人窥诸将所为,知荣如是,帝大悦,每劳勉之。九年,帝至东都,谓荣曰:“公年德渐高,不宜久涉行阵,当与公一郡,任所选也。”荣不愿违离,顿首陈让,辞情哀苦,有感帝心,于是拜为右侯卫大将军。后数日,帝谓百僚曰:“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其见信如此。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五》,有删减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 ( ) ②荣以为二城孤迥( )

  ③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 ( ) ④其见信如此 (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纵大筏以击浮桥 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

  B.以遏其要路 周历已尽,我其代之

  C.稽胡由是不能为寇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D.因从容谓荣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共5分)

  (1)戎狄失礼,臣下之事。 (2分)

  (2)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 (3分)

  20.第②段中描写高祖“抚其背而笑曰”的作用是 (2分)

  21.概括“郭荣”主要的品格特点。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爱溪记 唐寅

 

 

①人莫不有所爱,失其所爱,则伤其衷;人莫不有所资,失其所资,则困其生。爱之而不失,资之而不穷,惟取天地,自然而然者为能然。若金紫之贵,珠玉之富,或者能削夺,则贫之 。削夺而贱穷,则失其所爱与资,将伤困之不暇,求其夷然而乐,坦然而安者,必无也。

  ②新安洪君伯周,俶傥诚悫①士,迹履遍江湖,声闻满儒冠。少孤而孝,奉祖与母以居,乐其志以资其生,弄长竿之清风,披蓑笠之烟雨,飘然波涛,邈焉寒暑②,势不可夺,强不可挠,盖任公子③之流。于是以爱溪自号,而丐余记之。

  ③余谓文士之处世,失其所爱与资,奔走于不可得已之间,俯仰于无可奈何之际,盖心兹恐惧,身措无地,安能上传而下育也?得其所爱与资,而非其道,以富贵自炫,而骄其妻妾,齐人④也。翻覆酌量于两三之间,余则以为洪君之计为得,故为之记。

  【注】①傲傥( tì tǎng):即“倜傥”,卓异不凡。诚悫(què):诚朴,真诚。 ②邈焉寒署:谓远离炎凉,淡于名利。 ③任公子:《庄子》中称他善钓鱼,后来多指超然世外之高士。 ④齐人:《孟子》记一齐人,常常去墓地讨祭品吃,回家向妻妾吹嘘自己与富贵者饮食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赴的虚词是( )(2分)

  A.也 B.矣 C.焉 D.哉

  23.简析①②两段的内在联系。(3分)

  24.对洪伯周自号“爱溪”的理由进行推断,可能性最小的一项是( )(2分)

  A.“爱溪”是洪伯周住处的溪水之名。

  B.“爱溪”表示洪伯周喜爱溪水之意。

  C.表明洪伯周远离世俗向往自然之志。

  D.洪伯周喜欢在溪边水畔的垂钓生活。

  25.分析第③段引用齐人典故的作用。(3分)

  26.分析下面这句话与本文观点的相通之处。(2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二 写 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面对媒体各种动听诱人消息的轮番宣传,有些人欣然接受,有些人不为所动,还有人不仅自己不相信,还提醒别人“不要太天真”。

  (一)【命题分析】

  本阅读材料节选自艺术史学者曹小鸥的文章《当代设计的危机》,发表于《读书》杂志2014年第九期,有删改。面对“泛设计”时代的到来,当代设计面临着多重危机,作者从道德伦理、实用价值两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了当代设计要达到“优良”困难重重。

  选文上,文章体裁和题材与近年高考的风格一致,文章整体阅读难度较大。

  题型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

  1.涉及历年高考常考题型,如词句含义理解题和文章内容概括题。如第1、3、5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词句含义及其内在联系,需要考生在把握文章内容、思路、结构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又如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些都是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反复联系、重点掌握的内容。

  2.句子排序题需要重点关注。此类题型在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一中首次出现,需要考生理解语法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学生做题时,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句子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还需要密切联系语境,根据文章内容来进行排序。

  3.出现了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观点进行评析的拓展类题型。题目要点:举生活实例,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紧扣文章句意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实例来论证。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分值为4分,要拿到满分不容易。

  【答案】

  1.产品功能的实用性

  2.D

  3.A

  4.参考示例:画线句指出了人和物之间关系的转化,说明设计的优良需考虑人们的欲求。当物资稀缺时,产品的实用性更为人们所关注。而物资富足之后,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物品的实用性、功能性也发生了变化,这给人们造成了困惑。例如物质匮乏年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吃饱,这时一碗米饭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当代人们可选择的餐厅多了,餐点也有各式各样的摆盘方式,实用性发生了转移。

