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教育部发文:将建立260个基地,利好自主招生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8-31

教育部发文:将建立260个基地,利好自主招生

  8月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称,将在2019—2021年拟遴选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其中2019年计划建设100个,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基础医学3个领域共17个学科类别。(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工作通知》全文)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通知称,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培养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计划到2021年为止,以高校为主体,共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左右的医科基地。根据规划,2019年将率先完成75个理科基地、5个医科基地和20个文科基地的建设工作。

  这260个培养基地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三大领域,数学、物理学(含理论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17个类别。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260个筹建基地中,理科及医科基地共有200个,占比接近77%,而纯文科基地仅有60个,仅占比约23%。

  随着新高考改的推进与实施,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实行“选考制度”,随之而来的“如何选科”也成为困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难题。

  不过通过此次教育部门规划的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类别来看,理科类学科的优势明显高于文科类学科,毕竟除了物理、数学、化学专业外,多数高校的医学和大气、海洋等专业在招生时,也会要求选考物理或化学科目。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选科时,选择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会更具竞争力。

  健全体系是目标 高校基地是载体

  拔尖学生是“主角”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此次教育部下发的《工作通知》,背后蕴藏着的是国家层面重视基础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更突显出高校在执行和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面前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这次《工作通知》中,对建设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的目标、载体和对象做出了清晰的说明。

  目标:健全基础学科重点培养机制

  据《通知》要求,此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最终目标是希望建立健全符合不同领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引导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据悉,此次培养基地建设工作是基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基础上实现的,而2.0与1.0版本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ZD的区别,就在于在原“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了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共17个学科,从而形成完整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中国力量”和“中国学派”打下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载体:高校主体,科学选材

  在《工作通知》中,反复强调,建设基地的培养主体是学校,同时建立有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多方面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优质资源,提供良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通过校内政策、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外,高校同时还要承担干起科学选材的重任:通过自主化、多元化人才选拔方式的探索,同时创新遴选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高校自主选拔规范化、常态化。

  这就要求高校要在现有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自主选拔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对于《工作要求》中提到的那些“偏才”“怪才”的选拔和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从中发现志向高远、潜力巨大、综合能力出众并真正具有培养价值的人才。

  主角:“偏才”“怪才”等学科拔尖学生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鼓励学生探索重大科学问题,为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参与选拔和培养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很强的学术潜力和综合能力。

  可以看出,今后能入选基地获得重点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素质优秀:学习成绩好,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学科特长突出:在某个学科上具有独到见解和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发表论文、ZL;

  旺盛的求知欲:不满足于知识的已有现状,有对某学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希望在某一领域长期的发展;

  独特的学习方法:能快速高效的吸收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

  强大的规划管理能力: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高密度学习任务,并拥有强大的自律、自理能力,严格执行既定计划。

  《工作通知》还特别提出,高校应强化自主招生,创新秦宣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对各类偏才、怪才等学生的全面考察,综合考察、合理引导、科学分流。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工作通知》中所述培养对象与当下高校自主招生招收对象和学科竞赛生是同一群体,而此次《工作通知》的下发,也恰恰为目前尚不“明朗”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指明了方向:高校自主招生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更全面、更科学、成体系的为高校选拔学科拔尖人才,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顶尖学者奠定基础。

  高中阶段教育面临挑战

  如何做好课程衔接成最新课题

  对于如何培养基础学科顶尖学者,以《工作通知》为代表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给出了明确答案的同时,也给各高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要的衔接点,该如何做好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上又该如何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选拔?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升学君认为各高中不妨向高校借鉴经验,在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衔接方面不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实践,对于基础学科人才的评价模式打破常规,遵照学生及其家长的兴趣、意愿和选择判断及未来设计。

  那些生源质量比较好,同时具有相应水准师资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高中,设立“理科实验班”“理科英才班”“基础学科人才示范基地班”,而暂时不具有相应师资条件的中学不妨积极引入外部力量,借助诸如企业、民间团体、科研单位等师资力量,建立标准化、模式化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做好高中和大学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衔接。

  同时,通过《工作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也能看出国家正在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理工类基础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为早日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所以对于已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中学生来说,选择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无论在高校专业选择数量,还是获取优势资源培养机会方面,都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

  转自:名校升学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