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2019年高考报考服务结束之后,不断的会接到高中家长们的咨询电话,问的最多的就是高考这一年应该做什么准备,除了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什么样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把握。今天李老师就和大家聊聊高考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模式。
特殊类型招生模式,其实没有严格的界定,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除去高考裸分报考志愿之外, 高校的一些特殊的招生模式和招生政策,比如大家熟知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空军招飞报送生、单招生等,这些都可以称作特殊类型招生。今天咱们重点说一说自主招生。
众所周知,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被称为“自主招生史上最严格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的“十严格”要求,对2019年这场充满变革的自主招生工作,我总结这样四句话:门槛提高、规模减小、增加体育测试、加强考核综合素质。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心里就会有个同样的疑问:2020年自主招生到底会不会消失?孩子还要不要准备自主招生?我们姑且先不妄下判断,等大家了解自主招生的发展史,读懂了政策后,您心里就会有答案。
★自主招生发展史
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22所高校,成为了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所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笔试联考。
2009年,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和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成立,北京大学率先推出了“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经历了采用校长推荐制(即由高中的校长实名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选拔),部分高校也开始尝试建立起小规模的联考。
2010年,小联考飞速发展,演变成为全国高校大规模联盟,形成了三大一小四座阵营。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985工程”高校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卓越联盟正式成立。同时清华、北大开始举办自主招生夏令营和冬令营。
2013年,“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联考缩减考试科目。教育部对试点高校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凡是政策执行不严格、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的,一律停止试点资格。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腐败事件败露,宣布2014年自主招生暂缓一年。同年9月,新高考方案出台,三大联盟随之解散。
2015年,自主招生从校荐改为自荐,招生院校的数量也增加到了90所,其中面对全国招生的院校有77所,面对本省招生的院校是13所。高校的考核时间也调整到了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在阳光高考网上进行,报考院校也首次出现了限报数量之说法。
2016年,所有高校自主招生报名,都必须在阳光高考网上填报,高校的招生条件划分也更加精细,招生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高校要求,当笔试和面试时间与其他高校有冲突时,只能确认一所高校。
2017年,在自主招生发展的推动下,各项学科竞赛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同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201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中,不能出现任何商业赛事的名称,但是丝毫没有影响竞赛的蓬勃发展。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一切论文和ZL不得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依据;严格招生规模,宁缺毋滥;严格优惠分值;严格惩处造假等,同时增设了体育测试,强化综合素质考核,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自主招生政策解析
自主招生定义:部分高校自主进行笔试和面试,并给特殊型人才不同的加分和优惠政策,实施的自主选拔录取。
从自主招生的定义中,我们提取出来四个要素:部分高校、自主命题、特殊人才、优惠政策,通过这四个要素,我来对自主招生政策做一个深度解析:
#部分高校
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一共有90所,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13所高校只面向省内招生。90所高校名单如下:

这90所高校中,除了北京语言大学之外,其余89所高校均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这13所面向本省招生的高校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郑州大学,在自主招生这个招生模式中,郑州大学真可谓是河南考生自己的大学。
#自主命题
所谓自主命题,是指高校自主命题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核和选拔。但是这个选拔的过程会不会影响孩子正常的高考?这个是各位家长心里最担心的一点。先看一下自主招生的时间安排。

通过上图的时间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3月份、4月份、6月份、7月份。
高考当年的3月份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学生提交报名资料,资料包括文书的整理,自荐信,推荐信,以及所有竞赛证书。4月份高校审核考试的材料,在4月底之前公布通过初审的名单。通过初审,即获得去高校参加复试的机会。6月7号、8号高考时间,6月10号-22号自主招生复试时间。2019年大部分高校的复试环节是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6月23号高校公布加分结果。6月25号,高考成绩公布。6月30日-7月4日,自主招生填报环节。所有的时间节点都在正常高考前,不会影响参加高考,也不会影响各个批次的志愿填报。所以自主招生是高考升学的一个不错的机会点。
#特殊人才
怎样体现学生是高校需要的特殊型人才?这里指的就是学生有获得相关资质和竞赛证书。根据教育部2019年4月1日发布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把赛事类型分成三大类别: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具体名单如下:


#优惠政策
学生去高校参加复试后,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得高校一定的降分优惠政策,降分幅度为5分~20分。“一分就是一操场”这样的说法,足以证明咱们河南的高考竞争是多么激烈,20分将是几万名的差距,对于高分段的孩子来说,20分能够提高至少一个学校层次。
★自主招生是否还有准备必要性?
自2003年自主招生政策实施以来,就肩负着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重任,高校拥有了选拔人才的自主权,也为很多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高校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探索出一条“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路径。
为什么2019年自主招生会迎来如此大的变革,其实完全在预料之中。近年来,自主招生发展迅速,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ZL何论文买卖、申请材料造假等。那些所谓的“量身定制”的ZL、“代写代发”的论文等迅速成为自主招生灰色领域中的昂贵商品,利用家长的侥幸心理,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打造出一群光鲜亮丽的“天之骄子”,另一方面也破坏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正是为了维护自主招生的秩序,增强选材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规范和净化自主招生。教育部才出台了被称为“自主招生史上最严格的规定”,此项规定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的“十严格”要求,并指导高校从资格条件、招生规模、优惠分值三方面做减法,同时增设体育测试,强化综合素质考核,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通过这一举措,一部分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就暴露了本来面目,这样以来,那些真正的特殊型人才就能脱颖而出,自主招生也会更加的明亮。
最后,李老师来回答家长的疑问:2020年的自主招生会更加公开、公平的进行人才选拔,仍然是一条实现低分高就的升学之路。这是一个机会点,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还是要积极把握机会的。我建议家长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评估之后,做出理智的选择。
声明:本文转载录优宝丨升学规划指导专家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luyoubao2019)。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