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与职业生涯规划
▼适应大学生活从走出“舒适区”开始
从兴奋到消沉到调整再进入稳定,是一般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中的心理过程。
“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先得正确认识大学和进行角色定位。”
常海峰老师建议,适应新生活可以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在班级、宿舍中认识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是很重要的一步。
“作为独生子女相对缺乏朋辈互动经验,从以在我为中心到学校集体生活,尤其是要面对舍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庭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应当学会彼此适应,互相关心、帮助、真诚沟通。”
“大学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是最后一次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人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和学科知识体系以及人们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都是大学之于个体的重要意义。”
他认为,一方面大学学习生活是资源最多、时间最充裕、自由度zui高、试错成为最低的时候;另一方面,与中学生活不同这期间没有人为你具体负责,自己的蓝图需要自己去描绘。
因此走进大学,学生们应当走出所谓的“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重塑自我。
▼大学学习不等于闷头读书考试
进入大学,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自己的“知识资产”。
常海峰老师介绍说,目前高校往往集合了非常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他建议进入大学后,同学们要尝试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主动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学习不等于闷头读书考试,要学会主动与老师交流,高年级时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或教授项目。”
此外,支撑学生长远发展的是有意识地建构,无论是读经典还是关注学科前沿,在本专业基础上涉猎其他相关学科,通过通识教育、文理交融成就兼具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的精神气质,会让同学们在不断积累自己“知识资产”时建构更好的自己。
“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终于可以轻松一把了”、
“60分万岁,不挂科的大学时不完整的”、
“必修可选逃,选修课必逃”……
常海峰老师在现场为大家举了不少当下大学校园里流行的段子,但他提出,这些观点是非常值得同学们注意甚至是警惕的。
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下丧失了自控能力,因而与最初的梦想逆向而行。
而GPA(平均学分绩点)的重要性也让不少只追求60分的同学在未来求职、进修中频频碰壁,所以学生一定要避免这种走向自我贬值的心态。
“逃课”可能是不少准大学生们打算自己尝试一下的事情。
“自由很多、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
常海峰说,知识体系的建构要自下而上,不要以自己认为的是否有用来决定是否上这门课。
▼职业规划意识要尽早唤醒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烧锅炉的么?”
“土木工程是以后要做包工头的么?”
“考古是挖墓么……”
常海峰老师说,其实不少学生直到填报志愿都有学科专业认知不够的问题。
在为大家解读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和职业生涯规划时他提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民教育中缺乏完整的职业发展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很少系统科学地开展对青少年的“生涯教育”。
这种生涯教育的“缺位”,体现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不仅表现为填报高考志愿时的茫然,而且其独立意志、主动性也会出现不足。
由此,学生、家庭、社会把更多的期待投向了高等教育。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常海峰老师发现当前最受企业欢迎的是想法清晰的大学生。
“现在用人单位的校招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应届生加盟团队后能与团队逐步成为“价值共同体”,通过艰苦奋斗“闯关”、分享价值。
相应的很多HR建议90后、95后的同学们做好心态的调整,开阔行业事业,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所以那些对自己有比较清晰想法的求职证也成为了用人单位的关注重点。
说心里话,短短两千字并不足以概括昨天讲座的精彩。
昨天有家长听完讲座在群里写下这样的分享:
相信这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心里话。
昨天来参加讲座的孩子和家长,有的是从青岛、潍坊、聊城等地赶来,
然后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
再次感谢我的师弟常海峰。
谢谢你的精彩讲座。
感谢昨天的现场志愿者”济大16高”老师、“山师17月亮”姐和她家宝贝。她们帮忙验证入场信息,并且到讲座结束把报告厅的纸屑捡完才走。
感谢工作室小伙伴儿杨紫慧和摄影部同事王晓峰。因为习惯了有你们在身边,所以每次致谢常常忽略了你们,这次大讲堂是2017高考季收官之作了,感谢你们每一次多陪我一起战斗。
爱你们。
最后把海峰师弟讲座最后分享的两段话送给所有即将开始人生新征程的孩子们: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