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去乌镇 长沙市南雅中学初三1402班 李杭峻
你若去乌镇
长沙市南雅中学初三1402班 李杭峻
指导教师: 曾素云
亲爱的朋友:
你若去乌镇,请随我一路走去。
清晨,红日初升,墨绿的河水闪烁着金光。一支光滑的木桨,在水面上来回悠然地划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板桥、木楼、树影以及天上的云朵,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桨搅乱,乱成斑驳的涟漪,迷离闪烁成犹如在风中㵪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练,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欸乃一声山水绿,它们随着风随着水摇向远方。
夜晚,租一小船,任晚风吹拂我青春的头发,任小舟从流飘荡。我躺在小船上仰望星空:一弯月牙点缀星空,明亮的,那是北斗七星。环望四周,墨玉般的河水,在深邃的苍穹之下,平静而深不可测……
乌镇的水是温柔的,好脾气的。也许你要说,名山胜水多了去,何必提乌镇?那么说说乌镇的桥吧!
我去的那一年是初春,天空飘着丝般的细雨,我撑一把黑色的大伞,踱进那朦朦胧胧的乌镇。走过了傲然挺立的青石板桥。
站在桥上,沿着河水望去,一座又一座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之上。它们是连通乌镇的静脉、动脉。
记得画家吴冠中是这样描绘的: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这就是文学家茅盾的故乡——乌镇春天的小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逢源双桥,它位于东栅区,是座别具风味的桥,桥廊棚,故称廊桥,并且传说走逢源双桥时,有男左女右的习俗,也因为这座桥,才演绎出走桥便左右逢源之说。而站在双桥之上,财神湾的美景尽收眼底;两岸垂柳依依,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清风抚弄她们的发丝,河水映出如钻石般闪耀的金光,北岸则是水阁逶迤,令人心旷神怡。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写的不正是这诗意般的桥吗?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也许你要说,呵呵,桥啊,多了去!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 苏州的宝带桥,广西、云南、贵州的风雨桥……
哎呀,朋友,你知道吗?走过了水,走过了桥,走过千年的悠久历史,却怎么也走不出乌镇这79平方公里的土地!
乌镇有着六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乌镇便是军事重地,地处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防守越国,史称“乌戍”。乌镇更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我来到木雕陈列馆,此处又名百花厅,以木雕精美出名。“八仙过海”民的间传说,“敲锣打鼓”的生活场景,“梅兰竹菊”的传统图案,无一不令人暗暗赞叹。
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江南百床馆。它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收藏了数十张明、清及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既有贵胄们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
其中展厅有明代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还有清代拔步干工床等等。其中拔步床,是选用黄杨木,由千名工人耗时三年才完成。其雕花精致小巧,刻有龙凤,也不失大气。抚摸着历经千年的雕花,不禁让我浮想联翩:也许这这张床上曾经栖息着一位如我一样的14岁的少年,他是偶尔趴在床头看自己喜爱的小说?抑或取下床头的玉箫,在明月清风的夜晚,笛弄晚风残?这位少年或许是茅盾,或许是后来的某位翰林,也许只是后来守望乌镇土地的一位皮肤黝黑的船夫……
亲爱的朋友,纵使你看过无数的绿水清波,走过各式的青石小桥,你一定想去读读乌镇那尘封的故事。
朋友,你若去乌镇,请阅读此篇小文。
点评:
本次作文主题是九年级 “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孩子们先分组交流自己脚踏某方土地的见闻感受,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展示。这位作者选取的是茅盾的故乡——乌镇。此文特点有二:采用书信的形式,读来亲切自然;内容上,特别注意详写乌镇最特别的石桥和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江南百床馆,对素材的详略处理意识得当。读来自有其真挚动人之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