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心理:“高考后时期”警惕两个隐形压力
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袁茵说,高考期间,许多家长都注意为孩子减压。事实上,对于考生来说,考试结束后,还有两个“隐形”的压力节点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更加注意。
高考结束,考生心里并不能彻底放松,等待高考成绩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比高考还受煎熬。几年前,四川某中学学生,刚刚高考完毕与老师、学生一起聚餐,聚餐之后竟然私自去跳河。之后,学生家长将学校、老师告上法庭,引发一场“莫须有”的官司。官司的过程和结果并不重要,考生在等待考试成绩出来这段时间在心理方面出的问题,让一条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考生面临的压力很多,一是家长的期望值。有些家长对孩子从小寄予厚望,虽然在高考期间,很多家长注意减压,但这只是一个阶段,从小的高期望形成无形的压力,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时期,很难立即消除。二是孩子自身的压力。家长的期望和严格要求,在孩子身上会产生同化,形成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压力。这种自身的压力,排在所有压力的第一位,如果得不到舒缓,很容易出现问题。第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直是个好学生、乖孩子,如果成绩没考好,老师、学校和亲朋好友都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按照袁茵的说法,高考之后有两个“隐形”的压力节点,其中一个就是等待成绩的过程。从6月9日高考结束到6月25日左右高考成绩发布,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少考生表面轻松,其实这段时间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等待成绩的过程,是考验心理承受力的过程,尤其对感觉考得不好的学生而言。在这期间,孩子可能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负面情绪蔓延。所以,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趋势,包括在家里和家长如何相处,外面和同学如何交往等,敏感捕捉异常细节,避免发生意外出现。还有一个“隐形”的压力节点是成绩公布后,考得好的,是否会出现“范进中举”的情形;考得比期望差的,是否会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家长要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心理变化,适时给以引导和指导,必要时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帮助孩子度过危险的“高考后时期”。当然,等待录取的过程,也是一个折腾人的过程,但相对而言要好一些。所以,我们必须警惕“高考后时期”的“隐形”压力压垮学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压力,关键是这个力度要把握得当。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孩子恰当的压力和挫折,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值得高兴的是,较之以前,公众现在对考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提前做心理咨询的人数有所增加。有资料显示,近几年,进行心理咨询的应届考生,每年以30%的数量增加;加上不少学校也设立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这是好消息,这也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表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