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之后的强基计划,怎么做到强基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强基计划推出以前主要是大学自主招生,大学自主招生主要探索高考录取学生渠道的多样性,提高大学办学的自主权,但随着自主招生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2015年8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公开透明,让自主招生走得更稳更远》,特别指出,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的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人才评价标准“弹性”较强且缺乏有效监督,给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严重损害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
自2003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已走过了16个年头。自主招生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遭到的诟病也呈指数式增长。自主招生饱受诟病,有两方面主要原因:选拔过程缺乏公开透明,选拔标准非常不合理。两方面的因素叠加,使得自主招生严重缺乏公平性,越发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同和信任。
缺乏公开透明必然会导致的招生腐败,自主招生制度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过程不透明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7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群众的观感绝非无中生有——尽管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高校都出台了遴选机制,但具体的评分过程却不由公众知晓,很容易造就充足的黑箱操作空间。对考生的许多评价基于主观标准,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现象。于是某些有关系、有社会资源的家庭,只要搞定了高校里关键的“少数人”,就能给自家孩子打造一条“终南捷径”。
而2013年,中央巡视组偏偏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打下了一只大老虎——该校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利用自主招生等权力大肆收受贿赂被立案调查,涉案金额数以亿计。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并非个例,曾有媒体调查文章揭露自主招生中的种种腐败通道:改分,点招,赞助,调剂,调档…一言以蔽之,权力寻租的空间无处不在,令人不忍卒视。
基于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再加上自主招生也没有更好地解决公平公正的问题,也没有更好地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而且我们国家现在需要加强的是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理论创新,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像有些高校的理科试验班等,但是总体力度不大,不能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形成巨大推动力,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一、强基计划实施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主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统筹协调,与加快“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完善制度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二、首次强基计划实施情况
2020年是强基计划实行的第一年,很多大学没有招满,遭遇了小小的寒流,像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顶尖名校纷纷宣布补录强基计划,补录人数在46-71人不等。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也没有录满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网上有篇文章说,中科大计划招210人,需要补招46人;西交大也是计划招210人,需要补招71人;北理工计划招150人,需要补招67人;兰州大学计划招120人,需要补招65人。南京大学也需要补招。复旦大学让人吃惊,复旦大学计划招210人,竟然需要补招124人。还有北京大学,北大招了842人,计划数是900人。清华大学是wei/yi的例外。清华跟北大一样,招生数是900人,最后清华招了939人,超出预期。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强基计划首年实施有点小冷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那么以下几个原因。
1.强基计划的专业领域范围偏小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这些专业都是基础学科,好多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都不会把他们做为第一专业志愿填报。例如南京大学强基计划设三个专业组8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招生总计划为210人。
当然特别喜欢爱好这些专业的除外,就像今年北大在填志愿时,钟芳蓉选择了相对冷僻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钟芳蓉说。当然考虑到国家实施强基计划的目的,调整招生专业领域的范围可能性不大。
2.一般不能调整到强基计划外专业
由于强基计划,不能使其成为进入高校后转专业的一个渠道,因此强基计划入学后不能转专业,有的还是本硕博的培养模式。让一个高三的学生高考后就思考今后的人生,考虑完整的人生规划,这好像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的学生个性发展,个性鲜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容易去将就,所以有些学生也担心一旦不喜欢这个报考的强基计划专业,很难进行二次选择。这或许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南京大学“被录取学生不得参加入学后的拔尖计划选拔,本科阶段转专业范围原则上限于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内。”
同时,在强基计划特定维度的考核中,与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或达不到继续培养要求,需要退出强基计划,并顺利完成普通专业的学习。
3.强基计划选拔条件标准和程序严格
强基计划各个高校要求不同,但要求也很严格,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生简章和实施方案。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划定分数线为准),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该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入围标准。2.对于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含)以上成绩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划定分数线为准)可入围相应省份的强基计划考核。
浙江大学“学校考核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笔试科目的话,理学类为数学和物理,基础医学类为数学和化学,人文历史类为语文和历史。面试以小组面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思想品德、诚实守信、专业素养、学科基础和综合素质。其中综合素质重点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在高中期间组织活动情况、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研究型学习情况、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等情况。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BMI)、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体质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未达到我校体质测试要求的,不予录取。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1:2比例折算成学校测试成绩。”
三、强基计划变强的建议
1.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从小学开始就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培养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基础扎实,有志于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优秀年轻一代,从而使其在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最优组合,从而为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2.加大强基计划的宣传力度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领域是涉及到基础学科,也就是社会上认为的所谓的“冷门”专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也没有永远的冷门专业。从事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也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满足实现自己美好生活需求。
3.提高强基计划的生源待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良将良才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成本的。所以我们要提高强基计划的生源待遇,增强强基计划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4、扩大强基计划报考志愿
现在的强基计划报考志愿只能报考一个学校,使得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好多学生高估了自己,使报的学校滑档。可以增加多个志愿,从而形成志愿梯度,使得这个学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不是wei/yi选项,可以有多个选项,选对一个即可得分。
朋友们,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沐东农夫,赢未来教育提供咨询服务,科学实施高考志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孩子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人生。
部分资料收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