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认同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对3280位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调研,发现这个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写作内容缺乏逻辑;第二,缺乏词汇量,不能精确表达自己;第三,对写作没有兴趣,畏惧写作文;第四,只会模仿老师的范文,不会自己创作。数据表明,91.2%的中国小学生写作有问题。其中,89.3%甚至表明:厌恶、害怕写作。
家长也发现一个长久存在且愈演愈烈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极度“套路化”,不少人喜欢以“在我的一生中”开头,写作的故事往往是“妈妈的白发”、“公交车上的让座”、“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及“阿猫阿狗”等老掉牙的段子。
在一次美丽汉字征文活动中,有个四年级学生写自己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悼念活动的感受:“那一刻,我也在默哀中泪流满面!” 实际上那年这名学生才刚满1岁。
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教育的不足:语文老师本身只在文学领域里面讲授语文,总体的视野相对狭窄。离开了文学,语文什么都不是;为了考试,不论是阅读和写作文,都充满了功利性:为了方便起见,所有的东西,都是被范文、范句,用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孩子们没有时间读书,老师也没时间教如何读书,只是单纯依赖课本,塞给学生们知识,并没有办法启发孩子的心智。
没有尽可能广泛的阅读,没有足够宽的视野,学生的写作就失去了资源,自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更关键的原因是,无论我们是在学习语文写作的时候,还是英语写作方面,老师根本没有教学生如何去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创意写作,更谈不上逻辑训练。
自始至终,我们教育的目标,都是在培养听话的小孩,而不是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小孩。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不思考,不讨论,不反驳,久而久之,就再也学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很多年前,有幸参加过一次新教育得年会,那一年的主题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努力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将写作与生活联为一体,并成为反思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新教育实验推行了毛虫与蝴蝶项目。
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卵静静地躺在树枝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太阳暖暖地照着。啪!卵破了,从里面爬出一个小小的毛毛虫来。
星期一,它啃穿了一个苹果。还是觉得饿。星期二,它啃穿了两个梨子他还是觉得饿。星期三,它啃穿了三个梨子,它还是好饿呀。星期四,它啃穿了四个草莓,可它还是饿得要命。星期五,它啃穿了两个苹果和三个梨子,它还是很饿呀。
星期六,它吃了好多,有巧克力蛋糕,有冰淇淋,有夹心筒,有甜西瓜。这次它不饿了,它不再是一个小毛毛虫了,它成了一个胖嘟嘟的大毛毛虫。它围着自己造了一个叫做“茧”的小房子。它躺在里面,睡起觉来。
第二天,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下,茧破裂了,从里面飞出一只美丽的蝴蝶来。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简单而美丽,却揭示出成长的执着与美丽。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从一只毛毛虫变来的吗?他们像毛毛虫一样有着精神的饥渴。他们一本一本的啃着书,吸取着知识的养料。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身体里面,有着一个蝴蝶的灵魂与梦想。
亲爱的家长朋友,我们手心里握着的不也是一只毛毛虫吗?他要上学了,他开始寻找食物了,他将拥有一本书,他开始上第一节课,他开始识字了,他开始像毛毛虫一样啃书了,从有趣的连环画,美丽的童话故事,到小说,散文,诗歌,再到深刻的哲学书籍。
我们相信,他们最终将破茧成碟,翩翩地在知识的花丛中飞舞。这是一个美丽的诗篇,现在我们正共同书写着这美丽诗篇的第一行。
这是新教育实验中“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用故事表达的美好愿景。该项目经过全国各地许多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与探索,列出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目。项目组相信,这些美丽的读本与阅读,会最终成为青青的蚕叶,融进每一个毛虫的生命,成就着我们每一个孩子破茧成蝶的传奇。
家长朋友们,当你的孩子沉迷于手机而不可自拔,已经严重影响他的正常的学习效果的时候,有一种方法就是作为父母首先放下手机,和孩子共同读书。
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芜和寂寥。
父母首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看得很重要,孩子就会喜欢阅读。孩子往往都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爱看书,孩子也常常会爱看书。
美国阅读研究与推广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爸爸,每天都送孩子等校车,大约要等15分钟。于是,这对父子每次都带本书,爸爸给孩子朗读。这一读就是5年。等到孩子11岁的时候,他可以一周看完700多页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他的阅读测验总是满分。他良好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其他学科的成绩。每天15分钟,坚持5年,这个能量有多大?
许多家长也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因此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或者一起共同阅读。但是究竟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说:“儿童阅读,有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的书。”在浩如烟海得书海里,应该如何选择呢?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列出的书单无疑可以给我们一种选择思路。
有一位家长是资深编辑,他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方法,也值得家长们借鉴。比如一般阅读要选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来说,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zui.佳状态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幸福的经验。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又该选择什么样的经典作品呢?
