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自主招生升级调整为“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1-14

自主招生升级调整为“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

  转自:教学大视野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2019年版“规定”第十二项第69条中规定:

  授权省级招委会组织的省级统一考试和授权高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及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分类招考等类型招生考试均属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按照上述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执行。

  而在近日发布的2020年版中,该项规定则变成:

  授权省级招委会组织的省级统一考试和授权高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及保送生、综合评价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分类招考等类型招生考试均属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按照上述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执行。

  3、螺旋上升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高考又是中国最重要的考生。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没有先例可循。因此,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2019 年以前的自主招生,实际上是 2003 年起教育改革的产物,目的是减轻中学生学习压力,发展素质教育,至今已经过了 16 年。这 16 年来,自主招生政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到 2018 年,中国的自主招生已经到了非要整治不可的地步。各类科技创新、作文大赛、ZL论文大行其道,自招录取黑幕重重,自主招生也成了很多中学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2019 年至今,自主招生审核趋于严格,其他旁门左道的竞赛基本都不再被自招所认可,学科竞赛几乎已经成为wei/yi的途径。此次改革,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整治自招乱象,维护招生考试公平的决心。

  另一方面,高考本身的改革也在改变着自招。从文综理综模式转为“3+3”模式,曾被认为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决策之一。然而,在“3+3”模式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很多学校和学生追求所谓的简单学科和社会热点,忽视理化生,特别是物理的学习。虽然看起来彰显了学生个性,但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目前,很多地市采取了“3+1+2”的高考模式,也有一些地市干脆无限期拖延高考改革的节奏。此次自主招生改革,也是高考改革的回归和修正。

  二、实施方法

  1、高校确定招生计划

  36 所双一流 A 类高校(见附),具有“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的招生录取资格,且没有招生人数上限。原则上所有专业均可开放“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鼓励服务国家六大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和能源)、各校优势学科、基础科学领域、文史哲和数据软件统计相关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高校的招生计划确定到每个省份。

  简要分析:预计 2020 年参与“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的高校共有 36 所,经统计,除东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和湖南大学外,其他 985 高校均已入选。从2019 年自主招生的 90 所高校,缩减到 2020 年的 36 所高校,教育部鼓励顶尖高校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不同高校之前差距更大,强者恒强。这也意味着,“自主招生”绝对不是清华北大的事,如果你想考入 985 高校,“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几乎是必须的。另外当前中国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很重,很多学生希望进入金融等热门行业,国家希望通过新自招来鼓励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相对冷门,但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专业,如基础科学和微电子、航空航天领域。

  2、高考

  学生正常参加高考,此处不再赘述。6 月 25 日左右高考出分。

  3、报名

  报名时间是在高考出分以后(6 月 25 日后)。因为各个省份高考试卷不同、分数不同,因此“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的名额也分省而定。

  招生人数: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 2-3 倍确定。学科竞赛金牌 500 人、银牌 800人不占名额。

  报名条件:五大学科竞赛获奖(目前奖项要求未知),且高考达到一定分数。

  简要分析:首先,学科竞赛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学科竞赛获奖也成为了报名“强基计划”和“高培计划”的必要条件。各高校招生计划分派到省一级,按照 2-3 倍确定报名通过人数,说明新自招的报名条件将会有所放宽。

  4、参加高校组织的笔试面试

  6 月 26 日-7 月 4 日,学生参加各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按照经验,顶尖高校将会组织超过高考层次的笔试。排名靠后的高校可能没有笔试。鼓励高校进行体育考核。

  简要分析:除参加高考外,想要进入双一流 A 类高校的学生还要参加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难度很大。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能够在某一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以外,还要拥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录取与培养

  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即为学生的总成绩,其中高考成绩的权重不低于80%。新自招的录取学生单独成班,有自己单独的培养方案,在保研/考研、升学、转专业上有自己的规定。

  简要分析:根据新自招改革的计划,高考成绩在录取标准中不低于 80%。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依然在高效招生录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自招的学生单独成班,单独培养,也体现出国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对中学和学生的影响

  1、学科竞赛在录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前文可以看到,学科竞赛获奖是参加新自招的必要条件。2020 年将会有36 所高校实施新自招。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如果想考入 985 高校,就必须学习竞赛。不学竞赛,就很难考 985,就很难拥有 985 的学生。

  虽然目前学科竞赛的获奖要求还未公布,但我们可以推算一下。2019 年全国获得数理化生四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的人数分别是:数学 1736 人,物理 1785人,化学 1505 人,生物 1453 人,共计 6479 人。如果招生门槛是省一等奖的话,除以 36 个高校,每个高校只能分的 200 人。不要忘了,报名通过人数是实际录取人数的 3 倍,如此算来,每个高校的招生人数约为 60 人,根本不能达到“单独开班”,“单独设置培养方案”的要求。所以,2020 年新自招的报名门槛一定低于省一等奖。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学科竞赛金牌、银牌获奖学生(共 1300 人)将不会占据本省名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名额的分配至关重要。如果不重视竞赛,某些学校,乃至某些省份,将会被竞争者拉开差距。

  2、优生培养和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日益重要

  根据改革计划,新自招的初审通过人数是计划人数的 3 倍。因此,笔试面试的通过率将只有 30%。笔试面试的训练至关重要。同时,新自招笔试面试考察范围广,考试难度大,命题灵活,单凭一个学校或一个学生准备是不可能的,势必要依靠社会力量的帮助。

  3、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需要在刚上高中的时候,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据此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高三时,还需要根据生涯规划,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和传统的志愿填报相比,现在的新自招更复杂、更专业。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自主招生之后的强基计划,怎么做到强基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强基计划推出以前主要是大学自主招生,大学自主招生主要探索高考录取学生渠道的多样性,提高大学办学的自主权,但随着自主招生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2015年8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公开透明,让自主招生走得更稳更远》,...
2020-09-15

戏说自主招生改强基计划

戏说自主招生改强基计划(胡言乱语,仅博一笑) 爸爸带一群孩子去超市买东西, 2018年的时候爸爸就跟孩子们交代:大家进去选吧,每个人选十样,价格在1块钱以上的。兄弟姐妹们冲进超市,商品厂家一窝蜂的涌上来,打开自己的商品,来大家都来尝尝,兄弟姐妹挑挑...
2020-05-13

打压高校自主招生严重阻碍了人才选拔

在教育部严格自主招生的要求下,2019年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五大学科竞赛的省一为标配,优惠分值为20分。据说这样能打击弄虚作假,充分体现高考的公平性,但许多家长和学生并不领情,人情汹汹,认为表面的公平掩盖了深深的不公...
2020-04-13

2019年的高考自主招生注定要成为一场闹剧

原创 无辞竹叶醉尊前 无辞竹叶醉尊前 2019年1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有几条值得关注: 1.严格报名资格条件; 2.严格制定录取标准; 3.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4.严格确定招生专业。 这些规定本来是好事,但随着各大高校2019年...
2020-04-13

自主招生为何取消?强基计划隆重登场!

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文件中提到,将在36所一流大学开展强基计划的试点工作;并且,自2020年起,将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高三考生中引起轩然大波。...
2020-03-25

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异点分析

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异点分析 教育部颁布自主招生政策起自2003年,文件中明确提出选拔具备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高中生。各个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大学在制定自主招生简章时也明确了教育部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科特长主要参考五大学科...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