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高三二模(6)
二、阅读材料,想想具体事例,让具体事例推动你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柴静透露,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还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在照顾她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据悉,《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在此前的交流现场,柴静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
环保部长:柴静纪录片值得敬佩,已向她表示感谢。
新京报3月1日报道,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道,他完整地看完了《穹顶之下》,他说,柴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换取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
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让他想到了1962年出版的著名的环保图书《寂静的春天》,此书的发行,唤起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另据央视新闻微博消息,陈吉宁还说,对柴静的报道,要用积极和善意的态度来鼓励这种行为。
部分国企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某石油公司担任高层的万战翔在立方石油网上撰写了一篇短文,攻击柴静的论点。“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他写道,“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
一些批评人士在网上说,柴静的纪录片受到了外国的资助,但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称,她自己花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制作这个片子。她说,这些钱是她出书所得的版税。
柴静的朋友方兴东说:赞赏柴静和批判柴静的人都是正常的人。雾霾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媒体问题,一个媒体人的纪录片于事无补,不能简化,不能靠煽情,甚至社会效果是负面是积极都难说。显然,柴静做了一件永远正确的事,但对治理雾霾有多少实际的帮助,很怀疑。柴静与雾霾,后者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问题,如果大众注意力聚焦到柴静个人身上,那性质就会变味。他还说,媒体人能成功挑起全民情绪,但问题的解决远非如此简单。柴静在揭示问题上做得很好,稍有瑕疵。在解决问题上不靠谱的地方多些。我没有否定柴静片子的意思,只是如何做下一步,我不完全同意。这时候要放下感情,从经济理性看问题。
面对同一事件“穹顶之下”,经过媒体各种报道,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态度,有的赞赏,有的批判,有的中立,有的赞赏一部分同时又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时之间沸沸扬扬。
究竟真相是什么?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受众应该如何从各种报道中去粗存精?沸沸扬扬热热闹闹一阵之后,我们就没有任何作为了吗?就让这一事件销声匿迹了吗?
三、可选择的立意:
我们离真相到底有多远?
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一个正常的读者
面对信息,要多思考
愚昧与理性
做个有独立判断力的人
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热情拥抱,理性对待
……
四、可选择的素材
可选择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比如CCTV、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新民晚报》、新浪网等等。
同时可以选一些专载小道消息的媒体,比如网络,还有比如一些娱乐消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