  5.(1)内容上,更好的说明了设计在发生的变化。

  (2)结构上,能够更好的论证作者的观点。

  6.(1)人们对优秀设计需求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2)设计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间起到调和的作用。

  (3)设计与需求者密切相关,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诚实”的本义是老实,联系上下文,设计的“诚实”需要“摒弃过分的装饰”来实现,前文还提到设计功能性问题,因此文中“诚实”应该是指产品功能的实用性。

  2.本题考查理解语法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学生做题时,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句子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还需要密切联系语境,根据文章内容来进行排序。方框前提到“人与物的关系”,4个句子中,设计关系的是第④句,由此可以排除BC。方框后提到在设计伦理学视野下理解“好”,选项中第②句提到了“好”与“不好”,由此可以确定选项D正确。

  答题注意:根据文意作出筛选后,还要按照选项将排序后的句子连接起来,带入原文,看看是否通顺。

  3.本题属于客观题错误类型,将选项逐个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错误的选项。第一个选项中“设计伦理不涉及道德问题”第二项与文章第二段“较之其他学科,设计的道德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似乎均隐现在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之下”吻合所以正确,第三项第四选项与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内容吻合所以正确。

  4.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观点进行评析的拓展类题型。题目要点:举生活实例,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紧扣文章句意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实例来论证。

  5.考查论据的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去思考组织答案。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不仅担负着遗物的任务,而且已储存了多重身份,引用鲍德里亚的话作为论据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6.属于信息筛选与整合。先审题,“概括当今社会“优良设计”理想难以实现的原因”,文章三四五段都出现了相关的内容,第三段1-3句做一个概括,第四段在最后一句“所以,人的需求在当代必将以抑制性需求呈现,设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之间的起到调和作用。”,第五段最后一句“因此,现代设计的好和坏,不再是物的伦理问题'而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做概括。

  (二)【命题分析】

  这篇阅读选文偏难,对作者和文章背景有一定了解有助于理解文章思想。文末注给了极大的提示作用:“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这提醒我们,在阅读时也需要注意文章的“注”。

  本文选自永井荷风的散文集《美利坚物语》。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开始全盘西化。1903年,永井荷风奉父命只身前往美国游学、工作,在深刻地了解了美国及美国文化的同时,他也重新思考了日本人的精神和现实是否经得住“西方化”的冲击、美国式的社会模式是否能让明治时期的日本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生活上的富足。《美利坚物语》一书共24篇散文,正是表现了作者的这些反观和反思。

  本篇属于抒情散文,以“落叶”为线索,写了作者在长椅上看着落叶产生了对“美国梦”的浮想联翩,同时也对前路产生了困惑。文章结构:

  从题型上看,这次模考对文学文本阅读的考查向2014年的上海高考题看齐,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内容理解题比重较大,包括对重点词语、句子和标题的理解。比如第1题对文章首句的分析,第10题对重要词语“沉醉”的理解,第11题对标题《落叶》的分析。这些都是往年高考的常考、必考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散文中的重点词句,包括词句的本意、内涵和效果、作用等。

  2.文章情感主旨类题目常考不衰。第8题要求从形象和情感两方面分析文本,并举出作者的另一篇文字。这类题目是常考热点。只要紧扣题意,联系文本进行分析,本题分数稳拿。要格外留意题目要求是比较异还是比较同,分析时不可偏废其一造成丢分。

  3.语言风格题形式新颖。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是历年高考重点之一,相似题型有2012年《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10题。与以往在高考中出现的题目不同,本题要求对语言风格不同的译文进行比较。部分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常常会陷入没有自己的话可以说的尴尬境地,而只能以套话应试。部分考生则能认真分析具体的句子的具体的语言风格,从文本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结合例子进行恰当的分析。

  4.出现难度比较大的拓展类型题,对学生的思维开拓提出更高要求。这类题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联想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是在文章中能读出自己或是社会的影子,文章对于我们目前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指导意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走近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再走出文本(能由文本联系学生自己或是社会实际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类题型难度较大,高考也越来越倾向于出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还需要考生多加注意。

  【答案】

  7.此处作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形象地说明在九月份暑气尚存的时候,美国的树木就已经纷纷落叶的自然现象;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身在异国他乡,随着秋叶飘落而产生了联翩思绪和哀伤。

  8.两段文字都属于景物描写,通过松鼠、阴天、暮色、树叶、杜鹃、纸灯、山雪等意象,渲染了萧索、落寞的氛围,烘托了作者萧索、孤寂的心情,独处、善思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