这位家长说,选书,谁都不能任性。尽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不管在哪个年代,完全由父母来决定孩子看什么书不足取。孩子想干什么父母就给孩子买什么也不合适。比较科学的方式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其实这本书好不好,我们成人在看过一遍以后,会有一个大概,但是只有在跟孩子一起读过之后,才能对于这本书一个准确的判断。
童书有很多种类,儿童文学、儿童诗、童谣、科普书还有故事等等,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不同种类的书都给孩子看一看,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龙应台曾说:“文学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真正让人保持骄傲的力量,一种能够疗愈伤口的力量。”文学作品,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一些,那些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都比较温馨、感动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
爱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那些孩子,往往更愿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很多欢乐。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爱阅读,其实也是可以从动物小说入手,因为动物小说天生来说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到了小学高段以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历史类的书、地理类的书,多留意一些传统文学名著。比如小学高段这段时间,孩子可以试着读一读四大名著,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给孩子读一读《西游记》或者是《三国演义》。
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而这种深入阅读十分考验父母的功力。
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成长铺路。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地给予一些教育素材和资源。
一位家长分享说,他的孩子有天去同学家玩,看见同学家养了一只狗,回来以后就想让我给他也养一只,当时我没有同意。我说:“对于狗,我们可能还不太理解。要不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些跟狗有关的书。”小家伙就同意了。
后来我们就经常泡在亚运村的图书大厦,在里面看一些跟狗有关系的书。还买了很多跟狗有关系的小说,如《马利:一只与众不同的狗》、《导盲犬迪克》、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牧铃的《血燕》,还有《忠犬的背叛》等。他看得爱不释手。
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狗的书,这小家伙每次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看见一只狗就给我讲:“爸爸,这是一只金毛狗。”
然后他就会说金毛狗有什么特点啊,或者是它喜欢吃什么呀,它聪不聪明啊,他给我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比方说喜乐蒂,还有一些博美犬,讲怎么选博美犬,比如要选骨架比较结实的,毛色漂亮一点的。就像一个小专家一样。其实,孩子看书多了,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真的是慢慢地朝一个专家的方向去发展。
三年级时,有一天读了一本叫《酷虫学校》的书,回来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觉得这是一种好事,我就给他买了好多昆虫方面的书,如《昆虫Q&A》、《昆虫脸书》、《奇妙的昆虫世界》,以及奥地利动物行为学之父康拉德·洛伦茨的《所罗门王的指环》等等。这些书慢慢把孩子引入到了昆虫的世界,学到了很多昆虫方面的知识。
一开始,我真没觉得他看昆虫书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后来他跟我说了很多事例,让我对他的阅读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或者说让我很惊讶。
“爸爸你知道吗?我觉得蜘蛛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为什么?”
“因为蜘蛛侠是用手吐丝的呀!你看电影里面蜘蛛侠手一张开那个丝就从手腕处吐出来。你知道吗,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个吐丝器,从那里吐丝,只有狼蛛的吐丝器在爪子上。”
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活学活用,且这些知识慢慢能成为一种体系。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专家真的并不难,只要把一些好书给他,引领他,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昆虫专家,或者是狗专家,或者动物学家。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培养了一个好的阅读趣味,他就会天然的对那些不好的书加以屏蔽。到了小学高段以后,孩子的阅读也就真的不需要花多少心思去引领。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一些价值观的渗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领,其实在边读边交流过程中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是最有效的。
美国的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至少需要一个可以分享这种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发现周围这个世界里的快乐、激动和神秘。”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鼓励他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我们总说我们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就是因为我们沟通不够。当我们沟通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个时候给孩子的帮助也是最有效。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有那种教学相长的意识。这种教学相长,其实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好的父母,怎样去追寻好的教育。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有机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走出去体验书中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读行——读书和行走,它俩是紧密结合的。如果说阅读是让我们在心里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话,那么行走就是让我们在大地上阅读更多的书。
有一位著名的阅读推广人经常给孩子读一些历史书,读历史书的过程中,他会尽可能就会带孩子去当年历史发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比如,他给孩子读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那一段儿,就开着车带着孩子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看了看。读民国时期的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也带着孩子去了沈阳的大帅府,九一八纪念馆等地方看了看。
这样,孩子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感受,是一种让孩子有身临其境感觉的学习方式。去看看实物听导游讲解,对历史会有一些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能够提高写作水平、能够丰盈我们的内心、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能抵抗外面的喧嚣与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2019-02-27)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