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习琴 雅礼中学1703班 邓令齐
生命·习琴
雅礼中学1703班 邓令齐
指导教师:李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出“人生的三境界”,先生论述的那个过程,与学习钢琴何其相似啊。这样来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奏者,琴声是缓是急,是悠扬是低回,是流畅是断续……皆为我们生命状态的体现。生命的每一种状态,都清晰地映射在习琴途中的每一个音符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也。在这层境界,人尚处于迷茫无知中。望着眼前的八十八个黑白琴键,颇有些手足无措。虽然痴痴向往弹奏一首心仪已久的乐曲,但对于连五线谱都还认不太熟的新手来说,这仍是杳渺不可触的梦想。前路漫漫,内心的迷惘与期盼相交织着。
一个钢琴初学者常常会幻想自己的手指灵巧纷飞,弹奏如行云流水的样子。但这种幻想常常是脆弱的,因为手还没长时间地触撞琴键,尚不知习琴的艰辛枯燥;因为对音乐鉴赏所知甚少,还没有评判乐曲、琴艺好坏的能力,更无法对自己的琴技能进益到何种层次有多么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因此初学者的世界是狭隘局促而迷雾重重的。唯有跳出此境,走向下一阶段,方能别见一番洞天。
然后,便有了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习琴的基础,是音阶、琶音、主和弦、半音阶,等等,其形式多样,练习起来枯燥乏味,让许多人望而生畏。有时,追逐着不知疲倦的节拍器两手在键盘上往复飞舞,直至手指发酸、难以抬起、手臂胀痛、倍感乏力。这时,唯有选择坚持,方能突破极限,提升技艺,为演奏华丽的乐章奠基。
世上不乏这样殷勤的演奏者——“两弹元勋”之一的于敏先生即是一例。为氢弹研制,他隐姓埋名默默奋斗三十年,其积累的“苦功”也可见一斑。没有这样的精神,琴者就无法渡过一本本拜厄、车尔尼、巴赫、莫什科夫期基的难关;没有这样的精神,生命的乐曲就会缺乏汗水中的沉淀,又何以动人?守着一颗恒心,不怕它历险困顿,九九八十一难。在艰辛的追逐中,境界升华,智慧养成。
终于,有人在翻越重重坎坷中走向了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琴曲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中融入了珍贵的灵感,深切的共鸣。此时,技巧已然抛诸脑后,由内心涌动的情感牵引着旋律盘旋跌宕,一旦旋律从按键下流泻而出,便忘了今夕何夕——这就是极高的造诣了。这种“顿悟”,也象征着人的心灵在苦苦修炼之后变得通透明彻,晶莹的心弦已经可以弹奏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之音。这种“独特”,是由于弹奏着本身已寻觅到了“灯火阑珊处”那个久候多时、巧笑倩兮的自己。当一个弹奏者于音符的碰撞激荡中遇见了最真实纯粹的自己,他的演奏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了。
生命如琴艺,修 炼琴艺的过程,便是沉淀智慧、升华生命的历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个虔诚的琴者,倾注全力,在心底努力弹奏出一个个饱满的和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音符于“灯火阑珊”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