  9.参考一:第一种译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形式错落有致,如“我/宛如转蓬”,“像一片/桔叶”,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落叶飘零、人漂泊的情感。

  参考二:第二种译文,风格质朴,语言凝练,通过“轻薄”和“彷徨”,简明地指出环境氛围和作者惶惑的内心情感。

  10.D

  11.落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点出了事件和季节,渲染了文章零落、萧条、哀思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心绪不定和彷徨困惑的情感。

  12.作者借问题说明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境况,表明了自己的困惑。作者在过去只是一个美国社会文化的观察者,选择了逃避,没有作出实际行动去融入美国社会。面对作者这种困惑与迷茫,与其逃避现实、沉溺于白日梦,不如化为行动,活在当下。

  【解析】

  7.这是一道关于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题,分值为3分,难度不大。

  第一步:判断本句是否使用修辞格,使用哪种修辞格。树叶非人,而写了它“经不住”,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还原修辞手法,指出本意。从表层原因来看,“经不住”秋天是因为美国的树木落叶早。

  第三步:挖掘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从“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一句看来,作者是借落叶引出自己的哀思。

  答题注意:组织答案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部分考生只答出修辞手法和表层原因,要注意到本题分值为3分,还需要联系文章思想感情作答。

  8.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情感。这是高考常考的题型,首先应确定文段使用的表现手法。从松鼠、阴天、暮色、树叶、杜鹃、纸灯、山雪等描写来看,文章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和作家情感作答。

  9.本题是考查诗歌语言风格。可以任选一种风格来回答,要注意把握不同语言风格的特征。答题注意,回答语言风格类题目,要先明特色,再举例证,最后分析作用,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明白词语本义,其次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境义,然后逐一阅读选项进行判断。

  “沉醉”的本义是沉浸在某种事物中。

  从文中找到与“沉醉”有关阐述,有三处:“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关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由此可以看到,当追逐理想、面对压力的时候选择的“沉醉”,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D正确。

  11.本题分析标题的内涵,理解文章线索。回答此类题目思路:

  第一步:理解题目本意。

  第二步: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第三步: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标题作为文眼,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有: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答题注意:考生基本能回答出“全文线索”这一点,对“落叶”具有的渲染、烘托的作用也能言及,但在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组织答案要注意,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12.本题属于拓展类题,出题角度更接近与社科文阅读中的推断题。任何推断和想象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沿着文章已有的思路往前延展开来。反过来,由推断和想象而得出的新的认知,也必须与文章的内容观点相吻合,是文章中相关信息的合理延伸。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把握画线句子的含义,进而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画线问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去年”和“明年”。作者对“去年”的“我”做了一个总结,“我”只是一个美国社会文化的观察者;在作者对“明年”的问话中,表明了现在的“我”是一个逃避现实而没有作出实际行动的人。作者提出这一疑问,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如何解决这一困惑。

  (三)【答案】

  ①郴江幸自绕郴山

  ②侵晓窥檐语

  ③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④幽咽泉流冰下难

  ⑤君子喻于义

  ⑥自知者明

  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⑧无欲则刚

  (四)【命题分析】

  总:文本是一首宋词。题目分值和题型分布没有大的变化。

  第一题,依然是出现频率高的判断体裁的选择题。

  第二题,依然是选择题,考查对整个作品细节之处的理解。

  第三题,依然是问答题,考查的是常见题型“炼字”。整首词化用了很多前代经典,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古典诗词中惯常所见的,理解起来难度不高。“心共孤云远”,联系陶渊明来写,我想同学们对陶渊明及其象征意义应该非常熟悉。

  【答案】

  14.C

  15.C

  16.“心共孤云远”,我的心和孤独的云朵一起飘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或一个遥远高洁的精神世界,物我一体,颇有陶渊明隐逸和高洁之姿。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高远的志向,以及对高洁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

  14.这是一首词,根据句式的参差不齐和题目《卜算子》都可以推断出来,要知道常见词的别称,如诗余,长短句。

  1. C“伏于几案的动作”错误。岸,此处是露额之意。就算不知道这个,“案”与“岸”也是明显不同的。

  2. 属于炼字题。

  第一步,看字的本义和在此处的意思。“远”指实地距离的远,也指精神或时间的遥远。

  第二步,看其是否使用了艺术技巧,此处似乎没有。

  第三步,概括本句内容,联系全诗看其意境。“心共孤云远”,我的心和孤独的云朵一起飘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或一个遥远高洁的精神世界,物我一体,颇有陶渊明隐逸和高洁之姿。

  第四步,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高远的志向,以及对高洁精神世界的追求。

  附全词分析:

  这是北宋词人谢逸的作品。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俨若神仙,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杜诗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杜诗《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五)【命题分析】

  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文本来自于《隋书》,传主是先唐的一个将领。这篇文言文的篇幅稍微长一些,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太大。

  题型只有一处有变化,其它依然是考查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人物形象,后四者几乎都是必考题型。

  变化的是第20题,考查句子作用。句子的作用在现代文中考查的比较多,在这个地方算是一个少见题型。答题的思路也可以参考现代文句子作用的答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切入。

  【答案与解析】

  17.①观察 ②远,遥远(“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③脱下,卸下(由常见成语“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中的“放下”之意,联系战场战时紧张的情境,可以推断)

  18.D(A用;因为 B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可以 C做;因为 D于是)(本题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18个虚词,D选项“相如因持璧却立”出自课内,对课内的文言文篇目一定要十分熟悉,拿到一个句子自动翻译。)

  19.①戎狄(或可译为边境少数族群)不讲礼节(发动战争),这是臣下(要处理)的事。②像郭荣这样诚心诚意,纯粹之至的人,的确无人与他相比啊。

  (第一句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第二句注意特殊句式定语后置“诚心纯至如郭荣者”,要调整成现代汉语规范语序,实词注意“纯至”“固”。翻译的时候注意结合上下文意,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注意把特殊句式翻译成正常语序,注意一些重点实词,这些都是采分点。)

  20.①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郭荣和杨坚促膝交谈,高祖说自己“仰观玄象,俯察人事”,觉得周朝要灭亡了,自己要取而代之,后文说杨坚果然创立了新的朝代隋朝②内容上说明了郭荣和杨坚属于无话不谈的密友,同时也说明了杨坚的爽朗和自信的性格。(考查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在现代文中考查的比较多,在这个地方算是一个少见题型。答题的思路也可以参考现代文句子作用的答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切入。结构上“抚其背而笑曰”可以说是承上启下,上承郭荣和杨坚促膝交谈,高祖说自己“仰观玄象,俯察人事”,觉得周朝要灭亡了,自己要取而代之,后文说杨坚果然创立了新的朝代隋朝;内容上说明了郭荣和杨坚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属于无话不谈的密友,同时杨坚“抚其背而笑”也说明了杨坚的爽朗和自信的性格。)

  21.谨厚、勇敢勇猛、有智慧有预见性、亲切友善、诚心纯至。(考查人物的形象和个性,这是人物传记文言文常考的一个题型,此处得到延续。同学们平时练习的时候要积累常见的形容个性、品格、形象的形容词,以免找不到恰切的词语。本题问的是传主郭荣的形象特点,需要通读全文,看这个人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行为和言语是什么,从中概括“主要的品格特点”。首先,第一段中有原词“谨厚”。其次,第一段主要讲了郭荣在战争军事中的一些表现,说明他有军事才能,勇敢有智慧。第三,杨坚说自己周要灭亡,自己要取而代之,“荣深自结纳”,说明郭荣有想法有预见性,并且是一个亲切和善的朋友,第四,后面又讲到军事战争,“昼夜不释甲胄百余日”说明郭荣不但作战勇猛,而且非常尽职尽责。最后,隋炀帝的评价是“诚心纯至”。)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二模(6)

17.【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1)初:由衣和刀构成。用剪刀从开始端裁剪衣服,含义为起始(开端)。(2)仁:由人和二构成。两个人走在一起却亲如一人,含义为两人亲近友爱。 解析:初: 含义为起始(开...
2018-11-18

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高三二模(6)

二、阅读材料,想想具体事例,让具体事例推动你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柴静透露,促使她展开调查的...
2018-11-18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二模(5)

12.(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能力层次为C(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答案: DC 解析:A说法太绝对,B错在回国时间顺序,郑哲敏与钱学森师生俩相继回国,郑先回国,钱后回国。郑回国不完全是钱学森的鼓励,还有个人意愿。另外,冲...
2018-11-18

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高三二模(4)

5、作为受众,究竟应该怎么做? 2014上海秋季高考第一篇现代文阅读《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
2018-11-18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二模(3)

1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赣江原称豫章江,所以一种说法是郡以江为名。 ②应劭《汉官仪》中就有豫章郡树生庭中,因以为名。的记载。 ③一种说法就是豫章郡之得名,是因为境内盛产大樟树,大樟树即豫章,豫是大的意思,章通樟,故汉高帝取以郡名。 ④...
2018-11-18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

嘉定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教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断 章 两种诗本事 ①在那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中,凡是涉及创作缘起等背景的,被称为该诗的本事。 ②诗本事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
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